【博評】溫仕文:薩爾基相集權路 亞美尼亞如何在夾縫中前行?

2018-04-18 12:30:15
 

這星期除了匈牙利總理奧班壓倒性勝出選舉之外,亞美尼亞似乎亦出現另一位強人:謝爾日·薩爾基相(Serzh Sargsyan)。

亞米尼亞的普京:薩爾基相

4月11日有兩位亞美尼亞反對派成員在國會發射煙霧彈,抗議曾任總統的薩爾基相將會擔任總理一職(編著:亞美尼亞國會剛剛於4月17日通過薩爾基相的任命)。原本總統和總理屬於不同職位,理應不是大問題,但其實早在2015年12月,當時正正是現任總統的薩爾基相舉行公投,提議政府將由「半總統制」轉型為「國會共和制」,從而削減總統的權力,使總統成為有名無實的領導人物。公投成功後,亞美尼亞政府將於2018年5月落實方案,正好是薩爾基相結束總統任期的一年。

亞美尼亞反對派以投擲煙霧彈抗議議案

顯而易見,薩爾基相是為了維持自己在國內的權力和地位。雖然亞美尼亞國會將於4月17日進行投票,決定是否委任薩爾基相為總理,但是薩爾基相所領導的黨派(亞美尼亞共和黨)佔多數,議案不獲通過的機會極低。

薩爾基相很大機會將會以強人身份繼續領導國家,在高加索區域的政治博奕中為亞美尼亞尋求生路。想要理解亞美尼亞今日的處境,必先要知道她的歷史和對外關係。

霍爾維拉普修道院,一公里外就是土耳其國境,而對面的高山就是舊約創世紀中挪亞方舟最終停靠地—亞拉臘山。事實上,亞美尼亞才是第一個基督教國家,比羅馬帝國定基督教為國教還要早79年。照片來自網絡。

 

西面的敵人:土耳其

亞美尼亞歷史悠久,是早期的基督教國家之一,但到了16世紀,奧圖曼帝國(今土耳其)吞併了亞美尼亞,以殘暴手段管治。一次大戰時,奧圖曼帝國加入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陣營,與俄羅斯交戰。奧圖曼帝國以伊斯蘭為國教,境內的亞美尼亞人自然成為俄羅斯的招攬對象。屢屢遭受土耳其人迫害和屠殺的亞美尼亞人,當然不會錯失打倒死對頭的良機。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可說自1890年代已開始,但至1915年開始全面「系統化」,全鄂圖曼帝國境內的亞美尼亞人被驅離所住地方,在遷移過程中陸續被軍隊屠殺、強姦、被餓死,患病的也不施救,結果至少有150萬人死亡。當年是同盟國成員的德國(第二帝國)及奧匈帝國駐鄂圖曼帝國武官都看不過眼,並要求政府出手協助。儘管至80年代才獲得國際社會正式確認,但更早的民間及學術界已確認這場屠殺是近世史上第一宗種族滅絕罪行。照片來自網絡。

奧圖曼帝國視亞美尼亞人為叛徒,派軍驅趕亞美尼亞人。在物資貧乏的環境中,不少亞美尼亞人飢寒交迫,中途倒了下來。到了今日,亞美尼亞人要求土耳其為此道歉和負責,但土耳其一直拒絕承認。兩國的世仇延續了足足100年。一戰結束後,亞美尼亞獨立,但很快遭俄羅斯和土耳其夾擊。雖然自1922年起,亞美尼亞成為蘇聯的一部分,但這次事件只是加深了亞美尼亞對土耳其的仇恨。

納戈爾諾卡拉巴克自治州衝突(下文簡稱納-卡地區衝突)源於前蘇聯剛成立之時。1917年俄國革命期間,該區獨立成外高加索共和國,但不久就分裂成三個不同民族的共和國,即亞塞拜疆、亞美尼亞及格魯吉亞。1920年後各自亦受到當地的布爾什維克所控制,並陸續加入蘇聯。期間亞美尼亞為報國仇,亦和土耳其發生武裝衝突,不過失敗並喪失相當土地。1921年時管理蘇共高加索局的史大林為安撫新成立的土耳其政權(一年後正式成為土耳其共和國),以對抗當時仍佔領俄國領土的協約國,將亞美尼亞持有納-卡地區就給劃到亞塞拜疆管理範圍,但又將這地區歸類成亞美尼亞人的自治州,結果那區實際上變成亞美尼亞人的飛地。 當年蘇聯基於外交及內政管理原因,將這些原加盟國土地「劃來劃去」,其實亦埋下兩地人民怨懟的種子。這些劃地隨蘇聯解體,往往變成中亞/南俄地區衝突的熱點。照片來自網絡。

東面的敵人:阿塞拜疆

在蘇聯統治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成為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發生衝突的導火線。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內的居民以亞美尼亞人為主,但阿塞拜疆亦宣稱擁有此地的主權。雖然蘇俄初期曾經答應支持亞美尼亞,但史太林為了誘使土耳其加入共產陣營,最終決定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劃入阿塞拜疆境內,並安排一部分阿塞拜疆人定居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因為生存空間而發生多次衝突,後來更於1988至94年演變為小型戰爭。

