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盤點】昔日中國點抗蝗?浙江曾派3萬「精兵」救災

2020-02-17 17:30:51
陳頴詩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在東非肆虐的沙漠蝗蟲(Schistocerca gregaria)進一步蔓延,外界關注會否對中國構成影響。實際上,新疆多次爆發蝗災,當局便以「生物防治法」控制蝗蟲數量,除了利用雞、鴨救災,亦為蝗蟲天敵粉紅椋鳥興建棲息地,引鳥吃蟲。

網絡圖片

《Africa Times》報道,沙漠蝗蟲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農業害蟲,牠們飛行能力強、食量大,可形成巨大蝗群。這次蝗災始於東非的埃塞俄比亞南部、肯尼亞。據指,沙漠蝗蟲上月飛越紅海,到達也門、沙特阿拉伯等地,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受蝗災影響。

網民熱議《牧雞治蝗》:以哨聲訓練雞隻

近日網上流傳蝗蟲先頭部隊已抵達新疆邊界,外界關注會否對中國構成影響,而在內地微博上,央視一段2017年的《牧雞治蝗》紀錄片成為焦點。

影片講述農牧民在雞出生不久後,便會吹出固定頻率和長度的哨聲,令牠們形成條件反射。在60天後,農牧民便把雞放在草原上適應15天,然後在附近訓練15天吃蝗。在訓練完成後,每天就可以以哨聲引領雞群,進行滅蝗工作,不少網民認為農牧民非常有智慧。

3萬隻浙江鴨曾空運往新疆捕蝗

實際上,新疆多次爆發蝗災,除採用化學藥劑外,亦會利用「生物防治法」控制蝗蟲數量。據內媒引述《錢江晚報》報道指,新疆北部於2000年發生特大蝗災,結果由一群牧雞、牧鴨組成的「精兵」大顯身手。

當時,浙江長興縣林城鎮天平村養鴨大戶楊大元與相關部門合作,把自己所養的3萬隻鴨空運至新疆災區,最終過百萬蝗蟲被殲滅。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更稱讚,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是保護生態最為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為蝗蟲天敵建棲息地

此外,新疆當地農牧民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採取人工堆砌石堆的方式,為蝗蟲的天敵粉紅椋鳥提供合適的巢穴,招引牠們來該地棲息,而當地政府亦加強保育工作。

在2019年4月,新疆多地發生蝗災,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便成為抗蝗主力;據指,一隻粉紅椋鳥一天捕食約180隻蝗蟲,繁殖週期內能吃掉2畝地左右的蝗蟲。

不適用於大範圍暴發蝗災

不過,亦有專家指出,雖然「生物防治法」能有助控制蝗蟲數量,但此僅屬輔助措施,只能在蝗災面積不是很大的地方使用,如果大範圍暴發蝗災,生物來得太慢,便起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沙漠蝗蟲壓境?中國農業部﹕危害國內機會小

沙漠蝗蟲壓境?中國農業部﹕危害國內機會小

【香港輕新聞】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另一方面源自東非的蝗災亦進一步蔓延至南亞,有超過四千億隻沙漠蝗於印度橫行,來勢...

發佈於 輕盤點
By 2020-02-1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