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專家曾光:八位「事前諸葛亮」可敬 不排除決策有猶豫

2020-01-31 16:59:31
諾文

香港輕新聞編輯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網絡影片擷圖)

【香港輕新聞】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29日晚接受《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訪談,曾光指在疫情初期八名稱「出現SARS」的武漢市民是「可敬的」,而專家組亦稱他們是「事前諸葛亮」,惟科學是講求證據,並不會只根據該八人說法作出判斷;又認為輿論指武漢決策採取行動比較慢,其主因是在於科學認識的問題,亦不排除有部分是決策上的猶豫。

不排除有部分是決策猶豫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29日晚間接受《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訪談。曾光就目前疫情發展情況表示,理解輿論指武漢前期疫情通報較晚及決策採取行動較慢的觀點,其主因在於科學認識的問題,亦不排除有部分是決策上的猶豫,對自身是否具備自信;政府官員在進行決策時有其考慮及判斷,政府官員與公共衛生人員的決策判斷不盡相同,在公共衛生的角度是一個科學的視角,政府官員考慮問題則不單是從科學的視角,還要顧及政治、經濟、民意等因素,公共衛生人員的意見僅是官員決策考慮的一部分,並不能說政府官員的決策不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0NVOU7vWm8#t=16m05s

八位事前諸葛亮是可敬的

對於在疫情初期有八位武漢市民稱「出現SARS」,曾光認為此八位人士是可敬的,而專家組對給他們很高的評價,稱他們是「事前諸葛亮」,但是對於疫情的認識是科學問題,要講求證據而作出判斷,並不會只根據該八人說法作出判斷;對於疾病的認識都是日新月異的,曾光先後兩次到武漢的感覺不一樣,認為只能根據疾病的表現做出推斷,而對於傳播力大小,是一個科學認識問題,要根據病毒的發展不斷調整認識,或不斷否定,這是一個認識真實的過程。

疫情拐點是武漢人的貢獻

曾光指,對於出現「疫情拐點」的判斷是有一定道理,高級別專家組從武漢回來後提出兩個建議,其中一個是把乙類傳染病列為甲類管理,「武漢人不出去,外地人不進來」,這意味著武漢輸出病例降低到最低,甚至降低到零。在14天最長潛伏期中,6天內就有所變化,過後幾天還要有變化。曾光強調,現在是一個時機,第一步一定要把武漢之外的病例迅速控制,目前有決心也有能力加以控制,大概到正月十五,應該看到明顯的成效;這個拐點的出現是武漢人的貢獻。

疫情處於認識及適應階段

曾光引述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指出,密切接觸者是指坐飛機是前三排後三排的人,百姓不應過度反應;比如百姓聽說臨床醫生被感染,就關注護目鏡問題,這應該給醫務人員的,百姓沒必要戴護目鏡。曾光表示,在流感大流行時,有20%到30%人得流感,因為流感大家年年都來,大家就不覺得那麼恐怖;而一種新的傳染病就帶有一種恐懼感,目前主要是加緊防治。

曾光表示,現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比較多是輕症病例,武漢以外的城市發現有病例不是那麼重,相較於幾乎沒有什麼輕症病例、沒有隱性感染、潛伏期沒有傳染性的「SARS」而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能部分患者未到肺炎的程度,亦都已成傳染源。現在診斷標準都已不斷改變,一旦將來診斷標準又可能新增加的聚集性病例,便要有所調整。目前診療方案及標準已有第四稿,即說明病情變化的快,我們只在適應,只在跟著它賽跑,當整個弄清楚以後,就沒有必要那麼恐懼。

訪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0NVOU7vWm8

發佈於 新聞熱點
By 2020-01-3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