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奇襲比哈爾團——高原衝鋒加冷兵肉搏

2020-07-07 13:14:43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相信這半個月最熱門的軍事新聞,一定是中印兩軍在兩國邊境的一場自由搏擊賽了。事件一出,一時各種內部報道漫天飛,對比著看下來,結果已大致明瞭。但眾多報導中,筆者發現對雙方交戰的經過專業的分析似乎不多,於是在此也嘗試著提出個人的看法。

事出有因

我們先來看看事件的始末:依這幾年的慣例,從5月份天氣逐漸變暖起,中印雙方又在所謂的「爭議」地段開始各自的行動。中方今年的行動是修路為主,因為在中印邊境的新疆段,中方邊境遠離後方重要補給基地。從地圖上來看,這次引發沖突的加勒萬河谷,距離最近的城市新疆和田市超過300公里,戰時的補給是短板,修路就是為了彌補這一短板。

印軍第三師的師部就在列城-一個距離前線只有50公里的小城,人口大約三萬人。補給上還是有優勢的,雖然再上山的公路異常崎嶇。(網絡圖片)

而印方則是修哨所為主,因為印方在地理條件上的優勢,就是距離自己的後方補給基地相對較近,且不說列城、拉達克,單從地圖上來看加勒萬河谷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距離也不過500多公里(編按:計算公路距離其實是1000公里左右)因此雙方制定的策略,就是要最大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壓制對方的短板。

綜合各方新聞和報道來看,中國的修路部隊和印度的哨所衛兵在加勒萬河谷這個地方迎頭撞上了。中印雙方圍繞著阻止對方建立哨所和修築公路開始了爭執。國土糾紛本來就是零和博弈,不是全贏就是全輸。事發至此中印雙方都不可能讓步了,那麼解決的手段就只剩驅逐對手這一條路。印方的做法還是一如既往的靠軟磨硬泡;但是,這次中方似乎不打算遵循過往的默契了,中方決心改變一下自己的打法……

加勒萬河谷中印分界處,據知是圖中一個呈90度角轉彎的河道上。這地方的谷地迀迴,其實也是埋伏的好地方,若任一方沒做好前出偵察預警,就有可能遭到突襲了。(網絡圖片)

群毆還是突襲?

在網上,關於這次沖突的各種版本,簡單梳理後分為兩類:一類是印度佔便宜,印軍挑釁了中方的底線,打鬥中雙方都有損失;另一類是中國佔便宜,面對印度軍隊上門挑釁,一頓暴打令印軍無力招架,落荒而逃。

對於第一種看法筆者只提一個問題:目前為止有資料顯示中方有人員傷亡嗎?對於第二種看法,筆者覺得值得斟酌一下,對於雙方打鬥這個提法有保留意見。目前比較統一的消息就是印方傷亡慘重,死了一個上校和十幾個士兵,另外還有一個少校以及幾個軍官被俘虜了(編按:印方消息是至少10人被俘,當中一個中校和三個少校,尉級軍官及士兵被俘情況沒有提及),而中方這邊傷亡數據幾乎為零。從結果來看,這並不像一次雙方准備好的肉搏戰,而像是一邊倒的「迎頭痛擊」。

關於解放軍傷亡的說法很多,不過衝突次日(6月16日)西部戰區指出他們的前線野戰醫院近日於西藏高原地區進行演習,在6月15日晚上上級安排了一次隨機演習,有多名解放軍受空襲所傷,該醫院為多名傷者治療,並對兩名重傷者急救後後送至軍區醫院。由於屬同一軍區,又似乎在事發地點附近,未知和此事是否有關。(網絡圖片)

認真回想,幾十乃至上百個成年人,如果是雙方都有准備肉搏(大家可以聯想為打群架),怎麼可能出現如此一邊倒的結果?何況這還是一群受過軍事訓練的軍人,而最後的結果卻像是「大人打細路」。那麼什麼情況下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這恐怕不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可以說得過去的,只能是一種「有心裝無心」……

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對美軍喜歡夜襲,這是無可置議的,因為日間對方可以火力全開,但夜晚的美軍就只有一些以主動紅外大燈作照明的第一代夜視設備及槍械(如M3 Sniperscope)可以使用,其他就要靠曳光彈作額外照明了。(網絡圖片)

月夜下的奇襲

 大家都知道中國解放軍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以擅長近戰和夜戰而聞名,對於這一點,1949年以後和解放軍交過手的美軍是深有體會的。而印度軍方的夜視器材並不足,夜戰能力堪憂的情況下,筆者認為是不會選擇在夜間主動和中方爆發這麼一場的沖突。

匯總了各方的資料後可以推斷,這並不是一次雙方軍隊因突發情況引發的肉搏戰,很大的可能性是中方發起的一次自己最擅長的夜間突襲戰,而印方則是懵懵懂懂中了圈套的一方。可以判斷此次行動應該是中方精心准備的,作戰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把當前在加勒萬河谷一帶修築哨所並且妨礙中方修路的印軍比哈爾團解決掉。

