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周永新﹕福利政治化下的民生救亡措施

2020-02-21 13:48:10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2月21日於《明報》撰文表示,以福利爭取民心,是當權者慣常使用的政治伎倆,然而特首和官員矢口否認近日推出的措施沒有任何政治考量,指與近日的反修例風波也全無關係,只會令市民覺得政府做事鬼祟;他認為政府不惜「打倒昨日的我」,但當基層市民也對政府的抗疫工作失去信心時,與政府連在一起的建制派,怎能確保不再流失票源。

紓困措施難提升政府民望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2月21日於《明報》撰文表示,政府向立法會申請的約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雖然議員不會沒有意見,泛民和建制政黨也同聲要求政府仍必須「派錢」,因為這是市民的普遍意願;至於抗疫紓困措施會否提升政府的民望,則要看「應急錢」會否如勞福局長所言,四個月內派到受惠市民手上,不過作為「應急錢」,四個月其實「太耐」,最好兩個月內做到。

周永新指,「兩周前要求政府接回滯留在湖北省的港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終於有回應,但能否成行,他說要看香港是否有足夠的檢疫設施」;其言下之意,「是市民不應反對利用未分配的公屋作為檢疫用途」,「現在政府徵用駿洋邨作為檢疫中心,收留從『鑽石公主號』郵輪接回來的港人,市民雖然覺得不理想,但可接受;不過,政府為了化解受影響居民的反對,應該繼續探討轉化郵輪和酒店作為檢疫中心的可能性,雙管齊下,這樣才能證明,政府並非捨難取易、犧牲輪候公屋市民的利益」。

民生福利很難沒有政治化

周永新認為,民生福利措施很難沒有「政治化」,區議員帶頭反對在區內設立「指定診所」,雖說這樣做是避免引起區內居民恐慌,但明顯有政治考量,為要突顯自己為民請命的形象;不過,「情况並非一面倒」,相信,若然政府再加解釋「指定診所」的用途,並作出防禦感染的措施,區內居民是會接受的,畢竟誰也不想病毒在醫院內散播。

由「指定診所」的例子可見,「任何涉及公眾的事情,政府必須虛心聆聽市民的意見,然後坦誠與市民溝通,如果民意有道理,就必須修正,減少市民的憂慮,絕對不能自以為是;只要政府能夠爭取民意站在自己那一邊,施政自然事半功倍,漠視民意,措施只會焦頭爛額」;「特首上任兩年多了,施政無一暢順,問題就是沒有把民意放在眼內」,甚至辯稱政府施政根本不需要與政治事件扯上關係。

政府做事會令人感到鬼祟

周永新表示,政府決心改善民生,市民自然歡迎,但公眾仍有不少疑問,為何政府要在這時公布這些措施?而一些措施仍在籌劃之中,並不符合「成熟一項公布一項」的準則,這樣難免令人揣測,政府是為推高民望,又或者要證明反修例風波並沒有影響政府施政,所以把一些仍在討論的民生改善措施,包裝成為政府將要推行的「德政」、以博取民眾對政府的支持。

「以福利爭取民心,是當權者慣常使用的政治伎倆」,惟特首和一眾司局長卻矢口否認有這種意思,並說政府推出這些措施,從來沒有任何政治考量,與近日的反修例風波也完全沒有關係,令人摸不着頭腦;這樣市民只會覺得政府做事「鬼鬼祟祟」。

基層也對政府抗疫失信心

周永新指,細看10項民生改善措施,一些明顯與政府一貫的施政方針相違背,是「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政府卻不作任何解釋,如「長者生活津貼的金額劃一為每月3585元」、「2元乘車優惠」、「輪候公屋超過3年的住戶提供現金津貼」。政府所以不惜「打倒昨日的我」,「原因是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清晰的顯示建制派已無法取得年輕一代和中產的支持,如果政府這時不出手救亡,推出一些有利建制派的民生改善措施,穩住他們在年長一代和基層的票源,到了9月立法會選舉,泛民政黨看來又會以雷霆萬鈞之勢大勝一場」。

周永新表示,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出現,連基層市民也對政府的抗疫工作失去信心,10項民生改善措施驟然失去提升政府民望的作用」;這樣,與政府連在一起的建制派,實在難保票源不再流失。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20-02-2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