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陳景祥:大軍壓境

2019-08-21 11:11:24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北京對香港反修例風波引起的衝突「定性」不斷升級,由「顏色革命」到出現了「恐怖主義苗頭」,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上周四在記者會上說,若香港情况持續惡化,中央政府在《基本法》架構下,將有足夠力量和方法可快速鎮壓動亂。

不說自明,可快速鎮壓動亂的方法,是從內地調動強大的武裝力量來港協助平亂。而內地可能「出兵」的警示,透過大陸官媒從 8月初即不斷發放:「八一建軍節」短片在軍操中喊出「後果自負」;8月10日內地媒體引用一段視頻,指當天不少深圳市民拍到武警車隊在深圳集結的畫面;8月12日新華社報道廣東公安夏季大練兵,行動名為「深圳亮劍」,報道指現場所見有1.2萬警力整齊集結,海陸空警種齊齊上陣。

更「可靠」的消息來源,是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13日Twitter帖文,指美國情報顯示「中國政府正調動軍隊往香港邊界」,並附上影片,顯示解放軍軍車在深圳行駛。頻密的武裝力量調動、部署、演練,信息十分明確,就是針對香港街頭暴力衝突發出最後通牒。有用嗎?大家上周屏息靜待的是8.18大遊行是否會再來一場「大龍鳳」。如果衝突激烈烽煙處處,而警隊又窮於應付,顯示「最後通牒」收不到預期效果,大陸派遣武裝進入香港的機率就會大增。結果是8.18示威平靜度過。

走錯一步回不了頭 必須三思

不論是動用解放軍還是調派武警入城,結果都一樣:香港將會「玩完」。即使如梁愛詩所言,動用解放軍香港仍是一國兩制,但「平亂」後的一國兩制已是另一版本,香港也是另一種狀態下的香港,已無法「回到從前」!

回歸以來北京過問港政主要是利用人大釋法,循憲制層面鎖定北京的意圖,循法入治,以法律形式指令港府執行。至於具體政務和政策,則由北京在背後操盤,港府在台前推行,中央盡量不直接出手。

但動用武裝在港平亂則不同,屆時將會由人大常委會頒布緊急狀態(也可以由港府請求中央協助,但我相信政府內沒有人願意這樣做),武裝力量由中央直接指揮,香港的管治等於由特區政府轉移到武裝力量手中。覆巢之下,一國兩制豈能繼續生存!

武裝進駐後,一定要配合戒嚴宵禁,取締任何集會遊行示威。公共秩序雖可恢復,但對港人來說,這已不是一個我們慣常生活的自由環境。對國際社會而言,香港已不再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城市,香港將會元氣大傷。

調動武裝協助平亂,應在什麼時候退場?退場後如果「暴亂分子」又再搞事,武裝是否又要再來?問題很多,但可能都沒有答案。可以肯定的是,中央動用武裝來港平亂應是最後一招,而這一招毫無疑問會改寫香港命運,告別當年對港恢復行使主權的初心。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走錯一步,就如過河卒子,回不了頭,必須三思。

攻城為下 攻心為上

說過了,一國兩制不是北京說了算,香港的特殊地位需國際認可和支持。北京的對港政策是基礎,國際社會的信任則是先決條件。武裝進駐後西方國家肯定會譴責、杯葛、制裁,香港的國際聯繫和網絡將戛然終止,特殊地位沒有了,香港和內地一個普通城市又有什麼分別?

有人說「平亂」後可以從頭再來,西方資本主義一切向錢看,只要有利可圖,它們將會重回香港。問題是失去了國際聯繫的網絡,香港金融市場和國際樞紐地位又怎能維持?要說清楚的是,香港的國際聯繫優勢在西方世界的資本主義國家,北韓和俄羅斯等都幫不上忙。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當前的反修例風波對香港是一場大危機,對北京則是一次大考驗,勝負關鍵是看誰能爭取到民心。到了重要關頭,決策上一定有鷹派鴿派。前者慷慨激昂,有不惜一戰的決心,通常令人覺得是積極勇進。後者則思前想後,希望避免「寧為玉碎」,予人印象往往是怯懦窩囊。支持中央動用武裝來港平亂的,除了鷹派,還有街頭抗爭中的「攬炒」派。他們也期望武裝清場一幕,可令香港和大陸成為世仇,再無轉圜餘地。在這一點上,鷹派和「攬炒」派其實是一致的!

是否動用武裝平亂,應要回溯到修例風波的起源。林鄭月娥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之初,民間有不少反對聲音,民陣也組織了兩次反修例遊行,但人數不算多,說明了民情並不特別關注,更未轉向激化。事態急轉直下,是6月9日大遊行(號稱100萬人)後,政府仍堅持去馬如期二讀,才觸發民情洶湧,認為政府死不悔改,只計算議會內「夠票」通過,完全不理會民意民情。從這個時候開始,港人除了反對修例,更把事件升級為針對「制度暴力」,歸咎特首不是民選產生,故此可以為所欲為……後續的事態發展也毋須再詳述了!

釀政治風暴 港府無人需負責?

港府和中央雖然都強調反修例抗爭性質已生變化,不再是為了反修例,而是想衝擊政府管治;北京則一而再力陳街頭抗爭背後有外國勢力插手,屬「顏色革命」,再進一步發展成「恐怖主義」活動。定性不斷升級,但示威遊行仍能號召大量群眾,難道可以說這樣數目龐大的港人都認同或支持恐怖主義?

只要稍了解一下民情,就知道「大多數」港人不滿的是港府處理反修例風波的手法。「大多數」如果要量化,可以做民調印證,我認為結果將會證實「大部分人不滿港府處理手法」的「猜測」是正確的。

國泰航空兩名高層因處理違規員工不當而辭職,這是問責的基本倫理。商業機構要問責,為何港府行「問責制」,反而面對一場人為的政治大風暴時可以無人需要負責?港府對問責的要求是否連一家商業機構都不如?

中央可以動用武裝協助平亂,也可以貫徹問責精神,撤換官員以平民憤。兩者衡量,哪一個方法對港更有利?以中央的智慧,應該可以明智決定吧。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博評】陳景祥﹕贏回民心方能止暴制亂

【博評】陳景祥﹕贏回民心方能止暴制亂

自上周三港澳辦和中聯辦在深圳召開500多人座談會之後,反修例風暴的形勢出現了變化。 首先,北京已經完全掌控...

發佈於 博評
By 2019-08-2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