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國產「炸彈之母」大殺器問世 有何爭議?

2019-01-20 11:40:31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近日中國軍工企業發布的一段武器測試視頻,引起了外媒的胡亂猜測。德國《世界報》用標題為「美俄中超級炸彈的競爭差距縮小!」的文章大肆報道,指繼美俄後,中國也測試了自己的「超級炸彈」。這種超級炸彈被稱為「中國版炸彈之母」。

德國《萊茵郵報》稱,這是中國測試的威力最強大的非核炸彈。報道認為,「中國版炸彈之母」可能是美國「炸彈之母」和俄羅斯的「炸彈之父」複製品。英國《每日快報》則稱,這是中國向美國發出的軍事警報,「炸彈之母足以摧毀美國的防禦」等等。

 

不過,筆者必須指出,這些媒體提到所謂「超級炸彈」、「炸彈之母」並不是多新的武器,沒什麼神秘和震驚可言。

溯源「炸彈之母」的誕生

首先說到最大的常規航空炸彈,要分為最重和威力最大兩種。嚴格來說,完全傳統的常規爆炸方式航空炸彈,歷史上出現的最重的是二戰後期美國研制的「T-12」「造雲者」。全彈長5米、直徑1.37米,全重20噸,單論重量至今常規彈裏無彈能超過它。這種航彈可以引發小型地震,專為美軍的B36轟炸機研制。該炸彈威力完全是靠常規炸藥爆炸產生,可在地上砸出一個大坑,之後鑽入地下數米爆炸。由於當時原子彈技術還不成熟,「T-12」還能占有一個編制名額,算是美軍的軍火庫裏數一數二的大威力裝備。但當原子彈小型化技術逐漸成熟、爆炸威力提升到駭人的當量時,「T-12」這種純靠裝藥重量換威力的航彈就成了被淘汰的對象了。之後世界上再也沒有一款炸彈能在重量上和裝藥量上能超過「T-12」,所以「T-12」才應該是歷史上重量和裝藥量最重最大的航彈。

T-12造雲者(Cloudmaker)嚴格來說是英國大滿貫炸彈(Grand Slam,二戰最大型炸彈,重10噸)的加大型,主要用來對付地下工事或高硬度混凝土建築,由高空投下,其落地的重力加速度可接近音速,是B-36戰略轟炸機的專用裝備。(網絡圖片)

 

 

其次媒體說到的「超級炸彈」其實燃料空氣炸彈,它的先行者其實是美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越戰期間,美軍面對茂密的熱帶雨林和無處不在的北越軍隊及形形色色的地道束手無策,由於傳統裝藥的炸彈對於這類目標打擊有限,而且也無法無限量的裝填TNT、「黑索金」之類的爆炸物。於是美軍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投向了燃料空氣炸彈。

燃燒空氣炸彈,又被稱作「大型空爆炸彈」,它是由低點火能量的高能燃料裝填的特種常規炸彈,使用時,將裝有揮發性碳氫化合物的液體燃料彈丸發射或投擲到目標上空,在預定的時間內爆破容器、釋放燃料,與空氣混合形成一定濃度的氣溶膠雲霧。再經第二次引爆,可產生2500℃左右的高溫火球,並隨之產生區域爆轟沖擊波,起到摧毀敵方非常堅固的目標或者在較大區域內消滅敵方地面部隊和裝甲武裝的作用。

現時仍在西貢市展出的BLU-82雲爆彈,以及當年使用時所拍攝的紀錄片。這種炸彈只能由C-130搭載,用於無防空能力的地區(網絡圖片)

 

美軍最早研發這種炸彈的初衷並不是作為武器使用,而是為了在越南的叢林中快速開辟直升機降落場,方便己方軍隊降落。但是在實際投入戰場運用的時候,這種炸彈卻起到了令美軍意想不到的的效果。例如1975年4月21日,為阻止北越部隊對南越的最後攻勢,美國空軍准許南越空軍使用美軍提供、之前未正式投入作戰的CBU-55B燃料空氣炸彈(750磅,主裝藥是環氧乙烷液體),攻擊春祿地區的越共部隊。在只丟了一枚的情況下,16,000平方米的森林被徹底夷平,而且摧毀了現場北越大部分的工事、地道等軍事目標並至少殺死了250名越共人員。戰後美軍對此炸彈的作用評估是效果顯著,非常適用於反遊擊作戰(不過,是役還是解救不了被圍的胡志明市,9日後該市就被越共攻佔了,越戰亦結束)。

嚴格來說,美軍是有兩種功能不同的現役超級炸彈,即上圖的GBU-43/B"MOAB"及下圖GBU-57A/B"MOP",前者是廣域破壞用,重9.8噸,其炸葯混和空氣後相當於11噸的TNT爆炸力,而後者重達14噸,是穿70米混凝土/8米花崗岩的重型鑽地炸彈(炸葯只有2.4噸)。雖然用途不同,但兩者都使用了GPS格柵翼作為導航及調整下墜方向的手段。(網絡圖片)

 

「炸彈之母」是美蘇競賽項目

此後美國、蘇聯、英法等國對於這種炸彈也都紛紛投入了研制。特別是在冷戰美蘇爭霸你追我趕的期間,當北越政府收繳到幾枚這種沒有爆炸的美軍炸彈後,旋即被蘇聯運回國研究,沒過多久蘇聯也推出自己的「超級炸彈」。 這種「超級炸彈」可以說是一件大殺器,2003年美國為反恐戰爭在此前的基礎上開發了通過衛星制導的空投精確打擊武器超級炸彈「GBU-43/B」,這就是俗稱的「炸彈之母」,此前被認為是地球上威力最大的常規炸彈。

