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不要讓民主停下來

2016-06-14 22:44:25
黃振權

香港工程師學會註冊電機工程師

p01h88m4 Thomas Hobbes

對佔中的態度,香港大眾曾出現嚴重的黃絲帶、藍絲帶社會矛盾,佔中後,社會二元對立更越趨激烈,從街頭到議會,都可發覺兩類港人在對抗:一種是在填鴨教育長大下,以跟隨及服從(obedience)上級意志,為思想行為基礎的「建制派」;另一類通常是受通識教育影響,以主或客觀理性(reason)為思想行為基礎的「反對派」。

此類因思維不同而對立的社會矛盾,其實早發生於十六世紀的歐洲,從馬丁路德開始,以理性演釋聖經的基督教(Protestine churches),就和傳統的羅馬天主教(Catholic Church)有着激烈對立,持續一百五十年席卷歐洲諸國內外的宗教戰爭,使得當時的英國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對宗教矛盾心灰意冷,於1651年發表文章Leviathan,認為人性皆惡,不施中央集權(Absolutism),不足以維持有效管冶,人民除了生存權外,基本上應絶對服從政權,包括思想、宗教自由,也只有此方法才能保障人民不互殘互滅。

然而歐洲政治沒有停頓在中央集權之下,約三十多年後,另一位英國哲學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覺醒於超過一世紀多之宗教戰爭,於1689年發表文章Toleration,以為不同意見者應有相互容忍的修養,尋雙方接受的中道,政教分離,也因為英國國民在當時能覺醒出這種修養,人性本善,君主、貴族、人民停止相互殘殺,令其另一註作Two

Treatise of government能發揚光大,訂定政府以民意而立,撫平不公不義,人人平等,政府如不公義或不代表國民意願,則國民有權推翻政府。

及後西方的理性思維,繼續發展完善至包含倫理、教育及國家管冶的啟蒙哲學,為歐美各國的民主發展,提供了包括選舉、議會、國家權力分配及傳承在內的社會矛盾化解機制,穩定了因不同理性思考而衍生的各種社會矛盾,令民主制度得以延續發展。

美國是秉承洛克哲學而立國的,在獨立戰爭中雖與英國交戰,因雙方都有共同文化修養,於數次接戰之后即承認美國其獨立國地位,互派來使,修百年盟好;國內各州郡也因有此修養,也能容納遷就矛盾,聯州成邦,成就數百年全球民主典範。然而,今之為政者,忘先早立國之義,為遂一己之志而求無敵於天下,興無敵之師,所向披靡,盡領風騷,但終失信天下於外(敍利亞,伊拉克,利比亞..),矛盾復生於內(democracyawakening.org),欺內外以強政而求冶。

法國民性強悍,不懂遷就容納之道,終以爆發革命而破其舊局,往後繼以恐怖統治,拿破侖家族長期軍事獨裁,百年不復民主統治;然而其浪漫破舊立新之形象,卻成為舊世界追求民主之典範,傳為佳話。

反思我國,於晚清屢敗於列強,急欲求富國強兵之道,但民思未達,民智未長,絶於理性,長於八股,卻效顰於法國大革命,百年以來,割?求義,斷足求仁,被打倒之眾不計其數:滿清、軍閥、孔孟、資產階級、兄弟父母,都漸次一一被打倒,但每次革命成功不久後,皆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的遺憾。

對比今日香港,民豐物阜,教育普及,理性民智已開,制度設計已立,離民主似只一步之遙,卻又遙不可及;皆因社會修養未隷,各持己見而不讓,步趨激烈至以武制暴。

今強政南漸,百年一願,勢灰飛煙滅於眉睫,是否皆因香港覺醒,只在於明其民主之理,有異者,皆欲滅之以求道;而不在於忍讓、包容、尋中道,以救贖和大家各自思想不一樣的人。

Ref: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A_Letter_Concerning_Toleration

By 2016-06-1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