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拆局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明言土地房屋是餘下任期的施政重點,同時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料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 規劃背...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4日於《明報》撰文,指民主黨實質仍以罷選對抗新選舉制度,只是由「硬對抗」變為「軟對抗」,入閘參選立法會選舉可能性已接近消失;民主黨須根除「民主抗共」的死結才...
確診患者情況(9月30日) 本港今日新增3宗輸入個案,一名居於荃灣麗城花園2期7座的17歲男子,9月25日由香港飛抵英國,翌日檢測結果呈陽性,其香港住所已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早前透露,在下屆政府取消強積金對沖後,須研究強積金配合公共年金,包括強積金自動、甚至強制轉為公共年金。有意見認為,此舉將與強積金的政策原意違背,加上年金計...
民主黨昨召開特別會員大會,決定授權中委會制定參選立法會的甄選機制。有人質疑,高門檻是為了阻擋主選派「入閘」,變相用程序達至棄選;亦有意見指,參選人須在大會接受黨員「公審」,相信...
醫管局宣布延長員工退休年齡至65歲,有工會指,近8成醫生非因退休而流失,今次只是將舊計劃重新包裝,應推出具針對性措施;亦有人認為,新設的副顧問護師職級只為挽留中高層,未能解決前...
外交部於9月24日發布《美國干預香港事務、支援反中亂港勢力事實清單》,清單分5類共102項事件,臚列出美國自2019年以來在涉港問題上的行動,包括通過法案、實施制裁及發表聲明等...
政府昨晚宣布7名港島區議員宣誓無效,必須即時離任,全部均屬民主派。雖然政府未有交代眾人宣誓無效的原因,不過他們去年曾以不同角色參與民主派初選,被外界認為是主因。 7人曾參與民...
衞生署建議本港12至17歲青少年只需接種一針復必泰疫苗,以減低心肌炎或心包炎副作用風險。有專家表示,一針的保護力雖不及兩針,惟目前本地感染風險較低,總體認為是足夠的;但如果青少...
特首林鄭月娥昨出席行會前交代全運會安排,惟布景卻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顯示為「中國人民共和國」,特首辦其後致歉。有意見認為,一幅面向公眾背景板竟無人仔細檢查,質疑政府部門有人做事...
粵港澳健康碼互通商討逾一年,但落實「港康碼」仍未有時間表。有意見指,港府跟內地談通關已久,至少應大致知道要求,現在進行「專家對接」實在奇怪;有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則批評,港府以制度...
民主黨月底將舉行會員大會決定是否參加12月的立法會選舉,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6日於《明報》撰文表示,如果民主黨強行阻止成員參選,就是等同對新選舉制度的挑戰和破壞,有可能觸犯《港...
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提出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官媒形容這將令中國資本市場更具活力和韌性。有專家認為,此舉不僅拉動區域均衡發展,也進一步解決中小創新企業的融資難題。 習近平:打造服...
政府建議引入非本地培訓的專科醫生,放寬至非本港永久居民。有意見認為,此舉可紓緩前線醫生人手緊張的情況,以應付服務需求;亦有意見認為,政府欠缺評核制度評估其專業水平和註冊資格,情...
確診患者情況(8月31日) 本港今日新增2宗輸入個案,不設疫情記者會。 個案資料 39歲男子,由希臘來港,他抵港後於北角華美達盛景酒店檢疫,驗出帶有L452R變種...
近日內地娛樂圈風聲鶴唳,多名明星傳被列入「劣跡藝人名單」,作品亦被下架。不少官媒批評娛樂圈現況,其中《人民日報》直指「從藝先學做人」,而央視則強調必須除掉不守藝德的「亂草」。 ...
鄭松泰去年未跟民主派總辭,被港澳辦稱為「明智之舉」,有建制派稱對他被資審會DQ失議席感意外。有觀點指,中央對「愛國者治港」要求甚高,不能再用舊審查準則;亦有人認為,能否入閘要視...
中宣部8月26日發布文獻《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行動價值》,文獻介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移的奮鬥目標。   中...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垃圾徵費)條例草案26日在立法會三讀通過,當正式落實後,市民必須購買指定垃圾袋丟置垃圾。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將設18個月準備期讓市民適應。究竟具體如何運作? ...
政府提出修改《電影檢查條例》,規定檢查員須考慮電影內容會否不利國家安全。有議員認為,修例不會影響創作自由,反而令業界更有保障。有學者則憂慮,修例採用「不利」字眼,令審查紅線更模...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23日於《明報》撰文,指民主黨正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其活路在於清除「拒共反共」思想及像過往一樣正常參選;若以不參選要脅中央從輕發落被捕的民主黨人士是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