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從美艦大量染疫談艦艇防疫管控

2020-10-18 11:45:29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編按:航母列根號。航母與潛艇一旦染疫,相對其他軍艦更容易散播,因為航母居住密度較高,潛艇則長期處於海中,很少換氣,兩者都令疫症較易傳播。(美國海軍圖片)

今年春季美國航艦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與驅逐艦基德艦(USS Kidd, DDG-100)爆發嚴重新冠肺炎疫情,當時整個應變處置以及相關人事因此波動受到全球矚目。更有另艘航艦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 CVN-76) 跟進,緊接著亦爆發出疫情,但情況相對輕微。隨後美軍被迫以維護軍機保密安全為理由,開始管控訊息,讓外界不得而知美國軍方疫情感染擴散實際狀況。

但美國《海軍時報》10月10日報導指出,美國海軍軍令部部長(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吉爾迪上將(Admiral Michael M. Gilday, USN)在九月時曾向致函艦隊表示,目前在美國海軍艦艇當中,已有190餘艘艦艇曾經發現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相對於目前實際用於服勤部署總計296艘艦艇來說,高達65%美國海軍艦艇都出現過疫情,只是程度高低有所不同。

編按:基德號是美軍第二染疫最多的軍艦,同樣也是船員四月開始發病,在轉移患病船員及經過兩個月清洗作業後,才於6月回到崗位,不過只被派往南美西海岸執行緝拇任務。本艦兩星期前完成部署並返回母港,將開始大修。(美國海軍圖片)

消息傳出後,儘管媒體報導看起來文字相當聳動,但對於美國海軍成員來說,卻並未產生嚴重心理衝擊,其實是具有許多嚴肅理由,才會讓美國海軍高層願意透過軍中媒體公開揭露此等統計數字,並且在後續透過正式發言體系,進一步證實前述艦艇包括海上執勤以及在港整備兵力,但卻強調其中並無任何嚴重到像羅斯福號航艦或是基德驅逐艦相同程度之疫情。

編按:雖然美國海軍人員感染者過萬,但不少是陸上人員例如船廠工人、後勤維修或文職人員,或在港待機 / 維修在陸上兵舍居住的艦員,甚至乎是返鄉探親的人員。由於接觸外面的機會多得多,自然也易感染新冠肺炎。(美國國防部圖片)

不過依據當時媒體報導,美國海軍曾感染者高達10585員,其中不乏高階官員在內。但是吉迪爾將軍指出其中約有35%係症狀輕微,甚至毫無症狀;儘管其本身強調檢測察覺無症狀感染者最佳手段,但在此同時又承認檢測資源並不足夠,未來在流感可能爆發季節來臨時,情況將會更加嚴重。

其實就美國海軍身為執行全球性作戰任務與相關勤務之海上武力來說,面對國際社會不同地域流行疫病,確實就是家常便飯。人類開始透過大洋航行遠赴他國已有多個世紀,海員以及艦船在異邦感染疫病,經過適當檢疫程序,人員接受隔離治療,艦船進行清除消毒,早就依據豐富歷史經驗,更曾經因此付出過大量寶貴生命做為學習代價,建立各種既定作業程序。

編按:基於空間有限,很多軍艦的輔機艙或其他非引擎室設施都非常擠迫,莫講消毒,連平常維修都極為困難,部分位置甚至要等大修並拆掉某些機器、管道才能進行保養。圖為一條拆毀中的前蘇聯戰略核潛艇。(網絡圖片)

海軍艦艇由於其構造特殊,再加上配備裝備系統與武器裝備,其實就艦艇清除消毒作業來說,總是要翻天覆地大費周章。所以若不是真正爆發嚴重疫情,基本上都很難下定決心,進行徹底清除消毒作業。

特別是要將艦艇上所能夠分離下卸物件,諸如小艇、救生筏、工作車輛與器具,其中更必須進一步包括承儎貨品、儲備食物、乾糧以及料配件在內,完全從艦艇上移除下卸清理,確實是要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因此才會讓艦艇指揮官本身與其上級,在得知艦上有成員罹患疫病時,難以決定是否要下卸所有物品,進行完整清除消毒作業。

艦艇進行清除消毒作業,必須兼顧採取積極手段清除與消滅病原體,以及儘量運用消極手段排除適合病原體繼續存活空間與環境條件,運用隔離時間讓病原體在不利環境條件下自然死亡;唯有雙管齊下才能達到徹底清除消毒標準。除前述可下卸物件必須在岸上進行消毒清除外,油水艙間更必須檢查油料與飲用淡水是否亦受到汙染,病原體能否在其中存活,然後決定是否亦須下卸或是排出,以便後續清除相關艙間進行消毒。

