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北京共識》:中國軍事發展的真相

2016-09-08 17:19:43
中港傳媒

中港傳媒出版社

光影魔术手拼图 中國的東風系列導彈。

對美國和西方來說,確實有理由嚴重關注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然包括其軍事現代化。近十年來,中國的國防開支每年都是指數級的增長,中國優先研發太空和水下技術以削弱美軍的打擊能力。但是,鷹派俱樂部通常不考慮大背景而孤立地描述這一狀況,實際上,它比中國超躍美國軍力以挑戰其霸權更為複雜。

在試圖和美國在武力上平起平坐的過程裡,中國力求避免出現如下兩種情況,即高昂的財政消耗和美國的負面反應,但這二者幾乎必然出現。

毫無疑問,從可以貼近海面飛行攻擊航空母艦的掠海導彈到能夠擊落外太空衛星的彈道導彈系統,北京在研發新一代技術和軍事裝備上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和金錢。但是,這一政策鮮有可能是旨在挑戰並打倒美國,而更可能的是,圍繞中國大陸和台灣間建立一塊「可以說不」的勢力範圍,並把影響範圍延伸到關島島鏈。

對北京而言,至少到目前為止,最關鍵的是它有把握做到軍事嚇阻,以防止台灣打破現狀、宣稱獨立。

近幾十年來,中國軍事發展的中心是明確避免和美國進行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中國寧可謀求某種嚇阻力,專門針對美國所依賴的高科技裝備做文章,如戰場空間情報、監視、目標捕獲、偵察和通信等活動。對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重要的是保持可依賴的軍事實力,因為除了美國和台灣外,中國還擔心日本和南中國海。對內,例如西藏和新疆的維吾爾穆斯林的少數民族動亂,也困擾著中國共產黨。

二○○九年三月,在拉姆斯菲爾德的繼任者羅伯特·蓋茨的指導下,五角大樓發布了一份觀點較為溫和的報告。報告認為「中國一直在尋求可以打破美軍傳統優勢的技術和武器……但是它維持長距離的軍事作戰力量的能力依然有限。」報告說中國軍隊已經歷了一場「全面轉型」,從一支「群眾武裝力量」轉變為一支可以和高科技敵手「在其周邊打一場短期、高強度的戰爭」的軍隊,用中國人自己的話說,就是「準備在信息化的條件下打一場局部戰爭。」

該報告強調,解放軍的保密氛圍,不透明的行動和缺乏對外軍事交流很容易造成誤判。比如,二○○八年中國海軍拒絕和美國簽訂海上意外協議,這個協議制定了若干程序以避免潛在的衝突。目前,關於中國軍方的動機、決策和出於什麼樣的關鍵力量支持軍隊現代化,國際社會還是知之甚少。但是,基於可參見的資料,有證據表明「解放軍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仍是「準備台灣海峽的偶發性事件,包括美國可能的干涉」。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傅瑞偉(Charles Freeman)說,北京的真正目標不是「我們要超過你們」,而是「閉嘴,滾開,讓我們自己處理自己的事。」他指出:過去十年間,中國領導層竭盡全力不去取代或者挑戰美國在某些地區的安全保護傘作用,比如中東、東南亞和拉美。

而中國政府天生地向內看,這使得它對國際衝突極度的小心謹慎。雖然這並不保證衝突就不可能在北京和華盛頓或北京和台北之間爆發,例如,台北和北京的戰鬥機相撞這種意外事件還是存在可能性的。但是這使得戰爭的可能性變得更小了。從經濟上來說,對中共而言,戰爭會是災難性的。至關重要的是,它將破壞黨和人民之間被經濟發展捆綁在一起的社會契約。

 

北京共識--中國權威模式將如何主導二十一世紀?(The Beijing Consensus)

著者:斯蒂芬.哈爾珀(Stefan Halper)

出版社:中港傳媒出版社

中文版出版日期:2011/04/01

售價:HK$92.00

香港輕新聞授權轉載,點擊觀看其他章節

By 2016-09-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