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為何警方評估遊行人數總是偏低?

2019-06-10 18:42:17
諾文

香港輕新聞編輯

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江永祥10日表示,警方的數字是在維持人群安全及秩序時,僅作為調配警力的內部參考,一般是不會主動公開。

【香港輕新聞】民陣舉行的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宣布有103萬人參與,而警方數字則指高峰期有24萬人參與,雙方數字落差高達79萬人,創歷史記錄。警方今日(6月1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警方所公布的有關數字只是粗略計算,其目的是在於維持人群安全及秩序,僅作為調配警力的內部參考,只在警方查詢時才會公布。而警方也曾表示「不會就中途加入或離開的人士作特別估算」,換句話說,如有大量遊行人士中途加入,警方或無從統計。。

警方數字僅供內部參考

民陣昨日(9日)舉行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遊行主辦方於晚上9時34分公布,共有103萬人參與遊行,並宣布遊行結束;而警方公布的數字則表示,是次遊行於高峰期有24萬人參與。10日下午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江永祥在記者會上表示﹕「警方評估的人數,只是粗略的計算數字,我們目的是為了在維持人群安全及秩序時,可以有一個更加準確的參考而已;在人多擠迫的地方,都需要按照實際情況作出人流管制措施。例如,當我們內部的數字顯示人數增加時,需要作出適當的調配,這些都是為了確保公共安全及秩序。我再重申一次,數字僅提供予警方內部參考,我們一般不會主動公開」。

警方不會主動公布數字

早在2013年,時任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在回應「七‧一」遊行時亦曾做過相同表示,「一直以來,警方不會主動公布有關數字,只是應個別傳媒查詢時,才會透露有關估計數字」。

同時,「警方會沿遊行路線設置觀察點,在各觀察點會估算經過的人流,並參照遊行活動所需時間,從而估計活動中最高峰期的參與人數。警方不會就中途加入或離開的人士作特別估算。按一般安排,該項人群管理行動的最高級警務人員會負責覆檢參與活動總人數。」

歷年七一遊行數字比較

綜觀歷年的遊行集會,由主辦機構公布數字,往往與警方統計的統計數字相去甚遠,茲以2003年以來「七一」遊行的數字比較﹕

歷年「七‧一」遊行參與人數民陣與警方數字比較
年份 民陣數字(萬) 警方數字(萬) 差距(萬)
2003 逾50 35 15
2004 53 20 33
2005 2.1 1.7 0.4
2006 5.8 2.8 3
2007 6.8 2 4.8
2008 4.7 1.55 3.15
2009 7.6 2.8 4.8
2010 5.2 2 3.2
2011 21.8 5.4 16.4
2012 40 6.3 33.7
2013 43 6.6 36.4
2014 51 9.86 41.14
2015 4.8 1.96 2.84
2016 11 1.93 9.07
2017 逾6 1.45 4.55
2018 5 0.98 4.02

 

統計人數無法完全準確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曾就遊行集會人數的問題曾經撰文指出,「統計遊行集會人數,總無法百分百準確。更加重要的,是如何解讀這些數字,以及箇中的差異」。文章認為,「所有主辦機構,基於某些政治和心理因素,都有誇大人數的傾向。政府機構的數字,雖然很多時候比較接近學者的統計,但都傾向低估人數。就算差不多一樣,都總會加上『某段時間出發』、『某個時候在某個地點』等條件,壓縮傳媒報導的數字,避免公布全體人數」。

都沒有說明方法及數據

文章又表示,「根據多年來的觀察,我們發現一般人在估計大量人群的時候,主觀感覺非常之不可靠。如果人數過千,大家的估計便容易失準,往往誇大實際數字,屬於心理水份。主辦機構也好、警方也好,如果只憑印象,或只是建基於不夠精確的觀察和計算,所得數字自然會相差很遠。由於主辦機構和警方都沒有清楚說明方法和交出數據,我們實在無法估計他們的有效和準確程度」。

點算方法可以分為兩類

香港大學統計及精算系講師陳素娟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助理教授李亮坤,曾經就遊行集會的點算方法撰文表示,遊行集會人數的多寡,與市民訴求的強弱和質素並無必然關係。該文章指出,針對遊行集會的人數點算方法,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先以某些方法如高空拍攝,估計遊行集會人士佔據路面的密度,再乘以場地或路面面積,以推算在某一個時刻佔滿場地的總人數,此方法常用於靜態活動的點算」;而對於動態活動如遊行,「再以該佔滿遊行路線的人數推算,乘以一個在遊行期間可行畢的程數,以推算整體遊行人數」。

定點點算亦仍然有缺漏

而另一類方法是定點點算,「即直接在某個站位點算經過的遊行人士,基於人力的限制,通常只作系統抽樣,點算在抽樣時段內經過的遊行人士」。由於此方法無法點算中途加入或離開的遊行人士,故部份研究會再進行一個抽樣調查,以評估經過點算站的遊行人士佔整體遊行人士的百份比,對於點算進進出出的遊行人士,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掌握群眾的訴求較重要

陳素娟李亮坤認為,對於「掌握群眾的訴求應該遠較討論遊行人數重要」,市民亦應公正客觀地評價各項統計結果,不要單看數字本身,因為各種統計方法均有其局限,在面對眾多的推算結果時,不應單看一個點算數字,要對各種推算方法的可信性及局限例如推算的假設是否合理等作出深切的理解。而當社會開始引用群眾數字作為決策依歸的時候,就會無可避免地各方會以數字本身以至數字背後的社會現象,根據各自的理念作不同的詮釋,甚或扭曲。

延伸閱讀﹕

鍾庭耀 蘇鑰機﹕《遊行集會人數不應各說各話》

陳素娟 李亮坤﹕《遊行集會的靜態點算方法;動態點算七一遊行人數》

《保安局局長黎棟國2013年7月17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梁國雄議員的提問的答覆》

發佈於 特稿
By 2019-06-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