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由以軍空襲大馬士革機場看以軍獨特的防空壓制戰術

2019-02-04 10:37:15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08 17:51:54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1月21日,以色列再次對敘利亞境內發動空襲,目標是距離以色列邊境不遠的大馬士革國際機場。是次空襲有數座俄制Pantsir-S1 (北約代號SA-22)點防空系統被擊毀外,還有包括中國製長程預警雷達JY-27在內的幾部雷達及部分倉庫被擊毀。由於涉及解放軍的出口武器,自然成為報道的焦點。不過,似乎沒有人留意攻擊行動中以色列所採取戰術的特殊之處。

梅卡瓦戰車的後艙最多可載6名步兵,為此更將引擎前置。梅卡瓦全向防護很不錯,但車身前裝甲只相當於400MM厚,防護力不太高。(網絡圖片)

一般軍迷對以色列的認知,在於她是中東地區軍事實力及研發能力最強的國家,其獨特之處不是「葉問上身,以一打十」,而是就著自己面對的特別戰略戰術環境,發展出獨特的武器系統,例如砲兵火箭截擊系統鐵穹、重裝甲運兵車、坦克與步兵戰車合體的梅卡瓦主戰坦克、反應裝甲、坦克主動防禦系統及射程達36至50公里的超長程反坦克導彈;然而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其實擅於以自身特殊環境「度身訂造」適用的打擊戰術。本篇提到的特別防空壓制(SEAD)戰術就是其中一項。

特殊的對抗形勢 特殊的戰術

以色列其實只有東北部一角與敘利亞相鄰,邊境正面大約60公里闊,這裏就是著名的戈蘭高地。對以敘雙方而言,戈蘭高地是戰略要衝,敘軍控制此地時,可從容出兵切斷以色列北部與本土的聯繫;以色列佔領此地的話,包括首都大馬士革及整個敘利亞南部的人口密集區也會受到嚴重威脅。

蘇聯GRAU代號2K12型防空導彈(北約代號SA-6),有效射程22至24公里,是1960至1970年代前期其中一種最優秀的野戰中程防空系統,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在開戰數日內至少有34架飛機遭其毒手。(網絡圖片)

 

自從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奪下戈蘭高地後,形勢對敘利亞愈加不利;大馬士革只距離邊境60公里,德拉市更只有25公里左右,全都在以色列空軍甚至陸軍的火力覆蓋範圍,幾乎失去戰略縱深。為保護首都,敘軍在大馬士革省部署重兵,又在蘇聯協助下建立大量雷達導引防空飛彈陣地,配備SA-2、SA-3及當年最新式SA-6型防空導彈。配合大量的ZSU-23-4自走高砲及肩托式防空導彈SA-5,敘利亞南部成為世界最嚴密的防空網之一。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阿拉伯聯軍(埃敘兩國)的蘇製防空導彈對負責進行密接支援的以軍攻擊機群造成重大傷亡,開戰後幾天已損失達102架,若非美國緊急空運大量F-4戰鬥機補充,恐怕以色列的地面反擊早就無以為繼,甚至喪失制空權而再次亡國。

 

搭載空射百舌鳥反輻射飛彈的以色列A-4天鷹式攻擊機。大部分型號百舌鳥的雷達搜尋器只能針對一至兩個電波頻道。(網絡圖片)

 

戰後,以色列為強化進行防空壓制的能力,加上減少負責野鼬任務(防空壓制作戰)的攻擊機群冒險,故開始研究採用陸攻方法進攻敵國的前線防空能力。陸攻方式對以色列有莫大好處,皆因負責被動偵察雷達波的電子作戰飛機可以遠遠躲在後方,不受威脅,而發射陣地也在陸軍部隊的重重保護下從容發射,在目標距離較近的情況下,地理優勢更勝低空飛行的攻擊機。

 

百舌鳥與標準反輻射導彈的陸射型被稱為Kahlilit Keres。兩彈分別裝在M-51坦克及軍用重卡車底盤上,標準反輻射飛彈已經裝有記憶體,可儲存並識別多種雷達的頻譜。(網絡圖片)

 

以軍在美國協助下,將兩種空射反輻射飛彈(百舌鳥AGM-45 Shrike與標準AGM-78 Standard ARM)改裝並裝到機動載具上,成為首批陸射反輻射武器。其接戰過程為:以空軍無人機在附近空域巡邏,吸引蘇制防空飛彈陣地的搜索雷達開機,由E2C及電戰機接收數據並進行分析,進而向地面的反輻射導彈陣地發放敵情;地面單位發射導彈,導彈在彈道下降段打開搜索雷達訊號的天線,發現相關雷達電波後就調整航向,直到命中訊號源為止。以色列空軍為此建立153空防營(這單位是空軍的,這點很重要),每營有五個配備三架發射車的連,最多可操作45發AGM-78。

