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朝鮮公開在建新潛艇 配合國家新政策?

2019-07-26 11:57:28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7月22日朝鮮中央電視台發表了金正恩視察海軍潛艇工廠的照片,照片顯示他參觀船廠新設備及裝備,並訓示工人未來工作的應有態度。這都是官樣文章 / 報道,唯獨照片中出現在建的新潛艇,卻令人十分好奇。

633型潛艇(北約代號羅密歐級),是50年代中期蘇聯生產的潛艇,生產量不算多,只有22艘,不過中國於中蘇蜜月期間亦得到生產權,後來還稍稍改良成為033型,造了84艘。60年代朝鮮在中國江南造船廠協助下建立了生產線,多年來大約建成20艘。(網絡圖片)

 

照片顯示的是一艘外形接近50-60年代船形的潛艇,仍採用流體船形,外形有相當多前蘇聯羅密歐型常規動力潛艇的特徵,例如聲納罩兼大型球鼻艏,具圍罩的左右推進螺旋槳、欄柵形排水口等,有不少研究者甚至認為這是拿舊艇改裝。然而細心留意,該艇有幾個特別之處:

左邊是埃及一條033,螺槳罩大小比例和本艇明顯有別差別;另外尾舵的構造亦有明顯不同。(網絡圖片)

 

1. 由旁邊登船梯作量尺,船身闊度極可能有7.5米或以上(見下兩圖),這已比羅密歐級(6.7米)大了一圈,是故原本比例較大的螺槳圍罩也顯得「縮水」了。由此推斷,這不但是羅密歐級的改進型,而且外殼直徑有所加闊。由於螺槳圍罩及槳葉對比羅密歐級沒有什麼改變,可推斷內部仍是使用相同動力系統,功率上未必有提升。

本潛艇的前半身照。打馬塞克的部分很可能仍在施工中。照片來自以下TWITTER

 

2. 其次,潛艇後半部建了一個小龜背結構,以乎是用作抬高部分甲板的高度;另一方面,由現時照片判斷該艘潛艇出奇地安裝了一個巨大的階梯式圍殼,較高的圍殼應有足夠位置搭載兩個導彈發射管,另外亦構成另一個較矮的平台,作用不明,不過沒理由是搭載另一種潛射彈道導彈。當然,另有一個說法是這船還未裝配完成,圍殼後半部還有部件要上,那就可能會配備三枚至四枚導彈了。本人對此暫持懷疑態度,畢竟這帆罩如果上四枚導彈,水上及水中航行都可能出現重心過高的問題,除非底艙浮力明顯增加;另一個解釋是,或者朝鮮的設計師被「迫急了」,為求最重武裝而不惜「以身犯險」。

龍驤號是日本帝國海軍於1929年建造的一艘輕航母。該艦初期設計原本只配備一層機庫及搭載約30架飛機,但在艦政本部要求下,開工前在原機庫位置上強行多加一層,以增加艦載機數目,並大幅強化防空武裝,結果理論搭載量雖達中型航母水平,但重心偏高且復原能力大減,橫搖非常厲害,第四艦隊事件(1935)中更差點因風暴而沉沒。(網絡圖片)

 

左圖以圍殼艙門作量度標準,若艙門是1.7米高,那由龍骨到圍殼頂,應有17米高; 中圖顯示,金正恩公開的身高是1.7米,由他身高作標準,登船梯第一層高大約1.8米,而由第一層到登船梯頂,大約7.2米。由登船梯頂再有向上傾斜的跳板才能上艦,估計高度大約30厘米。無論如何,這條羅密歐改級的艇身直徑肯定比原有的大.......(網絡圖片)

 

3. 在最新的圖中,由於圍殼下方有個可作參考點的艙門。假設艙門為1.7米,由圖所示高度大約10個門(17米),高度不單相當高,而且至少可搭載14-15米高的導彈,適合作為潛射遠程彈道導彈的載台。有說這船的直徑對北韓來說可能太巨大,不是現時擁有機具(例如大型水壓軋壓機)能夠製作完成的。然而本艇在構形上較為拉近629A型彈道導彈常規潛艇,而且所用都是五十至六十年代蘇聯的設計,朝鮮由蘇聯及中國方面取得的相關機具一方面已足夠自建033/羅密歐型潛艇,要建設大1000噸以上的潛艇也未必是不可行的事;再講朝鮮早年已購買了作為廢金屬出售的629A型進行研究,部份研究成果其至仿製零件也可能用到本潛艇上。

不能不否認,這船身加工非常粗糙,縫隙有點大,雖然耐壓殼在內層,這不會影響潛艇的封密性,但航行上也會增加阻力與噪聲。現時未知外殼是否會造進一步的打磨工作。(網絡圖片)

 

不過不能不指出,雖然這艘估計排水量達3000噸的新型潛艇應是朝鮮史上最大的作戰艦艇,但其仍然落後,只有60年代的水平,例如潛艇外殼只能用一塊塊鋼板焊接,明顯欠缺更大型水壓軋壓機,否則就可以直接壓製大型外殼,減少焊接量並令船身更光滑(光滑往往就降低水中噪音的重要條件);同時就現時來看,由於現時本艇仍然使用適合露出水面航行的流體船形,而不是更適合水中航行的柱形/淚滴形,水中阻力較大,而且吸音橡膠層欠奉;更有甚者,由船身加大但螺槳圍罩沒改變的情況來看,本艇和R級/033型所用的引擎同樣是37D型柴油機,總輸出功率只有4000匹馬力,水中最大行速度只會進一步下降,機動力會變得非常低,大約出海後只能潛伏在近海,等候發射命令。

