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資料指「粵語非港人母語」惹爭議 林鄭:無風起浪

2018-05-03 13:12:39
陳頴詩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近日,有網民上載教育局普通話課程配套資料,有內地學者文章指「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引來全城討論。不少學者批評是壓抑粵語,惟亦有人指「母語教學」應改做「中文教學」。特首林鄭月娥今早於立法會被問及政府有否打算貶抑粵語時,她先以「無」作回應,續指「世事會變,故無法一生一世地承諾」,又批評教育界「無風起浪」。

文件截圖/無綫新聞截圖

 

網民酒吞童子數日前於連登討論區上,轉載一篇教育局普通話課程資料中的文章,名為《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由內地學者宋欣橋撰寫,隨即引起爭議。

文章導言指出,本港普通話教學引起爭議,是因為對「母語」、「中文」、「普通話」、「粵語」等概念缺乏準確理解,並引用北京語言大學原黨委書記李宇明2003年著作,指「母語不僅屬於個人,也是屬於民族的」。

文章提及,絕大多數香港人屬於漢族,因此較確切的表述應是「香港漢族人的母語是漢語」,而粵語只是漢語其中一種方言,跟客家話、閩語及北方話一樣,屬於「地域變體」,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母語。文中提到,普通話是「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因此「普通話教育」,等同於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教育」及「正規的語言教育」。

學者批評教局「不是矮化粵語,就是壓抑粵語」

這份資料連日來引起不少人的關注,當中包括研究粵語多年、曾在中大中文系任職高級講師的歐陽偉豪(Ben Sir)。歐陽偉豪昨早(2日)於其facbook上載近4分鐘的影片,公開批評教育局引用權威失準,相關行為是「壓抑粵語」。

歐陽偉豪批評,教育局引用一位沒有任何粵語研究的內地學者之文章是引用權威失準,「一位沒有研究粵語的學者,竟然指出粵語不是香港人的母語」,批評「教育局點解夠膽死去引用佢觀點」。

歐陽偉豪提及,教育局網站數年前曾寫有「粵語不是官方語言」,隨後急忙刪除,相信教育局一連串的行為有強烈動機,「不是矮化粵語,就是壓抑粵語」。

《蘋果日報》引述專欄作家陶傑指,相關說法「大錯特錯」,強調香港人的母語「絕對係廣東話」,感慨現時香港已「進入指鹿為馬嘅時代」。陶傑表示,根據牛津劍橋英語字典,「母語」(mother tongue)的意思是小孩出生後,「由母親第一身教佢識得講嘅語言」。他指出,香港政府由前特首董建華年代開始推行母語教學,亦一直以廣東話進行。

被追問「母語是什麼」林鄭:我不答無聊的問題

特首林鄭月娥今早(5月3日)於立法會回答議員提問時重申「教育要回歸教育」,她形容過去時間,很多政治議題入侵校園,質疑是否覺得「教育界太平靜」,才有這些話題。

林鄭月娥指出,相關文件是2013年一系列文件「裏面兩三句」,連日來卻被人炒作,「教學裏中文口語用廣東話還是普通話,尊重校本管理,我們現在日日都在講廣東話,根本不是問題」。其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追問林鄭月娥其母語是什麼,她指「對不起,我不答這麼無聊的問題」。

其後,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問及政府有否打算貶抑粵語的地位,或改變「兩文三語」政策。林鄭月娥先以「無」作回應,其後再補充指「這一刻無」,又形容世事會變,所以無法一生一世地承諾。她再強調,相關事件是「無風起浪」。

教聯會會長:「母語教學」是不對,應是「中文教學」

不過,亦有人認同文章的觀點。教聯會會長黃均瑜今日(3日)於商台節目中形容粵語只是「方言」,直指「一開始都說(香港)母語教學是不對」,應是「中文教學」。

黃均瑜表示,對於廣東人來說粵語當然是母語,「但香港不止指廣東人架嘛」。他解釋,「粵語」是「廣府話」,是廣州附近地方方言,如果廣州附近地方,粵語就是母語,「但你潮州人,母語就是潮州話,我們香港還有百多萬福建人,母語就是福建話」。黃均瑜又指,(香港)母語教學是不對的,「是否福建人來,我就要以福建話教呢,應該是中文教學,便用中文去教囉」。

教育局:文章觀點不代表教育局立埸

《立埸新聞》昨日(5月2日)引述引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回應指,文件是2013年之前已上載,屬一系列的文件之內,為了向老師提供不同學者及人士對母語的看法。

楊潤雄指小學教育都是以廣東話為主,足見政府在教學語言上的立場,「政府在這件事上,何謂母語、非母語,若看回我們在小學的教學,大部分都是用廣東話,除了英文等個別科目。小學教育都是以廣東話為主,可以清楚見到在教學語言上政府的立場。」

發佈於 新聞熱點
By 2018-05-0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