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陳景祥:中美進入軍備競賽

2021-02-10 13:22:20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10 13:35:14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2102101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2nd Class Rob Aylward/美國海軍圖片

拜登上場之後,會對北京採取什麼政策,是當前全世界都關注的熱點。中美對峙,香港難以置身事外,京官明示要由愛國者治港,稍後在3月召開的人大政協會議,相信會宣布未來「政改」的框架,徹底清除反對派出體制之外,杜絕西方尤其美國的影響力。

外交潛台詞:中美仍可合作

至日前為止,拜登尚未跟習近平主席對話,明顯是尚未能為中美關係定調;但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拜登已明確指稱中國是美國最主要競爭對手。過去是美蘇競賽,如今是中美,兩個大國是否正一步步走向「修昔底德陷阱」,最終要分出勝負?

美國時間2月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正式通話,布林肯以強硬姿態,強調美國繼續在新疆、西藏、香港問題上,維持人權和民主價值觀。

中方的表態溫和得多,楊潔篪重申中美關係發展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利益,也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繁榮;但楊也表明,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香港、新疆、西藏等事務均為中國內政,不容外部勢力干涉。

外交官腔背後的潛台詞,是雙方縱使在多個問題上有分歧,但仍然可以合作,正如拜登也曾經在美國國務院的演講中指出:當與美國利益相符時,美國願意與中國合作。

軍事緊張氣氛升溫

外交上出現緩和迹象,但另一邊軍事上的緊張氣氛正在升溫,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上周穿航台灣海峽之後,駛經西沙群島附近海域,展開「航行自由行動」,是拜登上台之後,美國軍艦首次在西沙海域展開航行自由行動,向北京展示軍力。

不少人認為,中美爭霸終須一戰,打是免不了的!然而美蘇冷戰年代,雖然軍事上幾次到了戰爭邊緣,最後都能化解收場,真正打起來的都是「代理人戰爭」,美蘇在背後操盤、戰爭在第三國發生。

史家「共識」,美蘇沒有打起來,是因為互相阻嚇(deterrence)成功,雙方都有龐大核彈庫,一場大戰隨時毁滅全球,誰都不願見到這個結局。中美之間的「主戰場」本來不在軍事而在貿易,兩國雖不時出現摩擦,但貿易摩擦產生的緊張氣氛,畢竟遠低於軍事對峙。然而,近年情勢驟變。美國的主流媒體都認為,中國正全力發展海軍和導彈,要在台灣周邊海域、西太平洋和南海挑戰美國。中美之間,其實已經開始了一場軍備競賽。

最新發展,是中國軍方積極開發被稱為航母殺手的極音速(hypersonic)導彈,希望可以改變戰略平衡,特別是針對高速度航行的美國核動力航母,反制美國在中國周邊海域的軍事壓制。

《珍氏防務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1月20日的文章中引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NASIC)報告稱,中國正在增加部署更多能夠打擊美國的核武器。報告稱,中國正在擴充導彈部隊,增加能打擊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上核彈頭的數量。

中國有實力抗衡 但有長遠隱憂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Charles Richard, Head of the US Strategic Command, STRATCOM)在美國海軍研究所期刊今年2月號的一篇文章中指,不能低估北京的挑戰,如果不加以遏止,大國危機或衝突的風險會加劇,美國與中國及俄羅斯「真有可能」(real possibility)爆發核衝突。

軍事競賽是一場消耗戰,當年蘇聯之敗,是敗於投入太多資源在武備開發,經濟實力無以為繼,蘇聯人民生活無法改善,最後導致蘇共垮台。今時今日中國經濟實力強大,有足夠資源應付軍力擴張,跟蘇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論經濟和軍事,美國的優勢都不是一面倒,中國有足夠實力與其抗衡。

但是,如果軍備競賽長期化、常態化,對中國來說將會是一項沉重負擔。長遠來說,如果人民幣未能全面國際化,中國不能像美國般利用美元「長印長有」的優勢,軍費負擔將成為中國的一項隱憂!

圍堵與思想戰線 美國重施故技

美國當年對付蘇聯,除了藉軍備競賽拖垮蘇聯經濟,還有另外一手,就是圍堵蘇聯的擴張,以及加強對共產主義妖魔化。圍堵是以美國為首領導自由市場民主國家共同發展,令人民得到的物質享受能遠超蘇聯和它「統治」的衛星國,以顯示美國和民主世界的優越性。

思想戰線上,就是以「善惡二元論」,把蘇聯視為萬惡之源——專制、獨裁、暴力、高壓,是自由民主人權的最大敵人。現在看來,華府正在重施故技,一手建立印太同盟、強化五眼聯盟和日韓合作,拉攏東盟、游說歐盟,建立最廣泛的反華陣線,並且在新疆、香港、西藏、台灣等問題上把北京塑造為反對民主自由、壓制人權的專制政府。

對付蘇聯的套路能否再次應用在中國身上?沒有人可以提供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美爭霸將是一場馬拉松競賽,中國無法迴避。

從最極端的可能性推測,美國還會使出當年對付蘇聯的手法——為了阻撓對手崛起,美國會質疑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公開支持台獨、疆獨(西藏並無要求獨立,只要求「一國兩制」)、港獨,並可能暗中訓練和支持分離主義叛亂分子,甚至令北京陷入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華府在新疆問題上已經拉上中國壓制伊斯蘭教徒;)。

中國宣傳戰取得一定成績

中美對峙發展到現在,上面的極端情况已經不能排除,香港在風眼之中,也要做好最壞打算,特別是金融市場,美國應該深知香港是向中國內地輸送大量資金的地方,這正是蘇聯當年欠缺的優勢,如此重要的「戰略目標」,華府怎會輕輕放過?

汲取蘇聯的教訓,北京對於中國「制度優勢」的宣傳戰全面鋪開,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績。《紐約時報》中文網1月25日刊出文章〈北京如何把新冠悲劇變為「中國優勢」〉,觀察非常獨到,文章指:「一年前的這週,中國共產黨正處在數十年來最大危機的邊緣……一年後,中共已絕對控制了敘事。按照北京的說法,武漢不是中國弱點的證明,而是中國優勢的寫照。」

配合國情 香港政制難避「大手術」
雖然中國堅持全球化、繼續保持開放、擁抱國際規則和秩序,但美國對華政策步步進逼,令北京跟西方世界的分歧愈來愈深,為了顯示「制度自信」的決心,以示國情跟西方主流不同,中國將會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香港置身在這股大氣候之中,政治體制來一次大手術以配合國情發展,看來已是無可避免。

 

註:上述分析可參考Graham Allison, 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中譯本《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頁283-292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1-02-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