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政府徵收空置稅 為填補「房策空白」?

2018-06-15 14:20:06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表示,空置稅研究已到最後階段,政府將在本月作出交代。有評論認為,新政府過去一年於在房屋政策上如「交白卷」,徵收空置稅是向社會說明政府在房屋政策上「做過嘢」;亦有意見擔憂,假如空置率並不高,空置稅「罰額」欠阻嚇力,措施極其量是擺「紙板」姿勢,純粹展示政府並非漠視房屋問題。

《明報》「聞風筆動」李先知專欄引述政府的知情人士指,本來由財政司長陳茂波於年初提出的空置稅,已研究得七七八八,特首林鄭月娥近月全部接手,將最後敲定細節,好向社會說明政府過去一年在房屋政策上「做過嘢」,填入政府的周年成績表。

李先知指出,距離林鄭便上任一周年還有約半個月時間,社會將為她年度成績表打分,然而「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政府只有研究,一直沒有具體措施。因此,無論政府內或政府外的政治耳語,都說新政府一周年,在房屋政策上如「交白卷」。

《信報》社評則認為,假如空置率其實並不高,而空置稅的「罰額」又只是隔靴搔癢的話,那麼措施極其量擺擺「紙板」姿勢,純粹展示政府並非漠視困擾民心的房屋問題而已。社評強調,一手樓空置稅對於平抑樓價作用有限,屬於「聊勝於無」的板斧,但這不表示政府不應推出,畢竟日後可作修訂,而要收到預期效果必須具備阻嚇作用。

《明報》社論亦有類似的觀點並指,發展商財雄勢大,主導私人房屋供應,「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政府貿然挑戰他們的利益,發展商一定有很多方法反擊,市民也將遭受池魚之殃,「可是如果事事因為擔心發展商反撲,處處投鼠忌器,其實等於叫政府最好息事寧」。如果政府決心推出空置稅,既不能落藥太輕,也不能草率鹵莽,避免為早已失控的樓價火上加油。

亦有意見認為政府應以加大土地供應為首要任務。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蘋果日報》撰文指,過去幾年的一手盤落成量已開始上升,同時近幾年施工量也明顯增加,驅使未來一手樓落成量將會持續處於較高水平。

關焯照認為,落成量逐步上升反映前特首梁振英在任內加大土地供應的效用漸漸展露成果,只要林鄭持之以恒,一手樓的供應始終會將樓市的供不應求狀況扭轉,「無奈,林鄭上任至今,樓價屢創新高,令她要為交功課便胡亂出招」。而政府在沒有解決二手樓市成交低企的問題前,卻考慮將空置稅設於一手樓身上,令已被辣招和金管局收緊按揭扭曲的樓市變得更加扭曲。

空置稅是「高招」還是「花招」?

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am730》的刊文認為,今屆政府面對樓價飆升的態度,給予地產商和準買家一個「不著緊」的強烈印象,「現在政府煞有介事地研究空置稅,結果一是因為複雜難行而不實施,或是長時間也未能通過立法,這豈是急市民所急的態度?」

針對推行空置稅的成效,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明報》撰文批評,開徵一手樓空置稅是一道「花招」,發展商會將稅收成本轉嫁買家,最終市民要付出更高昂代價,加上現時空置單位只有9千個,在紓緩需求方面的作用有限。。

《香港01》「01觀點」反駁陳克勤的說法,並指把覓地建屋及打擊空置單位對立是「無必要」,兩者可以同時進行,使香港在短中長期有充足單位供應,停止發展商囤積單位謀利的機會。「01觀點」質疑,陳克勤高調反對一手樓空置稅,卻提出政府應推行公私營合作,反對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此舉無異於把土地發展權,拱手相讓給地產財團,而過往公私營合作充斥利益輸送的案例。

《信報》「香港脈搏」專欄引述政圈中人指,空置稅是「橫空降世」的新稅種,即是目前並無相關法例,當局在實施前必須向立法會提交法案,「無一年半載都成唔到事」。

針對外界認為方案將面對阻力,《星島日報》專欄「大棋盤」引述政圈消息指,政府打算以差餉機制徵收一手樓空置稅,即落成後一段年期仍未出售的一手樓,要繳交以倍計的差餉,「用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以用行政手段處理,毋須經過立法會立法」。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6-1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