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忽略關鍵問題引風波 陳同佳案要與台灣合作?

2019-06-21 13:31:50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陳同佳案引發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激起民意強烈反彈,成為國際注目的事件。有意見認為,政府以處理陳同佳案作為修訂《逃犯條例》目標,之後延伸至填補法律漏洞,表面聰明,實際上忽略其中的關鍵問題,結果成為替國家添煩添亂的「愛國行為」。亦有意見認為,政府暫緩修例,使陳同佳案懸而未解,已無法律基礎處理,可考慮透過如與台灣當局合作等政治方法解決,然而要視乎台灣當局的態度。

替國家添煩添亂的行為

前公務員事務局長王永平《AM730》撰文表示,在修訂《逃犯條例》事件中,「雖然中央一直強調從來沒有指示港府修例,但港府被迫暫緩修訂,肯定有損國家面子」;認為事件「有勇無謀,結果替國家添煩添亂的愛國行為」。王永平指,「之前歷屆政府一直沒有停過與中央商討移交逃犯協議,只因兩地司法差距大,未能成事」;而現任行會成員、當年是保安局長的葉劉淑儀應該「心裡有數」。

表面聰明卻忽略兩關鍵

王永平認為,政府以台灣命案作為修訂的主要目標,然後延伸至填補法律漏洞,「表面聰明,卻忽略了兩個關鍵」,其一是「台灣蔡英文政府不可能接受一個視台灣為中國一部分的移交逃犯安排」;其二「沒有敏銳政治觸覺不可能在內地發財的商界,豈會照單全收這樣單純」?王永平表示,因政府無法在立法會取得足夠票數,中聯辦唯有號令建制人士支持,「修訂等同送中,便成為市民深信不疑的事實」;而蔡英文以此事抨擊一國兩制,「民望起死回生,成功再次代表民進黨參加下屆總統選舉,台灣此變局肯定非中央所樂見」。

「域外法權」並不可為

《星島日報》「大棋盤」杜良謀文章表示,針對陳同佳案公民黨黨魁楊岳橋重提以「域外法權」方式解決問題,「建議賦予香港法庭權力處理港人在海外觸犯的兇殺及誤殺案件」,「楊岳橋的方案本來就是以大律師公會的建議作基礎,自然易得泛民支持」。文章引述政府消息人士則強調,政府依然認為「域外法權」並不可為。文章又引述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表明方案不可行」,「因本地刑事法不設追溯期,亦有屬地法則」,強調楊的建議有違人權及法則。

已無法律基礎解決該案

杜良謀文章引述湯家驊直言,「自修例拉倒,已經無辦法處理陳同佳案,『無得搞,做嚟無謂,只會增加社會對立』」。文章表示,「據聞一直協助台灣案死者家屬的民建聯,亦正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文章引述政界中人認為,「《逃犯條例》修訂泡湯後,要循法律途徑解決陳同佳案已無法律基礎,反而可以尋求法律以外的途徑,透過政治方法處理」,「需要所有持份者包括台灣當局的合作」。

港人不滿早是有迹可尋

《成報》社評表示,「港府修訂《逃犯條例》只是導火線,實質是香港社會己普遍民心不穩,遊行是對中共專制管治的一種宣洩,不滿把擁有「一國兩制」地位的香港貶為愈來愈似大陸城市」。社評認為,港人的不滿早是有迹可尋,只是林鄭月娥沒警覺,「只顧瘋狂討好中央,懶理港人,輕視民生發展」。

政治分歧經濟難以消弭

《信報》「自由的國度」盧安迪文章則表示,政府以為通過不斷在民生上「做實事」就可解決香港的根本矛盾,「那只是暫時自我麻醉的方針,終有一天會碰到現實的殘酷牆壁」。盧安迪認為,「任何引起香港社會大部分人、跨階層的激烈反應的議題,必定是在政治層面,而非經濟層面」,而其解決方法也只能是在政治層面,無法用經濟好處來取代。

事態發展還看示威行動

《星島日報》社評表示,政府近日推出「降火」舉措,「反映政府目前是以社會回復穩定為首要方向,不欲再激化對立和衝突,希望公眾逐漸消氣,恢復平和氣氛」;與此同時,當局採取緩和態度,亦「反映政府內部真心承認有不足之處,希望利用這段逐步冷靜期,作出反省和檢討」。社評認為,政府這些舉動有利局勢回穩,然而事態發展,「還要看示威行動能否和平理性地進行」,「相信大多數市民都期盼香港能保持安定,不會陷入長期亂局」。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6-2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