Artzav-19行動緊隨而來的是著名的貝卡山谷空戰。單靠地面導航及指揮,而且失去防空陣地支援的敘軍米格21及23戰鬥機,幾被先進一代且具預警機支援的以軍F-15 / 16單向獵殺。雖然以軍的零損失有存疑,但敘軍損失極為慘重(達80架以上)則是事實。(網絡圖片)

該防空營亦參加了第五次中東戰爭中6月9日的Artzav-19行動,向大馬士革周邊及貝卡山谷附近的防空陣地發射多枚Kahlilit 及 Keres導彈,成功擊毀目標。是役以色列空軍在一天內肅清貝卡山谷的幾乎所有防空陣地,並進而擊落80架以上的敘軍戰鬥機,一舉奪取南黎巴嫩的制空權。

 

陸射型Delilah GL與Harpy 2無人機的發射載具,可搭載數量分別是兩發及9架無人機。Harpy 2無人機被歸類為 loitering munition(遊蕩彈械),可對目標進行持續偵察,完成後撞向目標自毀。(網絡圖片)

 

90年代後,以上兩種飛彈因技術落伍,最終被德納拉(Delilah)小型巡航導彈及AGM-88 HRAM(2013年後才開始裝備)所取代。然而,以色列沒有放棄陸射反輻射導彈的發展,不但將德立拉修改成陸射的GL型,也發展了具備類似功能的陸射無人機Harpy及Harop (又名Harpy 2),並配備於原來使用陸射型反輻射飛彈的空軍防空營中,這些地面發射載具的特點是彈頭小但航程超遠,而且RCS本來就小,利用超低空飛行及各種雷達盲區 / 地面雜波,可輕易滲透至更近距離才會被發現。若果153空防營沒有擴編,那15架發射車理論上單波最大攻擊規模應是30枚德納拉或135架Harop。

 

圖中虛線是戈蘭高地以色列控制區的邊界,距離首都及南部其他小城市都非常近。(網絡圖片)

 

是次以敘衝突的可能情況

參考以色列方面的報道,和華文報道的距離差得比較遠:華文報刊的注意力只在於號稱有探測隱形戰機能力的JY-27長波雷達被以軍擊毀一事,同時更強調是被以空軍F-16I(後來甚至變成F-35)擊毀的;然而以色列方面沒提到任何參與攻擊的空軍戰鬥機的型號,甚至連攻擊詳情都很模糊,只是指出行動是以色列空軍負責,而在先制攻擊敘軍所屬Pantsir-S1彈砲合一點防空系統時,他們提到是巡航導彈攻擊的;部分報道更直指以色列主要以哈比2型無人機對重要的防空系統作先制攻擊

Pantsir S1與JY-27的距離似乎相當遠,Pantsir S1更像是保護中間停機坪多一點。後方為其他受襲的設施受損情況看似很嚴重,不過無論Delilah GL及Harop無人機也可搭載30公斤高爆彈,相當於3至5發155MM砲彈,破壞力其實不弱。圖為衛星公司所提供的照片。

 

究竟當時可能的情況是怎樣的?我們須搞清以下幾點事實:

1. 前面提到,大馬士革機場距戈蘭高地只有50公里,無論面對空防還是地面威脅,都是極端欠缺防守縱深的,以色列戰鬥機甚至不需進入敘國邊境,就能投射遠程導引武器攻擊目標;而就之後的衛星照片所分析,JY-27型雷達部署地方只有一部不明型號的低空補盲雷達協助鑑視低空目標:半徑兩公里內最近的防空武器是一部Pantsir-S1,近程空防並不強。

JY-27型雷達於10年前開始外銷。外觀上仍有相當多發振器(魚骨天線),這款為6*16天線型,最大探測距離為390公里,定位精度150米。(網絡圖片)

 

2. JY-27是俗稱「米波雷達」的長波雷達,由於隱身戰鬥機長度及隱身措施針對的波長關係,對於長波段電波而言是較難隱身的。針對這個原理,中俄及其他國家在90年代開始便將原有用於長程早期預警雷達作進一步改良,成為初代長波反隱身雷達。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類似產品仍具備長波雷達過去的弱點:精度不足、更新率低、過濾地面雜波困難、波段單一也較易受干擾,而且非常巨大(雖然重量輕),很易成為攻擊目標;現在的長波雷達雖已相控陣化及聯網化,透過多部雷達進行實時三角定位及資料比對,可得到更高精度及準確性,然而,系統體積龐大仍然是重要問題,故要作有效保護,必須配合長短程防空導彈及空中預警 / 攔截能力,構築多層防空網。

 

沒有現代化預警機,防空體系的盲區與缺漏會非常多。圖為解放軍的空警600型預警機。(網絡圖片)

 

3. 如前所述,敘利亞南部不但沒有防守縱深可言,其地形也令空防出現困難:敘境南部的高地本已有較多丘陵地帶,附近敘黎邊境的東黎巴嫩山脈(黑門山)也構成空防系統探測低空目標的障礙。若果敘軍有完整防空及攔截網、預警機甚至具下視下射能力的防空戰鬥機,那問題未必會很大,但現實上敘利亞不是富裕國家,不可能負擔預警機及維持完整空防攔截系統的價格,且經連年內戰,其空軍都消耗得差不多,且大部分都部署在中部及北部參與內戰,就算俄國為敘國供應不少先進防空武器,但相當多要部署在中部及北部,首都圈自己都未必夠用,何況首都外圍的機場?

