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台灣是一個不停「道歉」的島嶼?

2018-11-02 12:40:12
諾文

香港輕新聞編輯

《英國廣播公司》(BBC)旅遊版以「不停道歉的島嶼」為題報道,探討「不好意思」的文化。(網絡設計圖片)

【香港輕新聞】踏足台灣,常會在耳邊都會傳來句句的「不好意思」。《英國廣播公司》(BBC)旅遊版今日以「不停道歉的島」為題報道,探討台灣的「不好意思」文化,指出此四個字不只是代表道歉,而是將台灣人含蓄、謙遜等性格特質,展現在其語言特徵當中。

不停道歉的島嶼?

《英國廣播公司》(BBC)旅遊版今日以「不停道歉的島嶼」(The island that never stops apologizing)為題報道。在台灣,「不好意思」是最為常用的發語詞,其可以應用在諸多的場合,如在餐廳召喚侍者等,在提問或祈使的語境當中,都是展開一段對話的起始詞彙。「不好意思」( bu hao yi si)發音如英語的「boo-how-eee-suh」,如果以英文直譯,可以譯為「壞的意義」(bad meaning)或者「差的感覺」(bad feeling)。

展現出其文化內涵

常掛在台灣人嘴邊的「不好意思」,在使用上等同於德文的「Entschuldigung」,或是英文的「excuse me」,但要準確地翻譯「不好意思」,殊非簡單。西方的「抱歉」(sorry)太過局限,無法涵蓋「不好意思」所帶的社交禮儀等各種意涵底蘊。文章指出,對於一位不知情的外來者而言,台灣似乎是全世界最愛道歉島嶼;實際上「不好意思」是展現出人群的謙遜、含蓄等的文化內涵。

是台灣特有的文化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名譽教授李勤岸表示,台灣的「不好意思」的文化或受到日本殖民及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雖然這個詞彙使用的習慣具體出處不明,但兩千多年儒家思想注重社會和諧及人際關係,應有相當的影響;維護社會凝聚力仍然是台灣社會道德的基石,社會應放在個人之先。李勤岸指出,「不好意思」是台灣特有文化,在其他中文世界不見得盛行;在台灣到處都可聽到「不好意思」,但在大陸或馬來西亞,「不好意思」就沒那麼常用。

語言間的相互影響

除了BBC報道的國語的「不好意思」外,在台灣使用較廣泛的閩南語亦有相類的用法;在相同的語境當中,亦會使用近似國語「不好意思」( ㄅㄨˋ ㄏㄠˇ |ˋ ˙ㄙ)的「歹勢」(pháinn-sè)作為發語詞。國語「不好意思」的使用習慣是否因方言而影響,抑或是因日據時期的日語(すみません‧su mi ma sen)影響,孰為因果現在難以判定,但可見語言間在語用上具有相似的性質。而另一個令其他地區人士感到莫名的用例是台灣人在回應別人道謝時,都會以國語「不會」作為回應,有別於其他中文地區以「不用客氣」的回答;此情況就應受閩南語回答道謝的時候,用「不會」合音「bē」的用法所影響,形成台灣地區獨特的語用習慣。

發佈於 科學新知
By 2018-11-0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