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張競﹕中國模式在非洲——是「體」還是「用」?

2020-05-04 13:50:43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5月1日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C: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發表以《中國與非洲的接觸:一種替代治理機制的基礎》(China’s Engagement with Africa:Foundations for an Alternative Governance Regime)為題之研究報告,依據該報告內容文字指稱,中國大陸政府已將非洲各國視為輸出其政治與經濟治理理念之試驗場。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徽章(網絡圖片)

而且該報告更強調:「通過培訓和接觸政黨、銷售先進的數字監控技術和施加媒體影響力,中國致力於向非洲國家推廣其在一黨專制統治下國家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同時《美國之音》在轉述報道該報告時,更指「非洲正迅速成為意識形態和國際治理模式相互競爭的競技場。通過在非洲各主要地區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中國的參與已經擴展到整個非洲大陸。」

其實若是檢視由美國國會立法通過,所設立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之法定職能,其實完全就無法與中國大陸在非洲所作所為能夠扯上任何關係。但是該委員會高層主導者曾經多次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針對中國大陸在非洲所具備經濟與外交影響力發表過國會證辭。

同時本年1月17日該委員會更公開針對中國大陸在非洲之經濟利益徵求研究提案(Request for Proposals on China’s Economic Interests in Africa)。時過數月,如今公開發表本份報告,很有可能是獲得學術界相關研究人士奧援,由研究提案者執筆,才轉化變成該委員會所背書之研究報告。

中國在非洲影響力增加令美感焦慮

其實針對此份報告,可以看出美國對於中國大陸在非洲影響力成長之焦慮感,而且此種思維與視角,其實是從「華盛頓共識」(The Washington Consensus)「北京共識」(The Beijing Consensus)兩項意識形態思維角力與競爭所衍生而成。所謂華盛頓共識是起於1989年時,由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學者針對拉丁美洲和東歐國家所提出之整套理論,但有許多政治評論家認為此種意識形態主張,其實暗藏著美國企圖支配歐洲和拉丁美洲經濟之政治手段。

此種思維觀點嚴重影響到日後國際金融組織對於開發中國家之協助經濟發展之融資貸款,或是當這些國家面對經濟動盪時之經濟紓困解救方案。甚至此等國際金融機構還提出許多政治與經濟改革措施,作為提供相關貸款或是援助條件;其中包括實行緊縮政策防止通貨膨脹、削減公共福利開支、金融和貿易自由化、統一匯率、取消對外資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以及國有企業私有化、取消政府對企業的管制等項干預貸款國家內部經濟與政治結構化之要求。

開發中國家在金融風暴後,認為隨著華盛頓共識所提出政治與經濟體制要求,其實是包裹糖衣的毒藥。(網絡圖片)

但此等作法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等國際金融組織支持下,針對包含非洲各國在內之開發中國家,經過實際運作後,卻因後果相當嚴重引起極大爭議。特別是經過次貸危機以及數次國際金融風暴後,開發中國家本身處理金融風暴表現無能,更讓開發中國家認為隨著華盛頓共識所提出政治與經濟體制要求,其實是包裹糖衣的毒藥,只是替西方資本家打開經濟入侵開發中國家大門,致使華盛頓共識在西方世界都在廣受負面評價下無疾而終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具有普世價值

當華盛頓共識信用破產之後,美國媒體工作者拉莫(Joshua Cooper Ramo)以「北京共識」(The Beijing Consensus)為題出版專書,依據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之經濟發展軌跡,提出分析指出中國大陸此等改革開放政策運作過程具有普世價值,足供其他開發中國家參考運用,因此讓西方開發中國家深感不安,深怕因為開發中國家接受北京共識內所顯現各項思維觀點後,將會顛覆西方世界在拉丁美洲、東歐以及非洲之意識型態指導地位,更會奪取其對前述地區開發中國家之政治指導領航權。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運作過程具有普世價值,足供其他開發中國家參考運用。(網絡圖片)

由於北京共識與「中國模式」(China Model / Chinese Economic Model)在西方國家學者眼中以及媒體報道上,根本就是一體兩面同樣理念,因此每當西方國家覺得其在第三世界氣勢下滑,在政治與經濟政策上無法繼續頤指氣使之際,就會感受到由於中國模式存在,使其原先所具備之優勢特權地位因此動搖,因此才會不斷透過媒體報道以及學者論述,不斷發動輿論攻勢,運用負面訊息希望能夠讓當事國不再追隨北京發展模式,重新受到西方世界指引其政治經濟發展道路。

中國模式是西方歸結出之統稱概念

所以西方世界若是認為中國模式是由北京積極倡議與推動,恐怕真是誤解其中真實樣貌,而且在詮釋與論證上,將發生反客為主之謬誤判斷。最重要的是所謂「中國模式」根本就不是北京所抱持之政治主張或外交政策,而是西方世界知識界依據實際觀察政治經濟運作現象,所歸結出之統稱概念。

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具有不干預他國內政之外交傳統政策,所有對於第三世界國家外交政策所搭配之經濟發展投資方案,絕大多數都是在商言商,至於經濟援助或是教育支援及交流,根本亦無任何總體性之策略方案,只是希望透過教育訓練與交流方案,建立各個對象國之人脈關係,便於未來企業能夠走出去,商品能夠順利賣出去而已,並無任何重大國際權力政治之野心與權謀可言。

西方國家依據本身殖民歷史經驗,見到他國經略非洲市場,總是認為會再走回其帝國主義擴張紀錄相當不堪之殖民道路,但卻未能看出中國在東亞歷經盛世多回,但卻從來就沒有到異邦開疆拓土之殖民野心。最重要的是非洲各個當事國僅將中國模式或是北京共識,當作經濟發展策略運用上之師法對象,但對於北京黨政體制或是以黨領政運作方式,倒是完全沒有加以抄襲興趣。

非洲採中國模式是在「用」的層次

換言之,非洲各國本身是將北京共識內之中國經濟發展策略,當作可學習之「用」,以便加強國家治理(governance)效能,但是對於如何維持本身統治(ruling)體制,其實完全不擔心會走上北京同樣道路,此因儘管北京不斷強調本身體制之優越性,但並無興趣去其他國家強行推銷其本身政治體制;講得再明白些,其對於港澳與臺灣都在強調「一國兩制」政治體制方案,怎有可能跑到非洲大陸去推銷其政治體制呢?

假若西方國家學者與媒體不能看出非洲各國在採行中國模式時,本身在取捨上具有完全之主導權,而且完全只是維持在「用」的層次,根本就與「體」無關,難怪西方國家針對中國大陸經略非洲時,其經濟政治影響力提升,所不斷發送之負面評價,完全就無法獲得非洲國家當權者認同,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於未曾從當事者視角來理解整個問題真相。

 

作者張競先生簡介: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著述文稿課題廣泛,獲得讀者極多迴響。

發佈於 博評
By 2020-05-0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