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蘇蘭斯﹕中產外父怎樣選女婿?

2019-02-20 15:33:09
蘇蘭斯

2015 年起於「香港輕新聞」開博評論時事。
2019 年成為香港電台一台「講東講西」節目招才計劃「才雋」,「哈林奭失眠」主持,在後不惑之年在多媒體界開展 Slasher 事業。
正職於航運物流公司總部,曾派駐國內工作五年,有豐富的商業機構管理經驗。善用案例類比,數據作理性持平分析。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士、香港公開大學電子商貿碩士、美國麻省理工(MIT)供應鏈管理碩士。

https://www.facebook.com/lanceso
電影《Meet the Parents》海報(網絡設計圖片)

 

最近討論區一篇關於如何避開女兒選「公屋渣男」做女婿的文章引起熱議,筆者覺得跟當年往二千呎豪宅先有高潮的出位言論相映成趣。當中的主要邏輯問題是女人要靠男人才能過好生活,筆者當年也曾作出回應

防止女兒誤嫁「公屋男」的帖文。(網絡圖片)

筆者而今亦是別人的女婿,結婚前雖然不是住公屋,但家景也不算好(可以拿半額書簿津貼的水平)。有幸老婆願意共同奮鬥,今天總算成為收入資產淨值皆是本港最高10%的「中產家庭」,相信外母現在也會「收貨」。

家中只有一個獨女的筆者又怎樣看「選婿」呢?

首先,「選婿」這觀念就有問題。在自由戀愛的時代,父母並沒有選婿權,只有女兒的擇偶權;然而又不是代表父母無事可做,其重點應該是培養女兒成才,而不是只圖嫁個好男人。

  • 在照顧女兒前,先照顧好自己:筆者十分反對超出負擔的兒女教育支出。然而父母投資自己,改進自己的能力,的確可以作為身教及為子女將來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形成正循環(reinforcing loop),這也是我到麻省理工進修的原因之一。
  • 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嫁得好,而是令女兒成才﹕兒女幸福的最大保障是其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親家的財產。現代的夫妻應該是生活上的合作夥伴,不應是故有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關係。有良好教育的背景的確能令人更容易找到優秀對象,但這只是順便而為,不應本末倒置。

  • 父母對女兒的價值觀:父母是中產,女兒選對象時自然會有要求。作為父母,應為子女建立應該注意人品比起錢財重要的價值觀,而且品行應該為先。有了創業頭腦又或專業技能代表有創富能力,品行端正、不會為富不仁為上品,有資產只是錦上添花,這也比起一些沒有創富能力坐食山空的富二、富三代強多了。

  • 文化修養﹕僅以學「大」型樂器,就認為是有文化實在太膚淺了。文化博大精深,又怎麼可以只是學彈鋼琴這類大型樂器可以概括。文學、藝術、歷史、音樂、體育、電影、甚至動漫遊戲皆是文化的一部份。今天的次文化,可能是將來的優質文化遺產——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皆是當時的次文化。今天優質的流行曲、電影、動漫將來也必可登大雅之堂。認識越多文化內涵才越容易在志趣相投的朋友圈內找到對象。

  • 留學海外﹕如果女兒能力優秀,父母也有經濟能力,應該早作準備投考英語國家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名校。因為香港排名前百的大學也有四到五間,考不到外國一流名大學就不如本地從優就學。頂級大學是人才集中地,學生時代的人際網絡可是受用一生的,但同時亦不要低估本地大學的人際網。

  • 不一定要大學階段才可以開始拍拖﹕高學歷女性面臨的其中一個困難是找對象。與異性相處的方式是需要從正常社交學習的,時間管理也是人生必需的技能,應該從小培養如何分事情的優次及分配時間。讀書根本不應是青少年時期的全部,而且我中學都有拍拖,咪一樣入名大學(CUHK、MIT)。

最後總結,「選婿」緊記「莫欺少年窮」,女兒選的是「人才」不是「錢財」;在現代的「門當戶對」——夫妻兩人在學歷、價值觀相近。

發佈於 博評
By 2019-02-2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