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青年議政:台灣接受改變勝於急切求變

2016-01-25 13:21:17
(台灣風傳媒圖片) (台灣風傳媒圖片)

台灣「大選」結束了,國民黨毫無懸念地慘敗,不僅輸掉了執政權,還失去了自1992年「立法院」改選後24年來「立委」議席佔多數的優勢,不僅讓民進黨時隔8年再度執政,還令它在「立法院」的「立委」議席超過半數,造就其「完全執政」。硝煙散盡,塵埃落定,敗選的國民黨不僅需要反省,更要改革,甚至須改組。遠飛者當換其新羽,善築者必清其舊基。如果國民黨像朱立倫辦公室發言人徐巧芯說的那樣只是「脫掉西裝,穿上草鞋,真真實實地感受民眾的溫度」,而不改革黨的體制,國民黨想要浴火重生無疑是癡人說夢。

民進黨重新執政,蔡英文登上了權力巔峰,但她必須面對一個近乎破敗凋敝的台灣:經濟邊緣化、高科技產業衰退、樓價高企、工資水平低、政府財政匱乏。台灣民眾要求改變,但改革的衝動與求變的熱盼是否意味着民進黨與台灣民眾已經做好「改變」的準備?改變一旦真的到來,他們可以坦然面對和接受嗎?

上世紀60至70年代,台灣因工業化而成就經濟起飛,躋身「亞洲四小龍」,彼時的台灣蓬勃、開放、充滿活力,台灣民眾也有一股「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的衝勁闖勁,但正如學者所言,幾十年的高度發展使台灣社會由物質主義的「強烈欲求」進入後物質主義的「別無所求」。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以大陸崛起的地緣政治格局面前,台灣表現出深深的無力感,對大時代、大格局的無力與無奈,使它轉而求自保,不願長遠規劃,只追求把握現在,活在當下。而這種「維持現狀」的論述進一步強化了台灣民眾將現在當成永恒的心理。因此,「現在」一旦被改變,他們就會陷入一種強烈的集體情緒失控中。

台灣經濟衰退日久,「反服貿」事件更令其失去與世界經濟接軌的良機,本來引以為傲的高科技產業也因缺乏技術革新而日益衰微。困難當前,唯今之計,只有開放市場,與全球經濟接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深化與中國大陸的經濟合作,盡快通過服貿協定;另外,引進大陸的高新科技企業為戰略夥伴,借助它們的資金與技術,進行產業轉型和技術革新。

但是,改革與求變最關鍵的是,要有面對改變的勇氣以及接受改變結果的坦然和務實態度。改變未至,台灣民眾大聲疾呼;改變已至,他們又缺少面對現實的勇氣和坦然心態,只會條件反射般抗拒不可逆轉的現實。

台灣對兩岸關係的現實認知是「維持現狀」,其實在這個現實認知的基礎上,還要加上「繼續承認『九二』共識,深化合作交流,增強互信共融」的新內容,這才是兩岸關係的現實認知。蔡英文和民進黨能否做到,我們拭目以待。

鄭飛 城市智庫成員

By 2016-01-2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