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預算案隱含赤字 紓困力度仍不足?

2019-02-28 13:38:31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2019至2020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而市民最關注的「派糖」力度有所縮減。有意見認為《預算案》過度保守,無亮眼的焦點,未有決心把資源投放長遠的民生政策,傾向於治標多於治本;亦有意見指出,預算案中新一年的財政盈餘是將房屋儲備回撥入帳,故實際上有44億元的赤字,適度縮減「派糖」規模,是負責任的合理做法。

死守量入為出教條?

立法會議員區諾軒《明報》撰文表示,「公眾對財政預算案的批評,多數是預算過度保守,死守量入為出教條,只嫌公共開支不夠本地經濟生產總值增長多,以至沒有決心把資源投放長遠的民生政策」;區諾軒認為「面對政府聲稱的『經濟不明朗』,政府未有大幅投資在本地經濟,亦未見紓困利民的措施,反而將重點投放在大灣區等政治藍圖」。

經濟不好更應手鬆?

立法會議員楊岳橋《蘋果日報》撰文稱,「預算案都顯示當局對經濟環境看法悲觀,處處提醒香港人全球政治和經濟局勢跌宕不安……卻沒有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徒有警告而沒有提供解決辦法」。楊岳橋表示,「政府在好景時手鬆,傳統智慧是經濟不好時應更手鬆,以藏富於民讓民間有更多空間搞活經濟」,「N無人士,即無樓無綜援亦無交稅的在職低收入人士,基本上是得不到任何好處」。

適度地縮減派糖合理

《明報》社評表示,本港很多民生問題如醫療和安老服務,受制於土地荒和人手荒,「非投入金錢就能立即解決,新一份預算案傾向治標多於治本」,社評又認為,「本港民粹政治當道,派糖派錢金額愈來愈高,彷彿『理所當然』,然而考慮到財政盈餘減少,以及政府經常開支持續增長,適度縮減派糖規模,是負責任的合理做法」。

民生問題有錢急不來

《明報》社評表示,預算案未能令人眼前一亮,反映本港民生經濟發展面臨處處瓶頸,「新一份預算案雖有着墨,惟未見重大突破」。政府撥出20 億元支持非機構興建過渡房屋,紓緩公屋短缺,預料最快後年將有首批單位落成,然「區區數千單位未免杯水車薪」;預留160 億元,供本地大學增建、翻新及添置科研設備,「惟每間大學分攤得到的資源,平均不過20 億元左右,難言足夠」。社評認為「房屋、醫療到安老服務,是當前本港最大問題,在於缺土地缺人手,無論是培訓人才還是造地,均非一蹴而就,有錢也急不來」。

方向對但是力度不足

《頭條日報》「巴士的點評」盧永雄文章表示,「預算案雖無全民收錢的喜悅,也無太多讓人有眼前一亮的建議,然而在現時比較不穩定的外圍環境之下,財爺也算是盡了力去舒緩」。盧永雄表示,在民生問題方面撥出二十億作過渡性房屋,「方向很對,但力度不足,撥四十億也未嫌多,任何可以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可以幫助低下階層的方法,也要加大力度去做」。

醫療關鍵問題不是錢

盧永雄指財爺「似乎也把精力集中在醫療方面,建議額外撥五十億添置設備,撥一百億作公營醫療穩定基金,撥七億經常開支去提高醫護人員的薪津」。盧永雄認為「醫療問題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不是錢,而是醫護人員不足,特別是醫生人手不夠。業界基於保護主義,強烈反對輸入外地醫生,這個瓶頸不能夠打破,醫療系統便很難大幅改善」。

新一年盈餘隱含赤字

《星島日報》社評指出,新一年的財政盈餘,預計會大縮至僅一百六十八億元,但「如果財政司司長不把房屋儲備的其中二百一十二億元回撥入帳,新一年會出現四十四億元的赤字」。社評認為本屆政府是配合林鄭的「理財新哲學」,已「沒有條件維持大灑金錢、皆大歡喜的新常態」,需要「把更多公帑放在創科、基建、教育等投資項目,從而加強創富實力,才能夠在陰晴不定的世界經濟環境中穩住陣腳」。

派糖較過去兩年爽手

《香港經濟日報》「有政戲」傳流螢文章表示,預算案中對「派糖」的形容詞,可充分反映其作用。「前財爺曾俊華指是『紓困措施』,陳茂波前年預算案說是『紓緩措施』,去年是『共享措施』,今年變成『利民紓困』。文章引述消息人士表示,對於「派糖」,「預算案也特別留了一段,指政府將密切留意形勢,換言之,如果年中時有需要,政府可以隨時出手」;文章認為「今年預算案盈餘大縮水至587億元,但仍把其中七成三即428億元,用作派糖,與過去兩年的約三至四成比較,可說是爽手」。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2-2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