FOAB比較像BLU-82,是降傘投下式燃料空氣炸彈,只有7.1噸重,但由於採用了新的燃料裝葯,俄國宣稱威力達44噸TNT(未能證實,只是有分析指爆炸火球直徑及衝擊波至少比MOAB大了一倍)。(網絡圖片)

 

2017年4月,美軍曾在阿富汗投下一枚重達2.16萬磅(約合9.8噸)的「炸彈之母」,事後,僅此一枚炸彈就摧毀了此前多次動用其它手段都無法摧毀的一個「伊斯蘭國」的重要地下系統,美國總統特朗普當時對此表示「自豪」。但是俄羅斯在2007年也宣布研制了類似的炸彈——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彈(俄語簡稱),並於同年9月11日以「Tu-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進行投放測試,並宣布爆炸威力超過了美國的「超級炸彈」。隨後俄方宣布自己的「超級炸彈」昵稱為:「炸彈之父」。

國產「炸彈之母」體量驚人

若說中國對於這種炸彈的研制,起步時間也不晚。早在越戰期間,中國得知美國研制出這種炸彈後,也從北越方面得到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和實物,但是限於當時的國情和技術水平,只是處於研究和技術儲備中,並沒有實質性的開發和制造。直到1990年代後形勢嚴峻,特別是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的「燃料炸彈」在伊拉克的表現,讓中國的軍工行業開始加快了這方面的研制和裝備。

PF-97單兵雲爆彈,中國的改良主要是用上PF-89式即用即棄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的筒身及簡單射控。(網絡圖片)

首先出現的是被命名為「PF97式」93mm的單兵雲爆彈(俄國提供RPO-A手提雲爆彈技術的改良型)。目前已制式生產裝備部隊。「PF97式」單兵雲爆彈的顯著特點是不占用部隊編制,如士兵攜帶的手榴彈一樣,它的包裝箱就是發射筒,連瞄具都是塑料制品,開箱即用,用後即甩。試驗表明,單兵雲爆彈對目標的摧毀力,是大於120mm榴彈炮彈的。

如果說「PF97式」單兵雲爆彈只是中國牛刀小試,那麼近日中國軍工企業發布的一段武器測試視頻則顯示,中國版的「炸彈之母」真的要來了。視頻中由「轟6K」轟炸機攜帶的一枚大型炸彈被投在草地上,然後產生「巨大的火球和黑煙」。視頻顯示這顆炸彈如此之大,以至於中國「轟-6K」的彈艙都只能容下一枚。中國的「轟-6K」轟炸機也是解放軍部隊當前最能指望的轟炸機,雖然「轟-6K」無論是速度還是在載重上都顯然沒法和美國的「B-52」相比,更別提和「B-2」轟炸機相比。但從轟-6K的彈艙只能攜帶一枚這樣的炸彈,就能推測這枚炸彈體量驚人,尺寸上來看應該與美國的「炸彈之母」差不多大小。所以一旦中國的轟-6K」能夠使用國產的「超級炸彈」,就意味著它具備了真正的戰鬥力。

編按:現時該炸彈未有任何消息或技術資料,甚至連尺寸及裝葯也不知道,我們只能由轟6K的原型-TU-16所搭載最巨型的炸彈去進行猜測。那炸彈是1954年蘇聯研制的FAB-9000M54。該炸彈裝葯大約4.3噸TNT。蘇聯首次使用該種炸彈,是1988年於阿富汗地區。(網絡圖片)

 

「超級炸彈」的爭議

網上有觀點,認為這類武器非常殘忍,很不人道,特別考慮到它帶來的二次傷害,中國不應該生產和裝備這類武器。這種炸彈的爆炸過程中,會大量消耗空氣中的氧氣,導致現場的人員和動物都窒息而死,所以美軍嚴格規定這種炸彈爆炸後一定時間內己方人員不可進入現場。以1975年越南春祿爆炸為例,事後進入現場的美軍發現,所有的建築物都變成一片廢墟,死亡人員或被烤焦,或窒息而亡。奇怪的是,死者的屍體都很完整,沒有彈片的殺傷痕跡,只是嘴巴大張。極具慘狀的是死在隱蔽工事內的士兵,他們在垂死之際都抓破了自己的喉嚨。至今,位於越南胡志明市的戰爭罪行展覽館的標志物,還是一枚未爆的「BLU-82」炸彈。1991年海灣戰爭時造成巴格達阿里米亞防空洞內超過500名伊拉克平民喪生慘案的元凶,就是美軍的「GBU-28」「超級炸彈」。事後美軍解釋,指揮部把這個平民防空洞誤判為伊軍的防空指揮所,才使用「GUB-28」對其實施了空襲。

GBU-28鋪路者3型重型激光導引炸彈重達5000磅,是1990年8月美國緊急開發、用以對付伊軍加固地堡的重型炸彈。為加快進度,雷神公司還向美軍拿了一批報廢的8吋砲砲管製作。由於是穿甲炸彈,其炸葯量只有286公斤高爆炸葯。留意一下,這與前述的燃料空氣炸彈並不相同。(網絡圖片)

 

 

對於這類評判武器是否人道的觀點,筆者覺得,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打仗不能學宋襄公那樣過於「仁慈、仁義」,在戰場上對敵人仁慈和仁義就是對自己的殘酷。

回看二戰以後世界的和平,其實靠的是核武這個最不人道的武器達成的恐怖平衡、恐怖和平。既然潛在的對手已經擁有這樣的武器,那麼中國也應該掌握,否則真的開戰,吃虧的就是自己。「超級炸彈」作為目前威力僅次於核武器、能輕易摧毀敵人經過加固的建築物、堡壘工事和防禦掩體等地面目標的炸彈,在戰場上絕對是一件大殺器。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01-2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