最左圖是2017年發射成功的北極星1號潛射彈道導彈;第二圖是金正恩參觀科研設施的複合材料製作大型固燃火箭外殼,闊度上和北極星系列相同;圖三是美國國防智庫所猜測的北極星系列導彈尺寸,而當中出現的3型已多加一節推進段。最右圖是研究設施內簡單介紹北極星3號導彈的一些壁報資料,現時該型導彈似乎還只是在設計圖版上。(網絡圖片)

 

這不並代表本艇全無威懾力可言。雖然此艇降噪音水平隨時只有60年代水平,由於朝鮮東西岸線長,又多淺水區及大量島嶼,緊急戰略值班時十分方便隱藏,反潛機要冒險進入北韓領海且以非常長的時間進行搜索工作(完全靜止航行的柴電潛現時仍很難捕捉,何況在水文極端複雜的群島之間),潛艇本身更容易曾取時間發射,以進行核反擊。

2017年11月被拍攝到新浦南船塢擬似耐壓殼結構的圓桶,有可能是本艦的組件。(網絡圖片)

為何未建造完卻突然現身?

這條潛艇並非完全沒有蛛絲馬跡,2017年11月有商用偵照衛星陸續拍到朝鮮新浦南船廠外堆放著一些大鋼筒,當中直徑最大的大約7.1米。考慮到R級也是蘇聯典型的雙殼潛艇,可以想像真實的潛艇直徑比這鋼筒更大,也接近現時這條船的目測尺寸。

Hisutton 網站對本級船(他們暫稱羅密歐改級)的猜想圖;下圖是中國海軍長城200號導彈試驗潛艇,其實是由蘇聯提供圖紙建成的高爾夫級柴電動力飛彈潛艇。(網絡圖片)

 

然而,小弟印像中沒見過朝鮮有展示尚在建造中的軍備 / 軍艦,今次破天荒的展示,可謂不簡單。朝鮮新版憲法剛剛刪去了金正日主導的「先軍思想」,和金日成提出的「大安事業體系」和「青山里精神」(分別針對企業管理方式及農業生產管理方式),並在計劃經濟管理上提出「社會主義企業責任管理制」和「革命性經營方式」,又在憲法第59條特別強調朝鮮是「擁核國」。

去年六月金正恩巡視新義州化妝品工廠。朝鮮經改何去何從,也和金正恩的軍事改革拉上關係。(網絡圖片)

 

小弟分析過朝鮮擁核其中一個目的是「以核開國」,不但以核武作為防衛手段,也想透過核武以換取美國解除70年以上的經濟制裁,從而走上經濟發展的道路。及後朝鮮在試射完火星15 ICBM後亦順著這條路與美國展開核談判接觸,至現在雙方領袖已會面三次,然而仍未有成果,朝鮮的國際形象雖有一定改善,但制裁依舊,朝鮮當權派的經濟改革願望也難以展開,「加碼叫價」可說是少數能用的手段。然而若恢復核試或試射長程導彈,這和與美國撕破臉沒有分別,甚至立即有發生武裝衝突的危險,所以只能在邊緣項目上做手腳,例如試射精度更高的短程彈道導彈火星16型(執筆之日又剛好試射一枚),而展示在建的導彈潛艇亦展示了一種升級的有限威嚇力量:由於該級艦的載彈數提升,亦可以搭載規劃中的遠程SLBM,潛力強大,對美國而言其實也是一種警示。

在圍殼上裝SLBM是蘇聯所創,目的是想在不加大船型的情況下能塞上SLBM,不過通常只得一至兩發,效果不佳。這種模式後來被具備龜背、裝彈數量更多的構形所取代。然而蘇聯在60年代後期手上至少仍有45艘這種早期潛艇(包括629型SSB及658型SSBN),蘇聯海軍逐於60年代後期進行升級,嘗試加長圍殼並裝備多達6枚R-29型SLBM。不過總共只有兩條接受改裝並再就役(分別是上圖629型的K-118號及下圖658型的K-145號),不排除測試效果不佳及對原有性能影響嚴重有關;朝鮮靈感不排除也是來自自這兩型潛艇。(網絡圖片)

 

 

另方面,新潛艇亦可能揭示朝鮮在全新時代的國防戰略:朝鮮常規裝備水平已經十分低下,佔用大量國防經費又消耗人力,而在未來經濟改革路上,朝鮮也再不可能維持如此龐大的軍力了,唯有集中精力於少量具威懾力的武器如核武器上,以維持防禦能力(1990-2000年代的俄軍就是走這條路),而能搭載長程武器的少數載具,就是這種戰略下的思維。

朝鮮此前只造過一艘新浦級SSB,而且只裝一枚導彈,明顯只作為試驗用艇。(網絡圖片)

再者,這也可以提高對美裁核談判的籌碼,令美朝協議較易達成,例如在這級艇開始量產後與美展開談判,或者可以互不侵犯條約為基礎的情況下放棄大部分核武,只保留可監控而更具威懾力的核武器(無論是這艘潛艇或其系統,或者火星15型導彈),令美國接受其條件。當然,這一切都要看美國是否願意接受有限放棄核武這概念,以及未來10年美國反導力量的發展才可定奪了。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07-2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