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從中國軍機撞鳥卻安全著陸說起

2017-11-04 11:49:22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J-15戰機鳥擊後起火迫降著陸。(圖片來源:央廣軍事)

10月23日上午,中國海軍給艦載航空兵基地成功處置「7·10」重大險情表彰大會在該基地舉行。會上宣讀了海軍沈金龍司令員、秦生祥政委簽發的通令,並向成功處置險情的袁偉、盧朝輝分別頒發了一等功、二等功證書和獎章。

7月10日,在一次例行飛行訓練中,該部隊某艦載航空兵團飛行二大隊原副大隊長袁偉駕駛著「飛鯊」戰機,從空軍某機場起飛不到40秒,突遇鳥撞左側發動機起火險情。此時,攜帶8噸多航油的戰機如同一顆巨大的炸彈,隨時有可能爆炸。在塔台、僚機的密切配合下,袁偉精准操作,場站和機務等地勤人員及時控制火勢,成功挽救了戰機,共同創下了戰機撞鳥起火、載重超極限著陸、低高度、單發迫降成功等多種危險疊加情況下,飛行員和飛機雙重安全的航空兵特情處置奇跡。

殲-15發生撞鳥及著陸後情形。(圖片來源:中國軍事網)

紮實訓練+電傳系統令失事飛機可控

筆者認為,這件事反映中國的飛行員和飛機,在兩點上和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

第一,從飛行員的處置情況可知,中國飛行員的訓練比以前更系統、訓練的時間更長了。資料顯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中國裝備的都是早期的第一代或者二代戰鬥機,這類飛機載油量有限,發動機耗油量又大,機械故障較多;加之當時中國的軍費有限,因此空中飛行時間並不能滿足訓練需要。

當時中國的戰鬥機飛行員一年的飛行時間僅有24小時,而同期的北約飛行員每年要求達到的飛行時間是180-250小時。不過,據美國空軍專家理查德·哈羅蘭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稱,隨著新一代戰機揭幕,中國空軍邁入了一場全新的革命。在飛行訓練上,如今的解放軍空軍每年要求飛行員飛滿200小時。正所謂「工多藝熟」,充足的飛行訓練自然能保障飛行員的水平,在處置各種緊急狀況時自然更加鎮定。從近幾年通報公開的多期空軍飛行事故來看,很少再出現像以前那樣機毀人亡的慘劇了。

第二,事件顯示:飛機使用電傳飛控系統以後,安全性較往日有明顯提高。早期飛機的操縱系統,主要是機械式操縱系統。機械操縱系統在操縱裝置(操縱杆、腳蹬)和飛機的舵機之間存在著一套相當複雜的機械聯動裝置和液壓管路:飛行員通過操縱杆和腳蹬,通過上述聯動裝置控制舵機位置,使飛機達到希望的姿態和航向。

電傳飛控系統(‘Fly-by-wire’ flight control system),縮寫為FBW,也被譯為「線傳操縱系統」或者「電傳操縱系統」——是由傳感器組(各種陀螺、加速度計等慣性測量器件和迎角傳感器等大氣測量器件)、輸入設備、飛行控制計算機、舵機和電氣傳輸線路組成,依靠電子線路將操縱信號傳遞到舵機上的所謂「直接電氣傳動系統」的電傳飛行控制系統。

由於沒有機械結構,電傳操縱系統的可靠性比傳統的機械式飛行控制系統要可靠很多,同時因為加入了反饋控制,使飛行員的操縱壓力大大減小。電傳飛控一改以前的液壓設備,經電機和電子設備控制飛機,這樣一來飛行員等於把飛行任務完全交給了電傳系統。現在的飛行員主要靠對各種電子設備給出的信號來操作飛機,也就是說,現在的飛行員不再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操作飛機,僅需根據各種儀表去做出判斷。

像這次的事故如果發生在以前,在發動機失靈後很多液壓操作系統也會隨之失靈,飛機已經無法控制,大部分情況下飛行員已經棄機跳傘求生了。但是電傳系統卻不一樣,雖然一台發動機失靈,但整個電傳操作系統沒有出現故障,加上三代戰鬥機的氣動性相當優秀,在失去一台發動機的情況下仍可提供足夠的飛行力。當時,這架J-15的整個飛行控制系統,顯示飛機還處於可操控狀態,加上飛行員平時訓練紮實,臨機處理正確,才避免了一次事故。

電傳飛控系統(‘Fly-by-wire’ flight control system)(圖片來源網絡)

電傳系統曾助斷翼軍機平安著陸

不過,可能有人依然不相信所謂的電傳系統,那麼不妨看看下面這個更經典的案例:

1983年5月1日,以色列的兩架F-15D和四架A-4N「天鷹」在內蓋夫沙漠上空進行了一場模擬空中格鬥的訓練。其中一架F-15D(機號957,綽號「馬基亞·斯卡金」,5架擊落記錄)在空戰訓練的過程中和一架A-4「天鷹」發生了中等程度的空中碰撞。A-4墜機,F-15D失去了它右翼外側大約兩英尺以外的機翼。當時F-15D的後座教官已經下令飛行員喬恩·艾斯利跳傘。但飛行員最終沒有選擇彈射逃生,而是重新將電子飛控連接到機翼控制面,慢慢地控制住了飛機,最終讓自己恢復到了直立和水平的飛行狀態,並最後緊急著陸成功,飛行員安然無恙。

兩個月後這架F-15有了一個新的機翼並且重新投入使用,事後喬恩·艾斯利在自傳《增壓服》一書中坦言:他當時並不知道右機翼斷裂,否則絕不會拒絕教練的彈射命令,他只是按照飛行教學裡的要求去做。事後以色列空軍聯系了F-15D的制造商麥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詢問關於在一個機翼的情況下讓F-15D著陸的可能性。麥道公司回覆稱,計算機模擬的結果表明,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這是不可能的。當以色列空軍把這次事件的照片和視頻送到麥道公司以後,麥道公司亦被震驚了。從此以後,電傳操作系統就成為了全世界飛機的標准配置。

「優秀的飛行員加先進的飛機,使得中國的J-15在這一次事故中表現異常優秀」——這也是當年麥道公司對以色列空軍那次單翼著陸成功事件的評價。

以色列F-15單翼降落情形【上】及著陸後機翼損毀請款【下】。(圖片來源網絡)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7-11-0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