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海軍逸聞 沒有人比特朗普更懂FFG(X)?

2020-07-01 10:54:52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08 17:29:39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美國海軍新一代多用途導彈護衛艦 FFG(X)的構想圖(美國海軍圖片)

標誌著美國後冷戰所制訂的瀕海作戰暫告一段落,除了原計劃建造50艘的LCS瀕海作戰艦在32艘後就打住(事實上頭四艘還要提早退役)之時,美軍提早於本年4月30日宣佈次世代多用途導彈護衛艦(FFG(X))的得標者,最終由歐洲財團和本土船廠合組的團隊-芬坎蒂尼集團-馬里內特海事造船廠的意大利版本FREMM(即博加米尼級)改良型獲勝。當時小弟原本就想寫短文一篇講講這件事,可隨後因事務煩忙及題材眾多而暫時擱下,估不到特朗普一句 “No one knows FFG(X) more than I do”(設計對白)又把這個只寫了1/3的題材又拉回來了!

特朗普的口頭禪-「沒有人比我更懂XXX......」

根據福布斯雜誌所說,特朗普於上星期四巡視了位於威斯康星州的馬里內特海事造船廠時,提到他們剛獲得訂單的FFG(X)方案,並指出「……我覺得看起來很糟,我會幫助海軍改變設計的,讓我們一起把它造成更漂亮的。別擔心,修改造型不會增加花費,甚至比原來價格更低……」又指:「……你知道,我有一批不錯的船舶設計者。他們給了我一個絕對漂亮的模型,就像是一艘裝了導彈的遊艇。」

這世界裝導彈的遊艇就未有啦,但軍艦變游艇就的確發生過:1970年代荷蘭建造的寇騰納爾級護衛(Kortenaer-class frigate)的 HNLMS Piet Hein(上圖)及HNLMS Abraham Crijnssen,1997及98年時售予阿聯酋。十年後兩艦退役,卻被當地富豪收購並改成超大型游艇Yas及Project Swift 135。(網絡圖片)

當然,作為海軍迷,我們實也不太明白特朗普的「裝了導彈的遊艇」究竟有什麼意思,而且這句話可能把在場的廠方代表也嚇壞了:一來他們的設計其實已是五間參標船廠中價格最低者,二來這船明明仍在進行細部設計中,而且是由船廠自己負責,究竟「大統領」找了一堆甚麼怪人出來設計啊?而且過去美國海軍學會、DARPA及海軍自己的設計部門都會規劃艦艇設計,但從來都不參與細部工程設計的工作!

美國海軍學會與DARPA也會設計一些符合美國海軍未來作戰需要的艦艇,不過他們又不會實際設計軍艦,只是以未來需求與功能去設計一種未來作戰艦艇,若被真正的艦船公司工程師看到,似乎只會大聲罵娘呢。圖左為DARPA設計的打擊型巡洋艦MK2;右圖為美國海軍學會在愛荷華級戰列艦改裝就役案中建議的一種陸攻戰列航母。兩種軍艦都是使用AV-8S/B型垂直升降攻擊機為前提的(網絡圖片)

軍艦設計的美學問題?

至於特朗普眼中的軍艦美感標準是怎樣的,以及他所講那個漂亮得像個「裝了導彈的遊艇」究竟是什麼,我們也不得而知,當然更不可能知道是否有設計商「耍橫手」直接找總統遊說了。關於軍艦設計的美學,和科學或軍事不同,憑感覺的很難有一個標準,不過英國一位著名的船艦側視識別圖畫家羅倫斯.鄧因 (Laurence Dunn (1907-2006))曾於60年代以自己多年的繪圖經驗,提出一個稱為「黃金分割點」的原則,即以全船的最高位置的投影為分割點,這個分割點向艦艏艦艉方向呈下降曲線,中間不應有任何艦上建築的投影高過分界線。這個「黃金分割點」最好在船長前1/3或後1/3位置。

蘇聯的光榮級在"黃金分割線"的劃分、斜面整齊度及加線表現上,均堪稱完美。(網絡圖片)

 

另外,設計學上的力線都是塑造一艘軍艦整體感官的一個重要因素:力線是指那些明顯到足夠吸引人注意力並把各個部分連成整體的線條。比如艏樓的外牆、筆直的煙囪或是導彈發射架都可以成為力線。傾斜的力線給人動感,而又長又斜的力線更給予人速度感。詳細情況,可參考《現代艦船》2009年1B刊〈現代軍艦設計的美學效果〉一文。

