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中央力撐香港創科 將設發展「三部曲」?

2018-05-18 14:31:57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繼近期北京宣布允許香港學者申請內地科研資助後,日前港澳辦與中聯辦亦開會強調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中央希望香港吸收外國高科技,預防潛在針對中國的科技禁制;亦有學者認為,港府歷來未對創科範疇實施積極措施,若真想長期發展創科,數項短期措施並不足夠,必須做好「開荒」準備。

內地科研經費「過河」以防針對性科技禁制?

《蘋果日報》「西環集中營」指,有香港大專學者表示此措施與其說是惠港,更不如說是互惠互利,長遠而言內地甚至得益更多。文章引述香港大學教師及職員會主席張星煒說法,稱計劃會吸引更多內地學者到港,他們對內地文化往往比香港學者更熟悉,不免讓人擔心若真吸引到這批學者到港,對本港科研人才「大換血」。

文章稱有科技業內人士分析,在港院士的要求在去年6月已提出,但在一年後才收到答复。近日美國針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出制裁,該人士認為突然「放水」是希望香港作為特殊角色,為中國吸收外國高科技,避免日後可能出現針對中國的科技禁制,「所以講到尾,成件事北京從中取得好處,隨時畀香港得到嘅更多」。

《明報》社評則另有看法,文章指內地科研經費「過河」在港使用早已落實,本港有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夥伴的申請都已獲批,中央財政經費業已撥付到位,「中央其實是以回應院士訴求作為切入點,一邊說出對香港的期許,一邊指出未來香港發展方向」。文章續稱,本港科技界有良好的基礎科研水平,但從未能有效施展;本次北京出手「如同是幫本港創科發展打通任督二脈,為香港打開新局面」。

《信報》社評亦認為,本地不乏創造頂尖科研成果的人才,但礙於七百萬的人口難以將這些成果轉化為擁有龐大市場的商品化下游產業;相比之下,若是在中央支持下將市場對準內地十三億的人口,科研應用層面會有大幅擴展的機會。

另外,除批准本港學者申請內地科研資助外,日前港澳辦與香港中聯辦召開會議討論如何使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此外,創新及科技局近期亦提出「科技人才入境先導計劃」,為本港科技公司或機構輸入海外和內地科研人才實施快速處理安排。一系列積極助推香港發揮科技優勢的舉措讓部分媒體關注中央對港發展期待是否有變。

香港科研政策未來有「三部曲」?

《經濟日報》「有政戲」政情專欄引述某資深親中人士說法,稱內地辦事習慣「三部曲」,即「先確定目標,然後推出配套政策,再集中力量辦大事」。近日確定了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未來將出台的大灣區規劃中相信也會有相關政策協助發展。該人士又指,香港有較強創科研發能力,但必須形成產業鏈才能促進產業發展;而內地城市成功的創科企業,亦可以在香港上市融資,中港科創完全可實現合作互補。

香港教大副校長呂大樂《明報》的刊文則著重討論引入內地科技人才的政策。呂大樂認為,一項新政策或措施是否有說服力,通常依靠兩種因素:一是政府往績的威望,二是靠努力游說與宣傳,現在的港府只能通過第二種方法,但創科類措施在歷屆港府的工作中都被忽略,因此在市民中的推廣釋疑工作只會比一般政策推廣更難。

呂大樂指,吸引科研人才是一項短中期政策,如果政府打算利用此法拋磚引玉,刺激本地科創產業,乃至長遠利用創新科技推動整個經濟轉型,甚至結合大灣區發展,那麼政府應該為市民提供一個包括短中長期的規劃願景,作為參考或監督。

文章續指,任何短期措施如果沒有後著都會變得欠缺說服力,也會給部分人凝聚不信任為反對力量的機會。因此政府若真心希望推動本港創科發展,需要顧慮的除了如何完善政策本身,還需解決「反外勞」、「保障本地就業」等一系列容易在政治上被利用的問題。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5-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