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邱世卿:關於美國反種族主義抗爭的觀察

2020-06-03 08:29:50
明尼亞波里斯市上星期四晚的暴動中被焚毀的建築物。(網絡圖片)

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會有政治計算,也許一開始不是,但是政治人物會想方設法的從中攫取利益,而這也是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會偏離軌道的主要原因。George Floyd 事件因為太敏感,因此牽動的影響層面正在擴散,不論是美國總統大選的選情,還是美國正摩拳擦掌,想要出手對付的伊朗、俄羅斯、中國等國家。

當這次警察殺人事件被新的社群媒體平台迅速傳播,尤其是由星期三開始事件在網路上的直播數量突然暴增,不論是在Youtube或是Twitter,甚至還有斗音上,且迅速發酵,美國政治菁英就開始沒有能力處理香港國安法的議題。同樣的,一旦這次的運動擴散的太大太猛烈,川普透過對外用兵來轉移焦點的風險也會增高。要知道美國總統的連任方程式是外有戰爭,內有華爾街支持,可是川普現階段這二者都似乎沒有。如果您是川普團隊,在選情受到嚴重衝擊下,就算是偏方也得試試看……

編按:上星期五時,美國空軍開始了一個以B-1B轟炸機實施了一次長達20000公里的不落地飛行任務,在北約各國加油機支援與戰鬥機護航下,沿南俄與西俄邊境飛行,以示與北約盟國的團結。考慮到有共和黨及民主黨人物均指控俄國支援現時美國境內的暴動,以特朗普慣於甩鑊的性格,有可能發展成美俄之間的進一步衝突。(網絡圖片)

 

非裔族群在美國全國性的示威抗議並不少見,但這次因為疫情,整個社會已經累積了過多的壓力,再加上高失業率以及壓抑了四年的情緒,都使得這場運動與以往不同。

今次發生時間也正好處於大選年。幾個巧合聚在同一年,外部矛盾還好處理,但內部矛盾就變成燙手山芋,如果不是大選年還能想個周延的辦法,但是大選年牽涉到一大堆人的政治利益,手腳都被綁住:如果特朗普太軟,茶黨或白人至上的群體會不會叛變?太硬是不是會有反效果?要知道,白宮幕僚們計算的不是國家的利益,而是老闆連任的機率。

編按:特朗普在疫情應對手法的短視,以及在疫情中經常前後矛盾的行為,都讓人覺得特朗普根本沒有任何危機處理能力。這可能也是大量民眾加入抗議活動的原因。(網絡圖片)

 

商業領袖的好處是務實,但是務實到極限,就是一切以利益(尤其是企業家個人利益)來衡量利弊得失。這種心態在商場上生存是必須的,可是治國卻不然,單純顧及利益(尤其是眼前小利)而欠缺長遠計劃,最終還是會被自己挖出來的坑摔倒。

編按:華盛頓特區星期日晚的衝突,嚴重程度自越戰以後所未見,而且很多人似乎並沒有因其他人搶掠而退出運動,加入者反而愈來愈多。

 

疫情還能怪罪中國,但警察殺人怎麼扯都很難脫身……由於事件爆發沒有幾天,目前仍處於情緒激昂的階段,跨州性的組織串連與系統都還沒有機會發展,我們只能觀察整個運動能量匯集的速度來判斷運動的規模與可能的持續時間。(編註:這是邱兄星期六中午的觀察,而之後美國各處的示威遊行都開始急劇惡化,甚至真的有跨州性的發展,而組織運動的人也愈來愈有後勤觀念,除理念不同外,其實和香港的黑衣人有幾分像)。

哀矜勿喜!

我們目前無法判斷,這會是群眾一時情緒性的發洩,還是有可能演變為一場大面積長時間的抗爭運動……但無論如何,對於川普團隊的危機處理能力,都是一項非常艱鉅的考驗。

編按:和過去的黑人反種族主義運動不同,今次運動的隊伍中有大量不同族裔的青壯年(包括大量白人與拉美裔)參加,顯示運動可能已滲入到族群思想不太突顯的新生代當中,成為波瀾壯闊的全國性的反種族主義運動。(網絡圖片)

後記:

形勢變化發生很快,抗議行動與警民衝突已經社交網絡急劇擴散至全國不同州份,而且部分地區伴隨的搶掠與破壞,仍沒有令真正的示威者退縮……另外,我們在觀察這一場運動的變化,首先要注意的是,人群的自願聚集程度越來越高,從明尼蘇達剛開始的幾百人,現在任何一個地區都可能吸引上千民眾參加;其次是參與示威者的族群從以非裔為主,到現在幾乎各個族群都會有人加入;第三是參加者的年齡與背景,正在向上與下向擴展,這表示議題的滲透性可能遠超過我們旁觀者的想像

我說過,對這樣的事件,應該抱持著哀矜勿喜的心態,就觀察並且記錄。

編按:周一時已進駐華盛頓特區賓夕法尼亞大道的國民警衛軍,大量國民警衛軍已進駐白宮,特朗普總統甚至已祭出《1807年暴動對策法(Insurrection Act of 1807)》,開始調動大軍準備鎮壓群眾運動,星期二晚更傳第82空降師已進駐首都郊區。筆者指出特朗普現在可能已處於被驚嚇狀態,他無法理解,為甚麼這麼多人走上街頭,只是因為一件美國街頭再尋常也不過的意外......(網絡圖片)

 

 

本文由刊載於作者面書專頁的兩篇文章綜合而成,輕新聞獲授權轉載。轉載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

【更新】特朗普促各州動員國民警衛隊平亂 否則派軍隊介入

【更新】特朗普促各州動員國民警衛隊平亂 否則派軍隊介入

【香港輕新聞】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名黑人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早前被警察壓頸而死,引發全美多地示威,並演變成騷...

 

發佈於 博評
By 2020-06-0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