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王廣發﹕病情已好轉 防護盲點或在沒戴防護鏡

2020-01-23 11:27:40
諾文

香港輕新聞編輯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網絡圖片)

【香港輕新聞】曾到武漢調查疫情情況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早前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接受隔離治療;王廣發22日晚間在微博發文表示,其病情已有好轉,他分析其感染的可能,高度懷疑是病毒先進入眼睛結膜,然後再到全身,而防護盲點就在沒有戴防護鏡。

肯定疫情最終會受控制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專家組成員,曾隨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前往武漢調查情況。王廣發22日晚間在微博發文,就疫情是否可控、其自身感染原因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王廣發指經過1天的治療已不發熱,病情好轉,對於疫情是否可防可控,表示「答案是肯定的,最終疫情會控制」,但在不同階段達到疫情控制措施是不一樣的。

 

王廣發認為,「今天的疫情控制,在武漢當地和其他地區是不一樣的」,而針對華南海鮮市場的處理措施是迅速、有效的,而且很快初步認定病原;相比起2003年SARS疫情,「無疑是巨大的進步」;加上有病原學的認定,很快發展起出核酸診斷方法,「雖然專家層面對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曾有過爭論,這無疑對疫情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只不過社會為此要付出更多代價,包括親情、人情、健康和經濟,關鍵是我們要因地施策」。

懷疑是病毒先進入結膜

王廣發表示,對於其感染途徑有兩個可能的節點,其一「到武漢的第二天去金銀潭醫院去ICU看重症病人,正好趕上插管,我有一個近距離的接觸,但都是全副武裝,戴著防濺屏,感染的可能極小」;其二是回京前兩天去過幾家醫院的發熱門診和臨時隔離病房,「有的門診比較擁擠,裡面很可能存在新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當然我們也高度戒備,都是戴N95口罩進入」,認為在發熱門診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現在突然意識到,我們沒有配備防護眼鏡」,一個重要的線索是王廣發回京後最早出現的症狀是左下眼瞼的輕微結膜炎,在2至3個小時後出現上呼吸道卡他症狀(Catarrh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和發熱。王廣發指,基於其所見之病例,目前未有以結膜炎為首發表現的,其時仍以此為據,將自己排除在新冠狀病毒肺炎之外,而更多地考慮是流感;後經抗流感治療無效,發熱時斷時續,最後做新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呈現陽性。

王廣發認為,「說明我的結膜炎很可能也是新冠狀病毒引起,而且是局部結膜首發。因此高度懷疑是病毒先進入結膜,而後再到全身。如果這個推測成立,則我的防護盲點就在沒有戴防護鏡」。

曾在抗擊沙士的第一線

王廣發於1981年進入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1995年曾前往日本進修,1998年出任北大一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並在北京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2003年SARS疫情期間,王廣發自當年3月初起,即始終奮戰在抗擊SARS的第一線,並擔任北大一院SARS的主檢醫師和專家組組長,全面負責醫院的SARS疾病治療和SARS病房的籌建工作。

發佈於 新聞熱點
By 2020-01-2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