基洛夫級在"黃金分割線"的劃分及傾斜力線表現上同樣接近完美,只是最高點比較貼近中央部位。加上讓人想起戰列艦那古老的夢,難怪西方國家海軍普遍都稱呼基洛夫級為"男人開的軍艦"!(網絡圖片)

 

當然,還有簡約化與科幻感,都是當中一些審美標準,不過前兩個標準始終較具主導地位,亦因為此,70年代後期至1991年的蘇聯艦艇,以及1991年後阿里.伯克級(及大批參考其船型設計的西班牙、日本海自,甚至解放軍的新世代艦艇),都頗受艦船愛好者的讚賞;相對地,羅倫斯.鄧因老家戰後英國的軍艦設計,美感上由50年代開始也大不如前。當然,軍艦美不美,個人主觀性極強,更與實力無關。事實上,還有很多人嫌朱姆沃爾特級醜,但沒有人會否認其實力(如果參議院當年仍舊批准量產計劃的話);英國的21型巡防艦可也合乎鄧因的審美觀,可由福島戰爭表現來看,只能搖頭……

「好看的飛機一定是好飛機」這句不太合邏輯的話若用在船艦上,其實更不合適。忘了早期電推停電的事故,以及因為砲彈量產太少,變得太貴而索性不再量產外,潛力還是非常可怕;相對地,堪稱洗練的21型,人們對它最大的印像可能只是燒得鋁合金上構溶解後沉沒的畫面。(網絡圖片)

單就構形而言,FFG(X)的設計十分「美式」:柏克級的典型三腳桅、大幅削減了的後主桅結構(只餘下一個稍大的煙囪結構)、接近連結而空曠的船舯建築、較歐洲海軍普遍艦艇簡單得船身線形等等,活像另一條稍為變形的伯克級。然而基於原有設計限制,全船最高點的分割線其實處於全船前1/3長度之前,且由於第一煙囪不夠高大(那只是艦載柴油機的煙囪),令最高點後方的建築無法完全呈下降分佈,且中間空曠地區亦太大。然而說上破壞美感,這顯然又未至於此。

博加米尼級(上)與FREMM改進型(下)的比較。除船的線形稍有不同,以及主桅後桅結構大改,基本上煙囪、主樓及機庫都是在相當的位置。

若果特朗普的「戲語」其實是話中有話,那很可能是針對芬坎蒂尼集團並非美國廠商的本質(註1)。事實上,雖然該集團早已透過收購馬里內特海事造船廠(Marinette Marine shipyard)而涉足美國業務,且已透過馬里奧內而成為一所美國公司,參與美國海軍艦艇的建造並沒有違反美國海軍的「國艦國造」原則,而且該船廠至少已為美國海軍「貢獻了」10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若果特朗普對此仍是斤斤計較的話,那就非常不合情理了。

博加米尼級大膽的使用了一大一中兩個機庫設計,這是因為意大利海軍同時擁有中型的NH-90及重型的AW-101反潛直升機。至於FFG(X)改進版則變成單一大機庫,計劃是搭載一架SH-60及一架無人直升機,不過機庫空間應該可容納兩架SH-60或一架SH-60加兩架無人直升機。(網絡圖片)

意版FREMM改型的技術優勢?

要是我們探究意版FREEM的優點,會發現此型在性能上有最佳的平衡與擴充能力:此版在五個候選方案中是唯一採用柴燃電推的設計(複合柴電與燃氣渦輪推進系統(CODLAG)),而且保有最強的發電能力,在執行反潛作戰時倍有優勢,而且供應雷達及電戰系統的電力可以更充裕,方便未來二十年的升級。

考慮到愈來愈精密的雷達及電戰系統、未來二十年內有機會完全實用化的電磁砲與激光砲,艦艇的電力需求愈來愈高。圖為波特蘭號兩棲登陸艦搭載Laser Weapon System Demonstrator (LWSD)進行試射的圖片,不過該雷射暫時亦只能在照射2-4秒後擊毀輕型UAV而已。(網絡圖片)

同樣由於意大利版FREMM已推出及使用超過十年,所用的電推及綜合電力系統設計,算是世上其中一套最可靠的軍艦電推設計,同時也保證該艦有極佳的降噪聲效果,加上兩個直升機機庫,令該艦反潛能力幾乎是歐洲新一代軍艦中最優秀的;另一方面,FFG(X)本方案又大幅加強發電能力,能應付未來20-30年預期的軍艦電力需求。所以,日後要面對中俄兩個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在海軍艦艇、大量反艦導彈及水下力量上的威脅,強調綜合作戰之餘,還重視反艦(分散殺傷形式)與反潛作戰、又要求設計已經成熟,不需再像DDG-1000或LCS一樣有技術研發風險(尤其是船型及動力系統研發上)的美國海軍,很自然會把該方案視為最優選擇。

