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奧十年過去:開展「中國新時代」期望落空?

2018-08-08 18:36:52
陳頴詩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耗資百億興建比賽場館有外媒近日回到這些場館,發現不少場館都久失修,彷如廢墟。回顧這十年的變化,有評論認為,當時不少人期待京奧是中國新開始,政治更開放、人民更自由,但現在才意識到「當時是起點,卻也是終點

圖片翻攝自:《獨立報》/法新社

多個比賽場館日久失修

近日,有外國媒體記者走訪各個北京奧運的比賽場館,結果發現除水立方及鳥巢仍然受遊客歡迎外,其餘場館都日久失修,處於荒廢狀態,引起討論。

《獨立報》日前刊登的照片可見,排球場館的觀眾席上,部分木板已經腐爛破損,甚至倒塌在地上。另外,划艇比賽的場地已完全乾涸。至於舉行BMX單車的場地,賽道上已長滿雜草及樹木。當中更有北京奧運吉祥物雕塑,被隨便棄置在荒野。

報道又以英國倫敦作比較,指出倫敦於2012年奧運的比賽場館,至今政府都有好好進行保養,部分埸館更繼續用作比賽場地,奧運村則改建為房屋。

圖片翻攝自:《獨立報》/法新社

圖片翻攝自:《獨立報》/法新社

外媒:成功推動現代化 政治方面無成效

《法新社》引述一些學者指,北京奧運成功推動了現代化,也帶動了交通建設的改善,「但在政治方面則較無成效,沒有如當時人們預期的將中國推向民主」。此外,北京的空氣污染狀況仍相當嚴重,沒有隨著京奧改善。

報道形容,無論外界批評如何,中國政府似乎都認為奧運會是一項很好的投資,「他們贏得了在2022年舉辦冬季奧運會的權利」。據指,部分京奧的場館將會重新整修,用作2022年冬季奧運的比賽場地。

專家:「中國與國際接軌」變「國際與中國接軌」

《德國之聲》中文網8日的報道則回顧京奧至今這十年中國的變化,並指出在京奧前夕,北京政府確實曾做出一些姿態:解禁不少被封的網站;史無前例地專門劃出場地供人們抗議、示威,而外媒更是可以自由採訪,一切似乎朝向新時代邁進,「然而奧運結束後,更多的網站被限制」。

中國資深傳媒人、現居德國的時事評論員長平表示,08年前中國或明或暗地向人民承諾民主及人權,但08年後變成世界走向中國,國際要與中國接軌,「08年之前,特別流行這樣的詞——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08年之後,這些詞從官媒中消失了——我們不需要了,是世界走向我們,是國際與我們接軌」。

十年過去 人們從期望到失望

曾為資深駐華記者、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的中國問題專家巴爾馳(Bernhard Bartsch)則指,當時一眾記者也有很多期望,希望奧運會能改善中國的社會狀況,而中國政府也做出了不少承諾,惟其後才發現,「中國並不是需要時間走向自由化,而是根本沒有朝著自由化的方向在走」。

巴爾馳強調,認為「過去十年中國後退了幾大步」只屬於西方視角,在中國政府看來則截然不同,「如果說奧運前,中國還有一種自卑心理的話,那麼在奧運後,這種自卑變成了自信,變成了過度自信」。

經濟實力提升加強社會管控鮮明對比

報道指出,過去數年中資更多地走出國門,在眾多發展國家進行基建、購置企業,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伴隨著經濟實力提升,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明顯增加,在國際舞台上也表現得越發強勢;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顯然也包含了中國擔當全球領導者的雄心,但這些景象都與中國國內加強社會管控、打壓異議聲音、收緊言論自由等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發佈於 新聞熱點
By 2018-08-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