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淺談投身武漢防疫的「運-20」

2020-02-29 17:01:21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2月13日,為了撲滅在湖北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解放軍增派2600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為此,空軍出動「運-20」、「伊爾-76」、「運-9」共3型11架運輸機,向武漢運送軍隊支援湖北的醫療隊隊員及大量物資。這次中國空軍運輸機大規模出動,最大的亮點就是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首次正式亮相。網上關於這次「運-20」出動的文章已經很多,筆者在此不多贅述,以下文章僅對於這次「運-20」的行動淺談幾點:

現時西部戰區某空軍運輸機師裝備大約11-13架運20,照片中至少已出現8架,還未計鏡頭後方的。由是可見,對於新裝備而言,妥善率不低。(網絡圖片)

「運-20」抗疫「高光時刻」

首先,由於解放軍第一批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時,空軍派出的是「伊爾-76」運輸機執行任務,而國產的「運-20」並沒有出動,當時網上就有對「運-20」的質疑聲音,今次「運-20」的出現打消了這種質疑,讓軍迷們叫好連連。這次援助武漢的行動「運-20」可以說接近實戰了:從接到命令到原駐地轉場到第三方,接送人員和物資再飛赴武漢,幾次飛行任務都表現得幹淨利落,作為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款大型運輸機,「運-20」的表現可謂優異。

運20動態圖。(網絡圖片)

其次,在這次行動中,「運-20」的數量和標誌在解放軍隊伍不斷壯大,從新聞報道中露面的「運-20」的編號來看,在空軍裏最少已有11架「運-20」,按照一個團6架的編制來算,這說明目前「運-20」在解放軍內部裝備了最少兩個團。從最早駐四川邛崍基地的解放軍空4師一個團,到現在新增了駐河南開封基地解放軍空13師一個團,亦說明「運-20」已經在軍隊裝備裏全面開花。按照現在五大戰區,未來解放軍的每個戰區,應該配屬不少於一個裝備「運-20」的空軍運輸機師。

最後,從這次行動來看,部隊對「運-20」的操作和使用也已經成熟。從2016年「運-20」完成全部試驗正式列裝部隊起,滿打滿算不到四年時間,空軍能夠大規模的在軍事行動中使用「運-20」,也說明了「運-20」飛機的成熟度很高。按全軍目前僅有兩個團滿配12架來算,一次行動能出動11架,出勤率絕對是優秀的,側面也說明「運-20」的設計是成功的。

安東洛夫AN-70,是性能十分強悍的中型運輸機,90年代-後期甚至曾成為歐洲次世代中型運輸機的候選機之一。2000年代早期各大前蘇聯系的設計公司都面臨缺錢倒閉的惡劣經營形勢,故積極尋找與各國合作機會。安東洛夫也深度參與了運20的早期設計,所以也向中國推介了AN-70的貨艙及機身設計。另留意前登機門的構造。(網絡圖片)

 

運20的傘兵艙門沿用俄式的登機梯。有一說指由於俄系運輸機機組也要指揮與協調貨物裝卸工作,他們主要是由貨艙跳板直接進入機內的。(網絡圖片)

「運-20」尚不適應簡易戰場任務?

講完「運-20」在這次行動中表現優異的一方面,接下來筆者想談談「運-20」在此次行動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

其一,「運-20」在人機工程方面還是有改進的地方。第一次執行飛武漢的任務時,從央視的直播視頻上,筆者見在飛機著陸後,一段時間內飛行員沒法下飛機,一直等到機場工作人員拿來梯子,顯得比較麻煩。這點上美國的「C-17」運輸機做得就比較好——它直接在前艙門處設計了一個折疊式的樓梯,飛機降落停穩後打開艙門可以直接下飛機。

C-17的上摺式登機梯,早在C-130A時就有,不過C-141卻沒有採用。這可能和C-141較專注於空降師及其相關物資運送有關。(網絡圖片)

 

這種架梯子的活屬於機場地勤的任務,在軍用機場肯定都有的。而這次「運-20」執行任務飛的是民用機場,民用機場習慣用登機雲梯,但很明顯登機雲梯高度不可能用於「運-20」。另外筆者猜測,就是目前裝備的這批「運-20」不太適合執行飛赴野戰簡易戰場的任務。目前解放軍海外飛行任務不多,都是在國內軍用機場執飛。而美軍不同,他們的士兵要似「空中飛人」般執行任務,在很多戰爭地區的簡易機場起降,因此這種自帶樓梯的艙門成為了美軍飛機的標配。其實不單運輸機,就連美軍的戰鬥機也都有自帶的樓梯。不過這也不算是什麼大問題,就「運-20」前艙門的高度來講,緊急情況下飛行員自己跳下來也沒事,何況以中國的技術水平來說,制造這樣的艙門樓梯完全沒有問題,這可以算是此次行動中「運-20」暴露的一個小小瑕疵吧。

