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15式」輕坦正式在解放軍部隊服役?

2019-01-14 13:24:12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近日在《中國青年報》的網站上,有一則新聞報道了中國解放軍新型「15式」輕型坦克的首次亮相。新聞中指,陸軍第75集團軍某合成旅在滇東某生疏地域進行了一場一體化協同實兵對抗演練,演練重點研究探索了實戰條件下,合成旅如何快速精準獲取戰場信息、如何多網融合進行協同指揮、如何科學高效地用好信息火力等一系列重難點問題,錘煉了部隊在實戰條件下的多兵種協同打擊能力。

新聞還附有一段一分幾鐘的視頻,視頻裏的75軍雖仍以「96式」主戰坦克和「86式」步兵戰車為主,但在視頻約50秒左右時,畫面裏出現了一款新型的坦克。筆者對比後可以確認,這就是一直在傳言中的中國解放軍「15式」輕型坦克。不久後,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國防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也證實該坦克正式列裝中國解放軍。

「15式」有何優良表現?

公開資料顯示,「15式」輕型坦克戰鬥全重約為30至35噸左右,裝備有一台功率約為800馬力的國產水冷8V150柴油發動機,主懸掛系統採用6顆小直徑負重輪,並裝備了一門54倍徑105毫米線膛砲(奧地利授權生產L7坦克砲的加長改良型)。該坦克炮可以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450-500mm的均質軋制鋼板。

 

15式的尾部彈艙結構。(網絡圖片)

 

該型坦克亦首次引進砲塔尾艙系統,砲塔尾艙估計裝彈20至24發,其餘則放在加強防護的車身彈藥箱內,這種彈藥分布標準和除M1外幾乎所有西方坦克都相同。尾艙裝彈不但與砲塔隔離,且於後方及上方有泄壓板,有助於側後方中彈時,阻止彈藥殉爆漫延至車內空間,對車內乘員的保障進一步提高(雖然在2003年後中東歷次衝突中,這種說法已倍受質疑,而且快速鎮火系統對乘員生存同樣重要)。另外,該車是否裝備自動裝彈系統,仍眾說紛紜,但尾部有一疑以自動排出彈殼的活門,某程度印證這個說法。

VT-5在珠海航展上發揮了高速移動時砲管的高穩定性,這亦有賴於避震能力好的懸掛系統。VT-5嚴格來說是15式的底盤配上比自用型更好的砲塔。(網絡圖片)

 

除此之外,「15式」還裝備了液氣懸掛系統(註1),這讓這款輕坦獲得調整車體高度的功能,能加大射擊俯角和仰角,打擊藏在射擊死角的目標。這一系統以往曾裝在中國外貿型「VT-5」輕坦上,並在對外的表演中展示過,獲得外賓稱讚。目前世界上採用液氣懸掛的主戰坦克只有日本「74式」及「10式」了(2),但因價格過於昂貴、維修及可靠性稍差而備受詬病。解放軍的新坦克敢於採用,足見中國在坦克液氣懸掛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這讓「15式」輕型坦克有了優異的山地作戰能力。

這台15式輕坦的原型車,懸掛正處於最低矮狀態。(網絡圖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據悉「15式」輕坦會直接採用目前中國裝甲車輛中最為先進的坦克觀瞄火控系統,與目前中國最先進的99G型主戰坦克一樣。這使得該坦克車長裝備單獨的車長周視鏡,炮長裝備有熱成像獨立瞄準鏡。火控計算機採用先進的「獵—殲」系統,可以更好地先敵打擊和摧毀。整體數字化程度和自動化程度非常先進,被稱為「mini版99G」主戰坦克。從目前公開的數據來看,「15式」輕型坦克是相當不錯的,馬力足、機動性強、火炮威力大、火控系統先進,即使面對世界上現役眾多的坦克來說也是不落下風的。

 

VT-5坦克的車長周視鏡及砲長鏡都有兩條光學通道,估計二人都有獨立紅外夜視鏡設備,而透過車內LCD屏幕,車長更同時享有兩個視角的影像。(網絡圖片)

輕坦更適合南方部隊

眾所周知,中國地區遼闊、地理狀況多樣性,因此中國解放軍在坦克裝備上一直都堅持輕重並舉的策略。以前的「59系列」主戰坦克和「62系列」輕型坦克以及現在的「99系列」重型坦克和「96系列」主戰坦克都是中國陸軍的裝甲力量。對於北方平原地區的部隊,裝備的大都是重型坦克,南方山區水網地區都是重量較輕的坦克或者水陸坦克。雖然早在十幾年前,部隊內就一直有研制新的輕型主戰坦克的呼聲和需求,但是由於當時中國的軍費開支緊張,而且軍委考慮到當時中國面對的主要是海空威脅,故軍費大都流向空軍和海軍,因此輕型坦克的研制不是當時首要任務。雖然網上多次傳出過很多國產輕型坦克的消息或者照片,但最後基本都不了了之。

 

左為62式輕坦,右為63式水陸兩用戰車後期型,量產不多。(網絡圖片)

 

現在看來,當時國內對於該造什麼樣的輕型坦克還在摸索論證。國內對輕型坦克需求最主要除了南方的陸軍以外,就是海軍陸戰隊。而當時海軍陸戰隊裝備的是最新改進的「63式」水陸坦克,該坦克的表現不錯,加之當時解放軍海軍陸戰隊編制並不大,「96式」坦克又剛剛開始陸續進入南方部隊,所以當時解放軍對於新的輕型坦克,主要是以技術儲備和分系統論證為主,實質性的動作不多。

 