在此必須提醒,艦艇針對防疫作業進行清除消毒所使用之特殊化學藥劑、一般清潔劑以及紫外線殺菌燈,必須依據艙間特性、無法拆除之固定裝備、以及清除消毒作業器具是否會產生作業死角而定。至於是否要拆除外部蓋板以及操控面板,甚至在必要時拆除內部線路板與機件,其實就要看所使用清除消毒方式而定,假若清除消毒藥劑能夠充分噴灑,讓濃度足以殺死病原體,事後亦可順利發散,不至於殘留產生副作用,其實就可以降低作業負荷,不用搞到人仰馬翻地步。

編按:船上典型抽風與過濾系統。由於軍艦需要三防,類似抽風與過濾系統也可以抽進更多空氣並進行過濾,然後將軍艦內部變成正壓房。在消毒期間,正壓房可幫助將積聚的化學物與氣體排出艦外。(網絡圖片)

其實像輪機艙間本身就會產生高溫高熱,病原體本來就難以在該處存活時,就可以考慮降低清除消毒作業密集程度,但是對於某些適合病原體長期存活與滋長之溫床,諸如輪機艙艙底積水,甚至特定通風系統扇葉與接線箱等組件,或是結構複雜容易藏汙納垢之結構基座與梁柱,自然就是清除消毒重點。

編按:艦內抽風系統的基本運作原理,不過管道與抽氣扇葉也容易積藏病原體,有時也會變成傳播病毒的好工具。(視頻擷圖)

原則上清除消毒作業都要儘量選擇副作用較低之化學藥劑與清潔劑,以免因為消毒藥劑殘留衍生其他問題。艙間消毒前管制通風管道,將病原體阻隔在船艙內特定區段,亦讓消毒藥劑能夠保持足夠濃度殺死病原體。但當依據消毒程序達到所需時間後,就必須開啟通風讓消毒藥劑發散清除,隨後再派員進行艙間基本清潔作業,擦拭人員可能接觸部位,如此才會確保藥劑殘留不會產生人體危害。

編按:對於船艦暗角消毒而言,新的噴灑工具可能有助消毒。圖為香港科技大學新聞發的噴灑機,可噴出更闊更薄的水霧,足夠破壞病毒之餘也很快揮發掉。(網絡圖片)

所以最理想狀況是艦艇上所有人員都能夠離間暫時移住陸上營房,同時在各艙間進行消毒清除;而將人員保持進駐艦艇,安排艙間分段進行清除消毒,實在是沒有辦法時之妥協選項,如何避免產生疏漏與再度擴散感染,更是讓人頭痛無比。

編按:一條冷戰時期英國核動力潛艇的魚雷室,管道與機電設備橫集,消毒其實更為困難,尤其是清潔時有可能損傷各類電機或電閘開關,更可能造成危險。(英國帝國軍事博物館圖片)

其實艦船上各個管系與管道清除消毒作業,才是最難以處理項目;其中不但包括海水、淡水、給水、汙水、甲板排水、蒸汽、高壓空氣、燃油、潤滑油以及通風與抽風管路系統,還要加上運輸戰機、裝備、物料、彈藥、食材與餐飲等各式各樣之升降機與輸送器管道。

儘管有些管系病原體絕對無法在其中存活,因此可以直接挑過不必處理,但是包覆管路系統構成夾層或艙間隔堵壁上之隔熱棉,就算並未破損,表面還是要加以清除消毒。但是有些管路系統內部卻是最適合病原體聚集生存滋長環境,那更將是關鍵重點。

編按:軍艦的廁所與排污系統其實是最易儲積細菌病毒的地方,而且清理不但麻煩,更有可能沼氣中毒。這十年來海自其實有兩次類似的事故,出雲號2017年9月清理排污管道時發生過事故,11名官兵要送院;更早的2010年6夕霧號護衛艦廁所排水故障導致釋出大量沼氣,其中一名艦員更中毒身亡。(網絡圖片)

就目前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在糞便污物中存活,進一步擴散造成感染,因此艦船清除消毒期間內,必然要將整個汙水系統徹底清理,從其中所排出糞便排泄物,更要提高警覺加以收集處理。

雖然俗語是說久病成良醫,但其中最重要關鍵是在於能否累積經驗,並且從中歸納出病原體傳播之通則,然後再採取適當對策加以管控。但是從美國海軍大量艦艇普遍出現疫病患者,但卻未在特定艦艇上再度產生嚴重爆發疫情,美國海軍顯然是在疫情管控獲得相當進展,特別是其高層並未迴避問題諱言狀況,願意對外發布訊息,這對管控疫情政策來說,應當算是正面態度與展現自信,千萬不要錯誤解讀成美國海軍戰力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0-10-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