因應當地特殊形勢和避免雙方對峙升級,第一線的巡邏兵配備的多是武警的冷兵器或壓制性兵器,如棍棒、盾牌與用未開鋒的硬膠尖作為刺的狼牙棒。(網絡圖片)

筆者分析,這件事的情況大概是這樣:中印雙方在加勒萬河谷起糾紛後,印軍的比哈爾團繼續按照以往的既定模式,對中方的施工進行軟磨硬泡的干擾,而中方因為受年初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可能工期就被延後了,為趕工期,中方此次決定不按照以往的既定套路出牌。但中方有兩個因素要考慮:第一,行動不能在印方的區域內發起;第二,是突襲中盡量避免使用槍炮等熱兵器。因此中方的作戰計劃是,以施工隊為誘餌,引誘印方進入中方區域,然後集中兵力使用冷兵器,在夜間對印軍的營地發動一次奇襲。很明顯印方對於中方的這次行動完全沒有預料,前線部隊在趕跑了中方的施工隊後毫無警戒,一副高枕無憂的狀態。

筆者專門查閱了事發那天當地的天氣情況,是天晴少雲。而6月15日是農曆二十三,又是明亮的下弦月,當年朝鮮戰場上,美軍都把這種天氣稱為「月亮都是中國人的」,因為這太適合發起一次夜間突襲了。

衛星照片顯示,在河谷中方界線大約4-5公里的地方,解放軍紮起了臨時營地,規模若相當於一個營。(網絡圖片)

當天深夜的時候,中方開始悄悄行動。筆者認為,解放軍的行動規模應該是一個營左右,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護,前行到印軍的哨所附近,然後在淩晨對印軍的比哈爾團發起了突襲,而且筆者認為解放軍發起突襲的時間應該是夜裏3點以後。選擇淩晨的原因,一是因為這個時候人們一般睡夢未醒,即使處於戰爭戒備的人們也不免勞累或麻痹,在淩晨遭到奇襲,會讓印軍始料不及,不明情況之下只好潰逃(跑得快也是印軍的光榮傳統);二是因為高原地區實際情況,也不允許士兵揮舞各種兵器打鬥幾個小時,所以回頭想想,很多網絡媒體所寫的,「解放軍拿著棍子追打了印軍一夜」,到底是多不靠譜。

從結果來看,解放軍事先計劃的驅趕印軍的目的是達到了,至於印軍這麼巨大的傷亡,則應該不在解放軍事先的預計中。這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印軍一擊即潰,落荒而逃時慌不擇路墜崖和墜河造成的自損。

編按:必須指出,現時解放軍並沒有透露衝突的確實時間,只透露過兩方代表在第二天早上會面商討停止糾紛事宜,但印方幾乎所有報道都指衝突發生在前半晚。若凌晨三時突襲開始,在有月色兼兩小時後天開始微亮的情況下,印軍即使潰敗,要摸黑跌下山崖或躲在露天地方凍死可真有點不可思議......(網絡圖片)

無奈的啞巴虧

對於這一事件的性質,雙方政府的表態可見端倪。印度總理莫迪在6月19日的「中印邊界問題全國黨派大會」上表示,「國家對我們的士兵有極大的信心,我想向我們的士兵保證,整個國家都和他們在一起」,然而總結時一句「他們(中國)既沒有闖入我國邊境,也沒有占領任何哨所。我們20個士兵殉職……」這說明印方承認他們這次是在中方區域內被襲擊的,而且己方損失慘重。

一張早前在印度網絡流傳的照片,有指這是衝突完結後,天亮時印度人在河谷另一邊的搜索行動,至於圖中地面鋪著的綠色物體究竟是什麼,沒有人知道......(網絡圖片)

而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回應,我們可以知道以下資訊:加勒萬河谷位於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中方一側。多年來,中國邊防部隊一直在此正常巡邏執勤。今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持續抵邊修建道路、橋梁等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但印方反而變本加厲越線滋事。5月6日淩晨,印度邊防部隊乘夜色在加勒萬河谷地區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蓄意挑起事端,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中方邊防部隊不得不採取必要措施,加強現場應對和邊境地區管控。這一表態說明,解放軍達成了事先的作戰目的,教訓了印軍的同時還避免的事情的進一步激化。

莫迪在全國電視講話中,己指出解放軍並沒有越境進入印度領土,其實即變相承認印軍越界在先。(網絡圖片)

 

從中印兩國政府的表態來看,這次事件未來會淡化處理,因為中印雙方都沒有意願繼續在這個地方把事情搞的不可開交。但從聲明也可以看出,印度方面明顯是吃了個啞巴虧,而又無奈地自吞苦果。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7-0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