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盤點】數據睇回歸:人口老化+男女不均

2017-06-21 12:00:53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hksar20-4

【香港輕新聞】香港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未來勞動力不足及沉重的養老負擔,都是本港急需面對的問題;而男女比例不均,亦是本港人口結構方面的一個重要現象。此外,慣講普通話的市民幾多?出生於香港以外地區的人群又有多少?香港輕新聞以數據解讀本港人口結構。

編者註:如非特別標註,所有數據來自政府統計處。以五年為區間的數字來自港府每五年進行一次的人口普查,以一年為區間的數據來自統計年報,有關數字為推算。

人口結構:年齡

1986-2016 人口-數目及增長率

港府每五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香港人口由回歸前十年的550萬,增長到目前的730餘萬,而增長率卻一直是全球低水平。

1994-2016 人口-粗出生率

1986-2016 人口-年齡分佈及年齡中位數

戰後長達二十年的嬰兒潮出生的大批港人邁入「長者」行列,加上長期低出生率,令本港人口結構日趨老化,年齡中位數由1986年的28歲升近一倍,至今日的43.4歲。勞動力不足、社會養老負擔都成為香港未來將面對的難題。

人口結構:性別

1994-2016 人口-按性別劃分

論及以性別劃分的人口結構,眾所周知香港女多男少,但男女人數不均的情況是1998年左右才凸顯。數據圖可見女性人口穩步增加,而男性人口的增幅卻在98年出現停滯。

1986-2016 人口-性別比率

男女人口不均隨即帶來婚姻問題,女性恨嫁成為社會話題。由數據可見,25-34歲的適婚年齡男女比率,從1996年的每1000名女性對近900名男性,已惡化至如今的每1000名女性對700逾名男性。但0-14歲及15-24歲組別,則是男多於女。

1994-2016 人口-結婚年齡中位數

本港男女組建家庭的年齡中位數亦隨之走高,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由94年的26.5歲,升至近年29.3歲,升幅的確高過男性從29.6至31.3歲。

家庭住戶

1994-2016 家庭-數目及置業率

隨人口增長,香港家庭數目亦穩步增加,而當中上到車的家庭卻在04年高位後,有所下滑,可見置業已成香港社會一大難題。

1994-2016 家庭-平均人數

而一個家庭內的平均人數逐步下滑,反映港人傾向於組建小家庭,幾十年前的三代、甚至四代同居的現象已式微。

發佈於 輕盤點
By 2017-06-2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