有人指出這是把原數碼迷彩PS成陸戰隊用色的圖(留意車長仍然穿草綠色軍裝),但這地是海南島中南部地區,應該只有海軍陸戰隊駐守,15式出現在此地,很可能代表陸戰隊也正在測試這種坦克。(網絡圖片)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96式」坦克進入解放軍服役,很多軍隊在訓練和使用時還是覺得該坦克重量太大。「96式」坦克雖說比「99系列」要輕,但重量畢竟也超過40噸,在南方的丘陵、稻田以及水網密布地區的表現並不太理想。而老式的「63式」水陸坦克雖然很適應這些地形,但是年代久遠改進的潛力也不大,而且動力提升不明顯,機動能力仍有待改進。

而解放軍特別是南方的部隊,也一直都有裝備使用輕型坦克的經驗,過往的「62式」輕型坦克在南方很多部隊一直裝備到前幾年才陸陸續續退役。特別是這幾年中印邊境的數次對峙事件,也讓解放軍駐新疆和西藏的高原部隊對於裝備坦克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於是2010年左右中國加快了輕型坦克的研制步伐,主要針對高原、山地、林地、灘頭和水網河道密集地區的裝甲突擊以及特殊作戰需求,以彌補「96/96A式」主戰坦克在全域通過方面的短板。

 

兩種裝甲配置的VT-5型坦克。由此我們可以推斷15式輕坦的多級裝甲防禦配置。(網絡圖片)

 

「15式」防禦力足夠嗎?

順便一提,很多人說「15式」輕坦恐怕防護力不夠,然而,部分軍事專家提出15式輕戰車其實是輕型主戰坦克(MBT)。根據資料顯示,「15式」輕坦雖然重量輕,但相反它的正面防護能力相當強悍。首先,「15式」輕型坦克的正面是楔形斜面上加裝了重型反應裝甲和複合附加裝甲,大大提升了該型坦克正面防禦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能力。其次,得益於中國近年在冶金方面的突破和新型複合材料技術的突破和應用,「15式」新輕坦的防護能力在使用新材料的前提下,應該是達到或者超過「96式」早期型主戰坦克的。最後,該坦克還用到現代最流行的「模塊化裝甲」,在炮塔和車身多處預留了可加掛附加裝甲的位置,隨時可以根據戰場需要增加裝甲,提升自身防禦力,以達到不亞於重型主戰坦克的防禦能力(而根據VT-5外貿型坦克判斷,15式亦和10式一樣,有三種級數防護能力的掛載方式)。所以說,「15式」坦克的特別之處,不但在於它的「輕」,更在於它的「巧」。

首次公開的15式戰車照片。由此可見該車可選置頂置自動武器站,但一般不會拿出來用。(網絡圖片)

 

筆者曾經問過在裝備「15式」輕型坦克的部隊服役的朋友,他們反應該坦克比之前使用的改進型的「62輕坦」好太多,很多方面甚至強於「96式」坦克。網上最新相片顯示,已經有塗裝海軍陸戰隊迷彩的「15式」輕坦現身了,這說明解放軍的海軍陸戰隊也將用「15式」輕坦更換老的「63式」水陸兩棲坦克。

「15式」輕坦能夠迅速形成有防護、有火力、機動性好的機械化作戰集群,這將大大提升解放軍適應複雜環境的能力,可謂是解放軍裝備一個里程碑式的重點裝備。

 

參與新輕坦競的其實有614(即中選方案)與201兩個方案,201方案的設計雖然車身幾無分別,但砲塔位置較後,且用上全液氣聯合懸掛,由於技術太複雜而沒中選,不過底盤稍後被發現用作北方工業集團一架試驗用戰甲車的底盤,該車疑是次世代重型步兵戰車的樣車。(網絡圖片)

 

註1:編按:另有一說指15式裝備的是全液壓懸掛系統,而這系統也容許全底盤降低高度,也能讓坦克在高速時對複雜地形有優良的通過性。

註2:「90式」坦克是液氣懸掛(第1、2、5、6對路輪) + 扭力桿(第3、4對),所以能調整俯仰,但不能左右傾。

註3:自主戰坦克「統一江湖」後,重型坦克及反戰車自走砲 / 驅逐戰車及輕戰車等均已淡出江湖,然而冷戰結束後一批較典型主戰坦克輕並同樣使用火砲的反裝甲機動武器又再次出現在世人前。它們不但服役於空降突擊單位,也同時部署於步兵單位中。這批裝甲武器大概可分為輕戰車、輕主戰坦克、反戰車自走砲及驅逐戰車。

M8 AGS空降師用輕戰車最強防護III型,擋30-40MM彈。AGS已經出現25年,但是否能進入美軍空降部隊服役,還要看今年年中。(網絡圖片)

反戰車自走砲 / 驅逐戰車也是輕裝甲,但火力上追求接近現有主戰坦克的系統,但和過去反戰車自走砲一樣,部署於機步旅的裝甲營當中,充當步兵的裝甲支援及攻堅火力。這一系列中發展得最快的是輪式驅逐戰車。不過這類反戰車自走砲大都只有停頓射擊能力(尤其是輪式驅戰)。

俄軍章魚M型空降兵用反戰車自走砲。全重只有18噸,但擁有2A45M6型坦克砲,是典型因應火力放棄防護的選擇。(網絡圖片)

 

輕型主戰坦克則較特殊,是最近十年才出現,其主要特徵是設計上要求火力與防護力均要追上現代主力坦克,但噸位則較輕,可用於主力裝甲單位作裝甲突擊用。這種主戰坦克暫時只得日本與中國開始量產(即10式及15式,當中由於10式較重且全裝型裝甲更厚,更接近一般主戰坦克,不過成本高昂得一年只能添購6架),而且都是部署在該國裝甲師或機步師旅單位內,滿足部隊在國內複雜地形機動與防禦上需求。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01-1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