通用BIW/納凡提亞團隊的F-100設計甚至比FREMM成熟,然而這方案是由防空艦設計演變而來,美軍防空艦又從來不缺,且本艦降噪效果一般,加上其他因素,海軍最終沒有採納。(網絡圖片)

不過除技術優勢外,在這個項目上公司也不乏額外優勢:洛馬集團退出後,餘下的四個團隊有兩個(即通用BIW/納凡提亞團隊及杭廷頓.英格斯(HII)團隊)已承建伯克級及兩棲艦,維生的訂單已很足夠,再加單只會令船廠安排不了,由讓更多船廠生存及維持平衡的考慮,理應由另外兩個團隊承建;然而當中之一的Austal USA之前除獨立級LCS外其實未造過更大型軍艦,而且他們FFG(X)方案是以獨立級修改過來,但獨立級的船身結構及儲備浮力早被認為不太適合FFG(X)的要求,所以勝利者自然落到馬里內特海事造船廠的設計上。

現時FFG(X)方案的基本技術要求,唯一令人費解的是艦員數200人以上,要知道博加米尼級級的正常乘員數最多只是155人左右,這船若要塞200人,恐伯不是一般焗促了。(網絡圖片)

政治上也可能有考慮因素:相對於Austal USA所在的阿拉巴馬州是共和黨傳統勢力範圍,馬里內特海事造船廠所在的威斯康星州則是搖擺州份,2016總統大選時兩黨得票非常接近,特朗普政府為爭取當地中間選民的選票,以就業機會牌作賣點也是可以預期的事(事實上美國的軍購案的得標有時也和贏得該廠所在州份人民的支持有關,這基本已是公開的秘密。

1962年服役的安德烈亞.杜里亞級直升機反潛巡洋艦,作為戰後一系列操作多架直升機的反潛艦的開山祖,在海軍展史上有開創性的地位。(網絡圖片)

更美觀的設計能否翻身?

意大利海軍二戰時並沒有什麼優秀戰績,戰後也未經什麼大戰,但在技術研究上往往就有出彩之處,例如大型軍艦用的普列塞羅防禦系統、西方戰後海軍史上銷售最成功的奧托馬76MM對海對空兩用快砲、直升機巡洋艦的設計、現代軍艦上最多艦砲的軍艦,以至最近以「刀形穿浪鼻艏」聞名的保羅·迪雷韋爾級多用途近岸護衛艦,設計上的大膽創新也比同期英、德更強,35年前就以其設計嬴得美國海軍的訂單(當年美國訂造的鶚級獵雷艦其實就是意大利 Intermarine Spa的Lerici級獵雷艦的國產版)。這幾乎是過去美國海軍中從未有過的場面。Lerici級獵雷艦甚至打破戰後海軍獵雷艦的生產紀錄-自用、外銷及授權生產加起來,竟有45艘之多。

 

準備下水的保羅·迪雷韋爾號多用途近岸護衛艦,其刀形鼻艏設計主要是想在水線有較大的長寛比,減低航行阻力並提高極速。本艦最大速度接近32節,在西方戰後艦艇上也是鮮有的高速。(網絡圖片0

有一點要留意的是,美軍似乎也想在這計劃上留些「後路」:合約簽訂時,美軍只給予最初十艘的建造合同,但寫明第十艘後(大約2032-33年時)會作檢討,若果芬坎蒂尼集團-馬里內特海事造船廠在實行計劃上有什麼重大差池或艦艇質素出問題,美軍有可能轉用另一個設計團隊的設計。或者屆時特朗普的「導彈大遊艇」還有機會派上用場吧!  

註1:芬坎蒂尼集團在歐洲不但生產大半意大利海軍的艦艇,而且還建造大量豪華郵輪及遊艇。特朗普作為一個富豪,至少都會對這個集團略知一二。

【軍事博評】太平洋軍情:美國再次迎來中型導彈護衛艦?淺論FFG(X)方案

【軍事博評】太平洋軍情:美國再次迎來中型導彈護衛艦?淺論FFG(X)方案

剛過去的2月16日,美國國防部正式選出投標競爭未來導彈護衛艦(FFG(X))方案的五家廠商,並提供每家3千萬美元...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7-0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