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死亡水域」超500處 聯合國大會主席呼籲各界合作應對

2017-08-16 18:00:10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DSC04279_副本 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Peter Thomson)訪港,呼籲各國政府、聯合國、公民社會、科學家和商界合作「拯救海洋」。(香港輕新聞攝)

【香港輕新聞】聯合國大會第71屆主席彼得·湯姆森(Peter Thomson)於15、16日訪港,除了和特首林鄭月娥會面外,也應智庫組織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邀請發表演講,他指海洋已經變成巨大的「堆填區」,呼籲各國政府、聯合國、公民社會、科學家和商界合作「拯救海洋」。

海洋變巨大堆填區

湯姆森表示,每年有超過800噸的塑膠被傾倒在海洋,海洋變成人類巨大的「堆填區」,目前缺乏氧氣、生物難以生存的「死亡水域」已經接近500處,面積超過24.5萬平方公里,其中難以分解的塑膠是最普遍的海洋污染物,佔海洋垃圾的60~80%。研究顯示,到了2050年,99%的海鳥都可能吃過塑膠垃圾。除非人類做出改變,否則海洋裏塑膠廢物將比魚還多。

他也指,海水暖化對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統破壞很大,水面上升也對沿海國家和地區造成威脅。湯姆森的祖國斐濟,正是其中受害較深的例子,他表示親眼目睹海水暖化對森林的傷害,又表示作為三個孫女的祖父,為了子孫後代,需要盡力防止氣候暖化和海洋繼續遭到破壞。

因此,湯姆森呼籲所有人參與拯救海洋行動,加深對海洋的認識,支持海洋科研,並由自身做起,拒絕非法盜獵的海產品,減少使用膠袋等,他相信如果大家都堅持這樣做,假以時日一定會產生巨大變化。

湯姆森的妻子生於香港,他表示對香港的動感、活力和自然環境都有很深的印象。他又讚賞,香港在過去20年對海洋衛生有很大改善,他還讚揚香港海洋公園的保育基金,對海洋可持續上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什麼是「可持續海洋」?

人類一直認為,浩瀚無窮的海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但事實上,人類能夠、而且已經對海洋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嚴重破壞。目前,海洋的酸性比工業化前時代高出了30%;大型掠食性魚類種群數量驟減了70%至90%;海洋表面溫度持續升高;在一些區域,微型塑料的數量比浮游生物還要多。(聯合國海洋大會網站)

由斐濟和瑞典主辦的首屆聯合國海洋大會2017年6月5日至9日在聯合國紐約總部召開,是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第14個目標,即「可持續海洋」。湯姆森這次訪港,是聯合國海洋大會的後續活動,也是系列活動的首站。

[toggle title="可持續發展目標" state="open"]

  1. 消除貧困
  2. 消除飢餓
  3. 良好的健康環境
  4. 高質量教育
  5. 性別平等
  6. 乾淨的水源和衛生條件
  7. 可再生且可負擔的能源
  8. 良好的就業率和經濟
  9. 創新及完善的基礎設施
  10. 減少不平等
  11. 可持續的城市和社區
  12. 負責任的消費
  13. 針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14. 可持續海洋
  15. 可持續的陸地使用
  16. 和平和正義
  17. 可持續發展的合作[/toggle]

演講由聯合國經濟及社會事務部持續發展司(UN DESA DSD),以及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CEFC)共同籌辦。除了演講外,他還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舉行會談,參觀了位於西貢半島北岸海下灣海岸公園,並與海洋保育人士、香港七大高校的專家學者交流。

聯大主席與與會嘉賓合影 聯大主席與與會嘉賓合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提供)

發佈於 時事政治
By 2017-08-1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