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戴慶成:從清潔婆婆被控想起

2018-01-31 18:18:23
戴慶成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副主席

對許多香港人來說,上星期他們最關心的話題,既不是大律師公會選舉結果出爐,也不是立法會補選的進展,而是一家連鎖零售店的清潔工人李姓婆婆被控盜竊。

這名左眼近乎失明的77歲老婆婆,平日以兼職清潔工維生。去年7月,她在某家零售店值勤時,誤將一卷印花當成膠紙放入褲袋,回家後才發現。老婆婆隔天立即將印花放回原位,但該店聲稱這卷約600個印花價值三萬港元(下同,5063新元),於是報警指她盜竊。印花是零售店送給顧客的優惠貼紙,可用來換購商品。

案件上周在法院審理,經傳媒報道後,引起香港網民極大憤怒,直斥印花價值根本不值3萬元,而且婆婆只是無心之過,質疑連鎖店為何要報警。

該連鎖店在公司面簿專頁遭大量網民痛斥後,上周四終於作出回應,指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便置評,並相信法庭將基於法律原則,考慮各方因素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決。

豈料有關聲明火上加油,令事件愈鬧愈大。大批網民繼續在連鎖店面簿留言斥責,至今已有超過4萬多個留言。部分網民更聲言會抵制該連鎖店。

我上網瀏覽了網民的留言,發現大多數人最氣憤的是法律不外人情,為何這家連鎖店卻咄咄逼人,對一個老人家也不能網開一面?而店家對網民的責問更以法律為擋箭牌,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這一起印花風波不由讓我想起早前和一名在大學任教的朋友P的交談。他說,法律能夠協調沖突和矛盾,但法律從來都不是協調矛盾的唯一方法。古往今來,人都擁有憑自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方式,比如早前華人社會會以協商、擺和頭酒等方式,與冤家重歸於好。可惜現代社會失去和解的美德,事事都訴諸法庭,導致法律系統膨脹。

P的觀點正好說中這起事件的核心問題。根據案情,李婆婆每天打四份工自力更生,行為良好。雖然法庭尚未有判決,外人難以判斷李婆婆的做法究竟是對是錯,但法律或許只應作為化解矛盾的最後手段,而不是隨便祭出來使用的東西。連鎖店作為大企業,只需對一時疏忽的老婆婆警戒一番就可了事,但該店卻選擇讓這名半盲的婆婆上法庭面對精神煎熬,似乎喪失了人類最基本的同情心。

其實,回頭一看,香港近年的政治氛圍也大同小異。以高鐵「一地兩檢」為例,近來引起親建制與反對陣營的激烈爭辯。北京高官聲言全國人代常委會的決定「一言九鼎」,其傲慢嘴臉令人氣憤。但泛民一味強調「一地兩檢」方案不符合《基本法》,執拗何嘗不也令人搖頭歎息。

毋須否認,「一地兩檢」是一國兩制遇到的新情況,涉及中港管轄權劃分的情況,並非當年草擬《基本法》時可以預見,因此《基本法》並無特定條文直接涉及和因應此複雜議題。然而,「一地兩檢」安排可充分發揮高鐵優勢,不同的民意調查都顯示較多港人支持實施「一地兩檢」,也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的現實是,倘若香港無法落實「一地兩檢」,改而在深圳「一地兩檢」,或者實行「兩地兩檢」,香港高鐵段將形同虛設。所以最務實的做法是找尋一個「一地兩檢」折衷方案,而不是像部分泛民人士那樣走向極端,一味指方案不符合《基本法》,然後大嚷要求放棄高鐵項目、推倒重來,甚至是將西九高鐵站改為商場。這是極為愚蠢的做法。

須知道,法律是為人而設,人不應該成為法律的奴隸。「一地兩檢」的爭議也是同一問題。少數不斷提出法律質疑的港人,內心根本不願思考其他替代方案,一心只想刁難他人,其後果就是造成香港經濟受到嚴重損害和民眾生活出現諸多不便。

P說,當一個社會天天嚷著法律如何如何,就是社會不和的嚴峻警號,反映這個社會裏的人普遍喪失憑自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就如一個不插管就活不了的垂危病人一樣。我說,這正是香港目前遭遇的最大困境。

原刊於香港学研社,作者授權轉載。

發佈於 博評
By 2018-01-3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