1988年發生的納-卡地區衝突,可說是蘇聯境內加盟國首次發生的嚴重衝突,早期衝突雖因同年的阿美尼亞大地震而暫時停止,但當時蘇聯中央政府的權威性及實力已大為削弱,始終無法排解糾紛。至蘇聯解體後,兩國終於發生真正的武裝衝突,直至1994年才停止。就現代史而言,納-卡地區衝突被後世史學家標誌為蘇聯解體的先兆。

兩面受敵的亞美尼亞

政治裡的一個常規: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當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打得如火如荼時,土耳其趁機輸出軍備給阿塞拜疆。土耳其與阿塞拜疆兩國深知亞美尼亞依靠鐵路和出口業生存,於是一起封鎖接壤亞美尼亞的邊境,扼殺其經濟能力。兩國停火後,依然不時發生衝突,亦於2016年再次開戰4日。多國領袖嘗試幫助調解兩國紛爭,但都因為兩國寸步不讓,無功而回。

問題一日不能解決,土耳其和阿塞拜疆都有機會聯手夾擊亞美尼亞 – 當然不一定要使用武力,因為亞美尼亞經濟脆弱,容易「玩弄」。亞美尼亞也需要在經濟層面尋求生路,才可以維持國家穩定,以及支持龐大的軍費開支,以保障國防安全。

薩爾基相的棋步

偏偏2008年,薩爾基相上任時正值全球經濟衰退。亞美尼亞經濟依賴農業和金屬出口,因此大受打擊。國內貧窮人口急升,大量亞美尼亞人移民海外。薩爾基相遊走於歐盟和俄羅斯之間,希望可以得到更多商機。薩爾基相起初與歐盟談判,希望可以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但因為協議包括附帶條件,薩爾基相於2013年決定放棄履行協議。在莫斯科與普京會面後,薩爾基相宣佈有意加入以俄羅斯為首的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並於2015年正式加入。亞美尼亞即使未能走出困境,至少能夠改善旅遊業和出口業,前往俄羅斯當勞工的國民也有更好的待遇。

鉬是亞美尼亞重要出口礦物,工業用途非常廣泛,例如製作高強度合金鋼、電子元件及耐極高溫的金屬結構體等。圖為亞美尼亞南部卡拉揚地區銅鉬露天礦床。照片來自網絡。

雖然1991年亞美尼亞獨立時,獲得土耳其承認,但是兩國的關係仍然因為歷史仇恨而處於低位。薩爾基相上任時,承諾會改善與土耳其的關係,但前提是土耳其必須承認一戰期間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2009年10月,兩國終於宣佈建立正常外交關係而不附帶任何前提,但國內的民族主義者認為此舉出賣了國家。一年後,兩國邦交進展遲遲沒有進展,最終不了了之。

不難想像,薩爾基相不敢得罪國內的民族主義者,所以對阿塞拜疆的立場偏向強硬,但普遍相信薩爾基相不希望再次開戰,尤其是因為國家經濟非常脆弱,不能承受漫長的戰爭。由於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內的亞美尼亞人利用山多森林密的地理優勢進行遊擊戰,他們實際上是自治,所以薩爾基相傾向保持現況,或是在最壞情況下承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又名阿爾扎赫)為合法國家 – 總之阿塞拜疆不能得到這片土地。

未來的棋步如何走?

傾向走務實、和平路線的薩爾基相手攬大權,對亞美尼亞和鄰國而言,未必會是壞事。不過,政治經濟的局勢正趨向多邊主義,亞美尼亞的未來發展要走得更加小心。

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雖然在1991年後宣布獨立,但經濟上(例如資源及半製成品供應)仍與俄國有很深關係,結果應驗了一句古老諺語的俄國版:俄國經濟打個噴嚏,各個小兄弟就會患上感冒。圖表是外高加索三國在2013年俄國經濟危機時的人均GDP走勢,資料來自世界銀行。

經濟方面,亞美尼亞得到俄羅斯幫助而改善不少,礦產出口亦因為德國需求大而得以發展,但換言之,亞美尼亞非常依賴兩國經濟表現,亦曾於2013年因為俄羅斯經濟下滑而受到衝擊

面對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實施經濟封鎖,亞美尼亞除了加強與歐盟的貿易關係,於2017年簽署CEPA(Comprehensive and Enhanced Partnership Agreement)之外,亦積極尋求更多貿易伙伴,其中一個就是南面的伊朗。兩國多年來進行貿易,一方面提高兩國經濟往來,另一方面也幫助伊朗與俄羅斯通商。不過,阿塞拜疆也向伊朗揮手,提出興建連按兩國的鐵路,極有經濟「戰爭」的氣味。

政治方面,土耳其因為敘利亞內戰的原因,逐漸靠攏俄羅斯和伊朗。三國的領袖一度與阿塞拜疆會面,令亞美尼亞的位置極度被動。如果薩爾基相毅然投靠歐美,勢必影響亞美尼亞與俄羅斯和伊朗的經濟合作。更何況,歐盟各國面對極右派的挑戰而自身難保,又怎能夠抽空認真處理高加索小國的問題呢?

於國內,薩爾基相的聲望依然高企,但是以上兩方面的一個失誤可以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薩爾基相到底能否擔當亞美尼亞的普京,讓阿美尼亞在高加索的夾縫中生存下去?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發佈於 博評
By 2018-04-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