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竊取他國技術 行為如兩個世紀前的美國

2019-04-02 14:12:58
陳頴詩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一直批評中國侵犯企業的知識產權。最近《美聯社》刊登評論文章指,在18及19世紀,美國也是透過積極地竊取及複製其他國家的技術,超越歐洲的競爭對手,成為工業強國,而今日的中國實際上是昨日的美國。

《美聯社》29日刊登經濟問題作家懷斯曼(Paul Wiseman)一篇名為《In trade wars of 200 years ago, the pirates were Americans》的文章,內容提及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美國正是所謂的「侵權流氓國」。而如今,美國正指責中國此項「兩個世紀前幫助美國超越歐洲競爭對手並成為工業強國」的行為。

當時,美國仍是農業國家,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決心將美國轉變為工業強國,他於1791年公開呼籲「美國要買下歐洲所有為人所知的各種機器」,而英國則是其中的受害者。

「經濟間諜活動」助美國紡織業發展

據指,當時英國政府規定,任何人若試圖將工業設備偷運出英國將被處以罰款。此外,為免流失高級技術人員或專業人士,英國官員對「獵頭公司」發出威脅,每招募一名工人去海外工作,將面臨被囚一年,結果仍是徒勞無功。

文章提及,被外界譽為「美國工業革命之父」的斯萊特(Samuel Slater)是英國人,他在看到在美國的發展機會後,無視英國禁令,在1789年將當時先進的紡織技術帶到美國,並在羅德島 (Rhode Island)幫助一個商人重建英國最先進的紡織機;在其家鄉,他亦因此事被稱為「叛國者斯萊特」(Slater the Traitor)。

文章又指,最令人深刻的事件是美國工業家羅威爾(Francis Lowell)於1810至1812年在訪問英格蘭和蘇格蘭,並參觀當地的紡織廠。他在回國後,憑自己的記憶將英國動力織布機的設計和工作原理加以運用,成功創建自己的紡織帝國。

美國難阻止技術外流

究竟學者如何看待美國對中國侵權行為的反應?文章引述福德姆大學歷史學家本阿塔爾(Doron Ben-Atar)表示,不認為當今美國能有效阻止技術外流,「嘗試限制技術外流的歷史,是失敗的歷史」。在13世紀,意大利威尼斯試圖通過隔離穆拉諾島(Murano)的工匠來保護其玻璃製造業,「但無論如何,威尼斯的秘密已消失」。

美國布朗大學華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中心教授安德烈亞斯(Peter Andreas)則指,美國今天告訴中國的是「照我說的做,別學我的做法」。但事實上,美國過去就是竊取知識產權的溫床,而在成為頭號工業強國後,美國才變成知識產權的捍衛者;他強調,自己不反對美國對抗中國的侵權行為,但作出指責及表達正義的憤慨時,應通過史實來反思。

國家競爭不談道德?

美國雜誌《外交政策》2012年發表一篇名為《We Were Pirates, Too》的文章形容,今天的中國就如19世紀的美國,透過竊取競爭對手的技術,取得經濟上的平等地位。據指,此文章其後被不少中國評論家引用,不少人同意在國與國的競爭中,沒有人會談論道德。

發佈於 時事政治
By 2019-04-0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