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美俄峰會落幕「強人」表現勝「狂人」?

2018-07-19 14:00:38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美俄峰會中,身陷「通俄門」的特朗普因為替普京說好話,引起軒然大波,回國後他罕有認錯「改口」。有評論認為,相對於普京的強人形象,特朗普可謂相形見絀;另有觀點指,普京雖然略為拘謹,但單是峰會舉辦成功,已有助他鞏固國內威望,可說是特朗普送給他一份大禮。

在美俄峰會及聯合記者會召開後,路透社與國際諮詢公司益普索(Ipsos)進行了一項民調,結果逾半數的美國人不贊成特朗普在美俄關係方面的處理方式;連日來,兩國領袖在美俄峰會的表現引起媒體熱議。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信報》的專欄指,像美俄關係這類大題目,通常都不是一個峰會所能改變,元首見面往往更看重對本人的政治效果,「特別是對特朗普及普京而言,都是形象重於一切」;而美國總統特朗普面對的,正是一個高人,傳統硬碰硬,都不會管用,要如何討價還價而不落下風,可能真的要是商道才能解決。

沈旭暉稱,普京在峰會後接受訪問,金句連連,例如被問及有沒有掌握特朗普黑材料時,指「特朗普競選總統前,我們對他毫無興趣,俄羅斯特工不像美國,沒有龐大資源監控每一個富豪」;這種對答,在國際舞台已不作他人想。

面對不利自己的報道,特朗普常以「假新聞」作解圍,但《星島日報》 社評分析,今次他承認自己「說錯話」,原因是事件反映美國社會上下對俄羅斯的戒心根深柢固,特別是支持特朗普最賣力的中西部白種藍領。

社評認為,共和黨政治人物如果不與這番言論畫清界綫,今年十一月的中期選舉或會流失選票,如果共和黨失去現時享有的國會參眾兩院大多數議席優勢,特朗普不但政令難行,還影響他日後角逐連任,「特朗普的反覆,對美國百姓的投票取態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在國際社會上,卻大損美國信譽」。

《東方日報》評論員陳競立的文章指,談到「通俄門」事件時,特朗普的口脗竟和普京高度一致,與美國總統的身份格格不入,難怪被質疑「賣國」;美國總統在公開場合選擇相信外國領袖,而非自己的情報機關,令人震驚及需要警惕,「相對於普京的強人形象,特朗普可謂相形見絀,這場峰會的勝利者屬於誰不言而喻」。

國際關係研究員馮南樓《蘋果日報》撰文指,這個看似毫無成果的峰會,對俄羅斯而言卻是外交小勝利。自2014年,歐美各國因俄烏衝突後制裁俄羅斯,並把它踢出八大工業國(G8)組織,陷入被孤立的外交局面,不得不將外交重心東移,鞏固與前蘇聯國家、中國的關係,「此次峯會無疑讓俄羅斯重返世界舞台」。

馮南樓又指,特朗普沒有就克里米亞等具爭議的問題表明立場,被批評對俄羅斯行為沉默;而談及敍利亞問題時,普京似乎早有準備,將一個足球交給特朗普,並指「現在足球就在你的一方」,顯示聯合記者會上的主導權於俄方手上。

馮南樓認為,普京可借今次峰會成果鞏固威望。面對歐洲國家「圍堵」的同時,忽然可以與美國舉行峯會,無疑符合國人對俄羅斯作為大國的想像;事實上,相對其他民主國家,俄羅斯外交政策認受性與領袖民望關係相當緊密,「美俄峯會,可以說是特朗普送給普京的一份大禮」。

盟友憂特朗普「疏歐親俄」 ?

《信報》社評指出,特朗普一方面把「通俄門」譏斥為假新聞,另一方面他又是「受益者」,不太可能認真追究俄羅斯;而事實上,兩國領袖一直惺惺相惜,特朗普形容普京為「競爭者而非敵人」,俄方則以「談判夥伴」稱呼特朗普,期望他展示政治意志,促使美俄關係正常化。

《香港01》周報特刊文章指出,特朗普對傳統盟友不夠尊重,對被西方國家視為頭號戰略對手的普京卻時常流露出欽羨之情,這多少令北約成員國不滿。不少防務專家擔心,普京或在美俄峰會期間,利用特朗普對北約的怨氣,收割有利莫斯科的成果。文章認為,不能排除特朗普「計算具體得失,不顧長期大局」的非傳統思維模式,為北約其他成員國以及華盛頓精英們不願看到的成果。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信報》的專欄提及,在美俄峰會前,西歐輿論已深表擔憂,「怕的是特朗普式的親疏有別——對敵親、對友疏」。特朗普早已表露對普京的仰慕,上月七國峰會時也指普京應一起與會;而北約峰會上,盟友再次受到特朗普訓斥,與他將向普京展示的面容成強烈對比。

曾德成認為,在特朗普與普京會晤前,美國專家已列出議程上應有的一系列問題,但專家認為特朗普的興趣主要在鏡頭前握手、拍膊頭,不會真正討論問題,「從特朗普反轉的親疏觀,也可見到世界不同勢力正經歷大調整、大變革」。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7-1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