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前線醫生:病人3周時間定生死

2020-02-06 18:01:09
陳頴詩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日前向內媒透露,國家衞健委專家曾到金銀潭醫院調查,但其初期檢測標準太苛刻,或致有人沒被及時確診。他又發現,病毒發作周期一般是3週,「對發展成危重症的人,扛不過這3星期的就死了」。

央視新聞片段截圖

國家衞健委初期檢測標準「非常苛刻」

《財新網》報道,身在前線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表示,國家衞健委專家組實際上於1月中已到武漢金銀潭醫院進行調查,並對新冠病毒立下「非常苛刻」的確診標準。

  • 要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接觸史
  • 要有發燒症狀
  • 病毒檢測呈陽性

或導致部分病人沒被及時確診

彭志勇表示,當時他們醫院曾反映,按照此標準可能導致部分病人沒被及時確診,結果第二批專家組1月18日再到武漢,相關標準才放寬,確診人數亦急劇上升。他認為,診斷標準太苛刻,尤其是第三項,極少數人能去做全基因組測序,「這是傳染病,確診標準弄得太緊,放掉有病的人,對社會危害很大」。

病毒發作周期一般是3週

彭志勇又指,自己利用中南醫院從1月7日至1月28日的138個病例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新冠病毒的發作周期一般是3週。對一般病人來說,在兩周就逐漸康復,「對發展成重症、危重症的人來說,三周時間,熬過來了就活了,扛不過這三周的就死了」。

第一週:輕症進入有呼吸困難症狀的重症

第一階段病人最普遍症狀是發燒(98.6%)、乏力(69.6%)、咳嗽(59.4%)、肌痛(34.8%)、呼吸困難(31.2%),頭痛、眩暈、腹瀉、惡心、嘔吐則較不普遍。

第二週:走向康復或轉成危重症的分水嶺

抵抗力強的人在接受治療後,於這個階段會發生好轉,慢慢康復,否則會發生併發症,造成呼吸衰竭,身體其它器官衰竭。

第三週:危重症到死亡的分水嶺

有些病人經過治療後,免疫系統逐漸好轉,成功搶救回來;有些人淋巴細胞指數下降,免疫系統被摧毀,器官衰竭,最終死亡。

3分之1的人會出現全身炎症

被問及有患者後期突然死亡(例如香港39歲男病人突然心臟停頓)時,彭志勇表示,在臨床上觀察到有3分之1的人會出現全身炎症反應,而這並不是和特定年輕人有關。他稱,在某些病人身上這個過程非常快,在2至3天就病危。

危重症病人主要是呼吸衰竭

彭志勇稱,危重症病人主要是呼吸衰竭,醫院主要的方法是供氧,一般是高流量供氧,其後是無創機器供氧。如果病人病情進一步惡化,將採用有創插管供氧,而對於瀕臨死亡的病人則採用ECMO(體外心肺支持)。他強調,主要任務是幫助病人維持生命,等病人的淋巴細胞指數逐漸回升,恢復免疫力。

死亡率約4%

彭志勇最後補充,截止到1月28日,在上述138個病例中,有36人在ICU,28人康復出院,5人死亡,致死率是3.6%;而在2月3日增加了一例死亡,意味死亡率上升到4.3%,他預料死亡率或會上升。

發佈於 時事政治
By 2020-02-0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