編按:和作者理解似乎不一樣,除AN-124外,所有可以用於大規模跳傘的俄系運輸機,前艙門都是沒有上摺門梯的艙門右開設計,作用是傘員跳傘時提供最大的保護:傘兵跳傘時可以用來擋風,保證傘員往下跌,上摺式登機門反而會對傘兵構成危險。由於中國傘兵師承俄系,加上早年戰略空軍也是建基於購入的IL-76,訓練及教範也是以俄系為基礎,所以繼續採用這設計就不奇怪了;另一方面,西方系的C-141前艙門也只是用臨時安裝的登機梯。(網絡圖片)

 

其二,此次「運-20」在執行任務後,網上鋪天蓋地的贊譽之聲,但是慢慢表揚得多筆者也覺得有點變味了。各種「超越、碾壓、領先」的聲音逐漸在網絡上成了主流,講得好像「伊爾-76」、「C-17」這些飛機已經遠遠落後於「運-20」。

拜先進的翼吹氣原理所賜,C-17有非常強悍的短場起降能力,不過代價是機翼要附加耐熱鈦金屬層,維修及檢查需要進一步增加。(PS,這是航展所拍,C-17應該沒有裝載貨物,所以會較輕,起降性能更強)

 

對此筆者是不認同的。雖說「運-20」在起飛重量和載重方面確實優於「伊爾-76」,但是作為後發研制的飛機,「運-20」大量使用了各種先進材料和新的氣動方案,性能優於「伊爾-76」是正常,但要話全面碾壓就有點言過其實。最起碼兩種飛機目前使用的都是同樣的「D-30」系列發動機,在發動機一樣的情況下很難說「全面碾壓」。

動力系統上,運20仍仿佼IL-76的設計,但翼面改用了超臨界翼面設計,用以提高升力及減阻。(網絡圖片)

 

至於「C-17」就更談不上超越:單一個大涵道比發動機,就是目前「運-20」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當然「運-20」憑借著後發的優勢,在氣動和材料方面領先這兩種飛機還算說得通。而從數量看,「伊爾-76」和「C-17」在俄美兩軍中的裝備數更是遙遙領先「運-20」。

其三,這次「運-20」的行動後,不少人都看到了大型運輸機對中國的重要性,也發現了目前中國大型運輸機數量少的現實。因此,不少文章在呼籲增加「運-20」生產線的同時,也在呼籲國家加大采購的渠道。比如,有文章發現烏克蘭有大量剩餘的「伊爾-76」和「安-22」大型運輸機閑置,於是呼籲國家采購。

AN-22是今日廣體重型軍用運輸機的始祖,運力達80噸,前幾天剛過55歲"生日"。雖然C-5型只比它只遲幾年出現,但AN-22一直以來都沒什麼升級改進,航電異常老舊,和C-5相比差很遠,且機體壽命已非常老,基本上已沒有作為二手貨的價值。(網絡圖片)

 

但是筆者認為,這幾十架飛機基本已無利用價值,買回來只是廢鐵無疑。這批飛機最晚的都是1970-1980年代生產,壽命都在40年以上。況且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接收了這批飛機,對它們的保養維護基本為零。不久之前烏克蘭方面就曾以4萬美元的單價,向國外客戶出售了2架不帶動力系統的「伊爾-76」運輸機,以這個價格就出售,可以說烏克蘭的這批運輸機大多數不具備翻新的價值。

烏克蘭處理不再操作的IL-76,基本上是丟在機場附近不用的停機坪或滑行道上,任其锈蝕。這情景幾乎和前蘇聯解體後十幾年的情況一樣。(網絡圖片)

 

中國從大飛機設計制造的門外漢,到現在可自行研制出「運-20」,主要是因為中國有一套強大的工業體系做支撐。雖然現階段「運-20」綜合戰技術性能已算優秀,但它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完全體,畢竟發動機目前使用的還是進口的「D-30」系列。

裝上渦扇20的運20大比例模型,以及試飛中的閻良試飛院IL-76空中引擎測試機,左翼內側引擎正是渦扇20。現時運20所採用的主要是D30KP及國產渦扇18中旁通比渦扇引擎。(網絡圖片)

 

當然,國產的大涵道比發動機已經在實驗中。也被军迷拍到新发动机试飞的画面。可以预测,一旦完成国产发动机的安装,未來「運-20」一定不是大家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那也将是解放軍戰略空軍的新起點。

各國中重型運輸機性能對比圖。(留意,YC-14及YC-15嚴格來說是運輸機驗證機)。(網絡圖片)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02-2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