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英國二百年前中國建築風?3D列印丘園寶塔飛龍

2018-07-13 13:49:44
諾文

香港輕新聞編輯

英國倫敦皇家植物園「丘園」(Kew Gardens)的中式寶塔(The Great Pagoda)修復完成,並於周五(13日)向大眾開放。(網絡設計圖片)

【香港輕新聞】英國倫敦皇家植物園「丘園」(Kew Gardens)的中式寶塔(The Great Pagoda)修復完成,並於周五(13日)向大眾開放。該中式寶塔原建於1762年,是由曾經到訪中國的建築師威廉·錢伯斯(William Chambers)所設計,二戰後因受損,寶塔停止開放達半世紀之久。2016年中國企業三胞集團(Sanpower)出資贊助修繕,並於近日完成復修,重現寶塔18世紀英國中式建築的輝煌,是次復修計劃中的重點是重製裝置在塔身的80條飛龍。

曾訪中國的建築師設計

位處於丘園(Kew Gardens)的中式寶塔(The Great Pagoda)原建於1762年,由建築師威廉·錢伯斯(William Chambers)設計,是英國皇家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為母親奧古斯塔公主(Princess Augusta)所建,相傳該塔是以被毀於1856年的中國南京大報恩塔為設計的藍本。

威廉·錢伯斯年輕時曾經隨「瑞典東印度公司」前往中國兩次,紀錄中國園林與建築的情況。於18世紀初期,由於傳教士將中國文化帶回歐洲,並在西歐地區興起熱潮,而在英國建築方面開創出中西結合的「英中園林」(Anglo-Chinese Garden)風格。至18世紀中葉,新古典主義漸漸與起,使歐洲的「中國風」日益式微。

中式寶塔設計者,建築師威廉·錢伯斯(William Chambers)(圖擷自維基百科)

 

位於丘園(Kew Gardens)的中式寶塔(The Great Pagoda)(圖擷自維基百科)

寶塔磚砌結構仍然完好

寶塔建於1762年,距今已經256年,寶塔呈現出中式建築的迴廊、飛檐等設計,亦有龍形脊飾等寺廟建築細節。據網站「ianvisits」的報導,寶塔的主結構是由磚砌成,雖然經歷了二百多年的風霜,但是其結構仍然完好,在整個修復計劃中只更換了六十塊替換磚,而在過程中亦發現屋頂蒙皮是使用造價不貲的銅片,有別於同時期建築較為廉價的鉛片。

塔身原有80條飛龍,然而當時是以材質較差的松木所製,由於1873年英國經歷嚴寒天氣,經歷氣候的摧殘,飛龍多已腐朽,並於1784年全數拆除。

二戰時曾作軍用實驗場

塔身內部共有253級的木質螺旋階梯,塔高十層,高度達50公尺,在1762年建成時是英國排行第二高的建築物。

據《衛報》報道,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方曾在塔中進行實驗,皇家飛機公司測試用於偽裝低空飛行飛機的煙幕,測試時在地板上切洞,並從頂部放下煙霧彈到底部,測試煙霧分散時的濃度。戰後雖然對寶塔有所修繕,但對建築結構已造成傷害,導致寶塔不對外開放達半世紀之久。

由3D列印而成的塔身飛龍(圖擷自丘園網頁)

以3D列印再製造飛龍

在中國三胞集團贊助下,寶塔於2016年展開修繕工程,而整個修繕工程的重點是重製原本在塔身上的八十條飛龍,而技術上的難題是如何將龍安裝在塔身之上。靠近地面的八條的再製飛龍是以雪松木手工雕刻而成,而較高樓層的其他72條則以3D打印機列印而成,並漆有紅、綠、藍及金色油漆,而造型有別於傳統中式龍,是為西式的有翼飛龍。

據《衛報》報道,皇家宮殿的策展人波利·普特南(Polly Putnam)表示,3D列印的飛龍重量不到10公斤,不擔心會影響建築的結構安全,又表示寶塔復修竣工之後,會吸引歐洲每位王子都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寶塔。

By 2018-07-1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