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奸商刻意開貴藥 醫療券「封頂」可治本?

2019-03-12 13:38:27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政府建議長者醫療券用於視光服務的金額設上限,每兩年最多二千元。有評論認為,醫療券原意是推動基層醫療保健,減輕公立醫院壓力,然而現實卻偏離政策目標,令長者淪為「羊牯」,「封頂」亦治標不治本,政府有責任加強監管;亦有意見認為,醫療券不是「購物券」,而是用作「預防性護理服務」,故用於視光師配眼鏡已不符合使用定義。

濫收費用情況普遍

《明報》社評表示,政府建議長者醫療券用於視光服務的金額「封頂」,可以「避免長者醫療券戶口『一鋪清袋』,惟不足以撥亂反正,革除醫療券制度積弊」;在現實操作上偏離政策目標,其原意為動基層醫療保健,減輕公立醫院壓力,卻令長者淪為「羊牯」,濫收費用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奸商教唆長者用醫療券違規購買海味」、「刻意向長者開『貴藥』」、「要求長者用數千元高價配老花眼鏡」,一口氣「榨乾」他們的醫療券。

檢討是否用得其所

《明報》社評認為,「專業界別做不到律己以嚴,政府便有責任加強監管」。近年醫療券開支愈飈愈高,「一年支出足抵一間地區醫院造價」,政府要檢討相關公帑是否用得其所。社評指出「公私營醫療服務失衡,公院聘用全港六成醫護,卻要照顧九成住院病人」。醫療券對於促進基層醫療、發揮公私營分流作用、紓緩公立醫院壓力,「理應有一定幫助,可是實際效果未如理想」。社評表示,政府若不切實整頓改革,「就算投入更多資源,結果也只會事倍功半,枉花公帑」

忽視長者的意願?

《信報》「獨眼香江」紀曉風文章引述陳肇始表示,「否認是針對視光師界別開刀,也非『殺雞儆猴』警示其他界別勿濫用醫療券」,她解釋「視光師申報醫療券高到不合比例」,為免長者無法使用其他醫療服務才建議限設。文章又引述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表示,「強烈反對設限,要求撤回建議」。協會指「醫療券用於視光服務的金額和宗數上升,反映長者對服務的需求,政府一刀切做法是忽視長者需要和意願」。

配鏡合使用定義?

《成報》社評表示,政府昨公布的檢討長者醫療券報告,「改善建議乏善可陳」,「規限使用醫療券金額,此舉完全是治標不治本」,認為「醫療券用家全是認知能力有限的長者,只有透過政府的監管,才可作出有效保障」。社評認為「食衞局對於視光師服務金額『封頂』是拖泥帶水」,政府一直強調醫療券不是「購物券」,而是用作「預防性護理服務」,「換言之,單找視光師配眼鏡已不符合官方的使用定義」,「何不索性刪除視光師服務可使用醫療券呢」。社評建議應先「向眼科專科醫生求診,當發現僅是視力問題時才轉介給視光師,以配戴合適的眼鏡」。

政府只頭痛醫頭?

《成報》社評指出,政府只規限視光師服務使用的金額,卻不不規限中醫服務,「陳肇始卻只解釋每宗索償金額只是區區數百元就不規限」,社評認為「明顯是沒有深入了解問題,中醫藥是長服,若單是逐宗計算,根本未能反映真實現象」;政府只是按哪類服務使用金額及比例過高至不尋常才規管,即是說「頭痛醫痛(頭)」,未有作出全盤考慮。

長者反對設封頂?

《星島日報》社評指出,「參與醫療券計畫最多的是中醫,有二千七百多人,佔醫療券計畫全體人數三成四」;雖偶有「用券買花膠」等濫用投訴,而「去年整體申報醫療券開支只是五億三千多萬元;反觀參與計畫的視光師人數不足七百,卻達七億六千萬元,而中位數達一千九百五十一元,是中醫的八倍」。業界組織昨日公布的長者調查結果,指約九成受訪長者反對設定上限;社評表示,若問長者「配了眼鏡日後看中西醫可能要自己付錢,問老人家是否贊同,結果得到的答案會很不一樣」。

不是配眼鏡的資助

《星島日報》社評表示,「醫療券制度的設立,主要不是資助長者配眼鏡,而是減輕長者光顧私營醫療服務的負擔」。對於老當益壯的人士,亦可以利用醫療券「驗身、檢查眼球、器官掃描及檢驗牙齒等健康評估服務」,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早發現潛在風險,透過改變生活或飲食習慣,來預防患上慢性病,早日發現潛伏的疾病,亦可病向淺中醫」。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3-1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