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宋體不是宋朝時創造的?

2015-11-05 17:01:29
張心怡

香港輕新聞編輯

1105 宋體

【香港輕新聞】宋體是我們每日都要使用的font。有傳聞說,宋體是宋朝佞臣秦檜所創,也有傳言說宋體脫胎於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的顏體,那為什麼不叫唐體呢?而為什麼日本人會稱宋體為明體?這個我們最熟悉的字體究竟有怎樣的歷史演變,香港輕新聞為你一一解答。

在日本,宋體被廣泛稱為明體,這是因為這個以「宋」命名的字體並不是宋代出現,而是歷經百年變遷,到了明代才確定下來。作為印刷字體的宋體,其變化歷程當然要從印刷歷史說起。

現存歷史最就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鹹通九年的《金剛經》,印刷品發展的最早驅使動力正是宗教——佛教。自南北朝以來,佛教的傳播呈爆炸性增長,隨之而來經書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於是寫經手這一職業便誕生,他們慣用的書體使用快速抄寫,被稱為抄經體。

1105 宋體 1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迎來黃金發展期。而此時通用的字體,卻並非是後來廣為人知的宋體,而是地區各有不同,並有很明顯的書法字體影響痕跡。如四川地區多用顏真卿的顏體,如《開寶大藏經》、《眉山七史》。

1105 宋體 2

福建多用柳公權的柳體,如《史記集解索正義》、《後漢書注》。

1105 宋體 3

江浙地區則流行歐陽詢的歐體,如《唐河東先生文集》。

1105 宋體 4

而作為印刷字體的宋體,到南宋才開始與書法字體逐漸脫離,但仍不是成熟的完整字體。此時的印刷作品,反映出印刷字體與書法字體的脫離過程,如被後世稱為「過渡仿宋體」的《女郎魚玄機詩》。

1105 宋體 5

這種「過渡仿宋體」是為了快速雕刻,而創造的新型印刷字體。如筆劃「橫」的收筆,被設計為兩次湊刀即可雕刻成的三角形。此時許多字的形態,已經非常接近宋體。

而到了明代,印刷術迎來巔峰時期,印刷字體也最終形成被我們稱為宋體的最終版。如萬曆二十五年的《石門文字禪》。

 

由此可見,宋體是在百年的歷史中一點一滴慢慢形成的。因此宋體是秦檜所創的說法,自然是謠傳了。而至於宋體脫胎於顏體的說法,倒所言非虛。

從當時的印刷品就可以看出,宋體結構外拓,筆劃橫細粗直的風格和顏真卿的書法頗為相似。而顏體能夠成為宋體的基礎,不僅因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更因為其書法風格適用於被改造為印刷字體。

顏體的造型手法有「大字縮小,小字放大」的特點,滿足印刷追求外部空間統一的要求。而其他書法家的造型追求內部空間統一,外部造型則大小不一。由於漢字本身結構筆劃各異,印刷出來容易出現大小參差錯落的視覺混亂感。

清代時的宋體已成為官方指定印刷字體 清代時的宋體已成為官方指定印刷字體

因此,在印刷業發展的同時,顏體逐漸代替了其他書法字體,成為印刷字體的重點改造者,慢慢形成宋體。最終在清朝時,宋體一舉成為官方指定用字,被稱為硬體字。宋體作為印刷字體愈發規範化。

By 2015-11-0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