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網民追捧江澤民 美媒指映射習

2015-12-03 11:07:33
張心怡

香港輕新聞編輯

《紐約時報》近日發表文章,指內地網民追捧江澤民,以此表達對習近平的不滿。(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近日發表文章,指內地網民追捧江澤民,以此表達對習近平的不滿。(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香港輕新聞】《紐約時報》近日發表文章《「膜蛤文化」盛行中國網絡,或為映射習近平》,指內地網民追捧江澤民,以此表達對習近平的不滿。「膜蛤文化」是近期內地網民帶有玩笑性質讚賞前國家主席、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亞文化。而此前,江澤民因時有在正式場合的失禮行為、碩大的長方形眼鏡和高腰褲,飽受網民嘲諷,甚至有人認為他長相似蛤蟆,得綽號「蛤蛤」。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文章列舉了一系列江澤民早前的不當之舉,如在1996年馬德里一個正式招待會上,江澤民在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King Juan Carlos)的注視下,拿出梳子梳頭。而江澤民最為香港市民熟知的金句,就是回應有線記者張寶華提問董建華是否「欽定」的「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在遭受多年嘲弄之後,江澤民近期卻受內地網民瘋狂追捧。去年底出現的微信公眾號「江選研討會」,宣告了膜蛤文化的誕生。他現獲尊稱「長者」,粉絲自稱為「蛤絲」。「蛤絲們曾經嘲笑江澤民古怪的行為方式和衣着裝扮,如今卻在熱烈討論他們現在覺得他的哪些地方很可愛。」

《中國數字時代》總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兼職教授蕭強認為,「江選研討會」的文章非常微妙,「表面上很有趣,有很多細節,但作者也對江澤民有很多負面的言辭,以一種非常尊敬他的方式撰寫。」

這一觀點遭撰稿者本人否認,他表示寫這些文章絕不是嘲笑江澤民。「儘管有時略顯可笑」,但「江是一個正常的人,有趣的人,更有人情味」。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內地網絡曾廣泛流傳一篇題為《親愛的長者,祝您生日快樂》的文章,一名用戶張貼了江澤民2000年訪問以色列期間身穿泳褲、頭戴護目鏡和藍色泳帽在死海享受漂浮的照片。該名用戶寫道,「這個Look與上面的高腰抹胸褲一脈相承。看到這些圖,我被長者的坦率和自信徹底折服。」

文章續指,儘管習近平有光臨包子舖、與彭麗媛攜手秀恩愛之舉,宣傳團隊也多有推出歡快、「接地氣」的視頻(點擊查看相關報導 內地推英文rap神曲 「追捧」十三五(有片)

內地推英文rap神曲 「追捧」十三五(有片)

【香港輕新聞】第十八屆五中全會今日閉幕,會議將出爐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簡稱「十三五」。而在...

" target="_blank">《內地推英文rap神曲 「追捧」十三五(有片)》),但網民們懷念江澤民身上中國領導人少見的自然、不刻意的一面。

有人認為江澤民長相似蛤蟆,為其起綽號「蛤蛤」。(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有人認為江澤民長相似蛤蟆,為其起綽號「蛤蛤」。(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報導引述影評人Magasa觀點,江澤民有時舉動不太恰當,「但沒有看到其他中國領導人這麼做。只有看到像是木板的胡錦濤和非常嚴肅的習近平之後,才突然記起江澤民非常有個性。」前記者文森特·朱則表示,「『膜蛤』是一種反駁習大大、彭麻麻這種廉價宣傳的方式。」

https://youtu.be/g4x1uU98fG8

蕭強則認為,習近平在整治網絡方面非常強勢,發表任何有關他的負面評論都很危險,「所以必須採用迂迴的批評方式。當『蛤絲』就是這樣一種方式。」

中國媒體觀察者、獨立評論人溫雲超在美國之音衛視節目中表示,「蛤絲文化爆發性的浮出水面和流行,其實跟習近平提出七不講(點擊查看 高瑜「洩密案」二審 減刑2年

高瑜「洩密案」二審 減刑2年

【香港輕新聞】內地記者高瑜被控「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案,今日於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宣判,被判處為境外非...

" target="_blank">相關報導)以後的萬馬齊喑有莫大的關係。這恰恰代表了普通民眾對這幾位領導人的心理透視。大家更嚮往自在的、個人化的、生活化的一種方式。」

發佈於 時事政治
By 2015-12-0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