 

敘軍有Pantsir S2E出口型的最新型號,主雷達與射控雷達都更新過。不過之前被擊毀的似乎還是較舊的S1型,主雷達只有單面。(網絡圖片)

 

4. Pantsir S1其實是一種機場或重要場所的半固定彈砲合一點防空系統,其火力雖猛,但接戰距離只有10公里,且同時最多只能同時接戰四個目標(兩個以雷達鎖定、兩個以光電系統鎖定)。由於導彈是以指令制導方式導引,導彈本身很難受到干擾,而且本房空系統也有擊毀以色列巡航導彈及無人機的紀錄,但雷達/光電系統需長時間進行導引及更新目標數據,除較受干擾外,進一步的多目標攻擊能力亦受相當大限制。

 

去年5月被擊毀的敘軍Pantsir S1。受損的只有前半部的車廂。由圖中可看到該車似乎處於待機狀態,可能正等候補充彈藥(發射管有使用過的燒蝕痕跡)。(網絡圖片)

 

以色列於2017年底以摧毀伊朗威脅為由,開始向敘國境內目標進行攻擊,之後2018年2月「迎接」了其F-16機隊首次確認戰損:當時F16I機群攻擊敘利亞中部的空軍基地後,利用敘黎邊境回程時受大量俄制飛彈射擊,其中一架被擊落。此事有可能是以色列重新考慮以陸射武器攻擊敘國境內(尤其是大馬士革)防空設施的關鍵,目的除了可能減低空軍任務負擔及減少被攻擊機會,更重要的是可以先為進攻機群掃清障礙,而且這種攻擊有個很大的優勢:陸射巡航導彈 / 無人機超低空滲透不但成本更便宜,且幾乎不會驚動長程預警雷達。

 

由地平線所造成的雷達盲區,一直都是陸基雷達的弱點,而若遇上山區,盲點只會更多。(網絡圖片)

2018年5月的大規模攻擊是現時所知以色列首次在敘利亞內戰中大規模使用陸射反輻射武器,是役以色列國防部同時出動機群、153防空營及陸軍於戈蘭高地的部隊向敘利亞南部地區的敘軍目標發動進攻,其中153防空營的主要作用似乎是向防空單位發動突襲,瓦解防空系統後好為空軍開路(部分片段顯示車上雷達未進入發射狀態);是役甚至連陸軍都用上長程反坦克飛彈進行先制攻擊。

 

由附近景物推斷,這可能就是雷達附近那部Pantsir S1,影片開始前它已在開火中,至10秒時畫面出現一架飛得較慢的黑點,似乎就是另一架Harop無人機。所用的5E76E型飛彈是被彈出後一段時間才點火轉向目標的。

 

回到今次空襲,由片段及報道得知今次發動攻擊的似乎也是德納拉巡航導彈及哈比2型無人機,加上受襲地點也在戈蘭高地153防空營的打擊範圍,以軍大可透過高地及山脈掩護,避開長程雷達的探測,滲透到機場附近發動攻擊(而且敘軍沒有空中預警及戰鬥機攔截能力,彈械未冒出雷達地平線也不會有被攻擊的機會);當雷達發現目標時,可能已經太遲,個別未開機或維修中的Pantsir S1已先被無人機 / 巡航導彈解決;已開機的亦可能受到多架Harop無人機集中攻擊,但只能同時對付4個目標,結果發射車即使發瘋的發射飛彈,可仍被突破防線,最後被擊毀。當防空單位被擊毀後,雷達失去保護,就算探測到後續的攻擊機群甚或第二波巡航導彈 / 無人機,都只能是「甕中之鱉」了。

 

要留意的是,單就公開消息而言,153防空營的任務範圍仍未到達敘利亞中北部,那邊的任務仍是由空軍的戰鬥機負責。對戰鬥機而言,由於防空飛彈的速度及靈活性很高,野鼬任務的危險性和空戰沒差多少,損失戰鬥機對士氣的打擊及令以色列政府尷尬的程度不會低,甚至能振奮敘軍與伊朗人的士氣。如果任務能夠由其他飛行載具完成或加以支援,何樂而不為?畢竟無人機或巡航導彈成本較低,且可以被犧牲,只要任務完成,你被擊落多少架無人機也未必會有人理(而敘軍亦擊落了相當數量)!這或許就是以色列軍方高層的想法了。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02-0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