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解析共軍班公湖守備陣地

2021-02-22 23:12:20 最後更新日期:2021-02-25 15:07:06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QQ4TA2月14日的撤兵協議規定中印雙方都撤出班公湖的「手指地帶」及南岸部分地區,圖中在南岸熱欽山口前線的解放軍裝甲部隊(估計全部共一個合成裝甲步兵營,有99A型坦克、88A型坦克及04A式步兵戰車)。除部分模組化的兵營外,還有兩個似乎可供將甲車輛維修的營帳。(Youtube擷圖)

 

中國大陸與印度就降低邊界緊張情勢達成協議,雙方各自就班公湖畔所進駐陣地向後撤離,讓雙方部隊獲得地理間隔,以免因為實體接觸再度爆發衝突事件。但是解放軍除在撤軍過程中,藉由展示人員裝備動員、行政運輸、戰術機動以及運用工兵機具拆除陣地工事與臨時營地,以便復原地形地貌能力外,更讓外界看出共軍在班公湖地區對峙過程中,陣地建設與經營之認真程度,充分發揮戰略嚇阻威懾效用。

taian ta4410撤離前線防守陣地時,解放軍亦利用接近200架軍用拖車將坦克及相關重裝備帶走,亦顯現解放軍的重型調運能力更為出眾。圖為調運99式之類重型坦克的泰山TA4410型拖車。(圖片來源:Military Today)

 

解放軍與印度軍隊在班公湖畔各自推進建構陣地,形成對峙緊張態勢,其實整個過程都受到地形地貌嚴重限制。班公湖水際線受到各個不同山脈地形垂直切入其中,因此被各方以「手指」稱之,並且分別賦予編號以資識別各個山脈地形。基本上雙方軍隊都是利用班公湖畔所建構臨時道路向前推進,而所能用來建構防禦陣地與臨時性營地,以便作為部隊進駐所需生活設施之地點,都僅限於各個手指相互間,受到千百年來湖水沖刷各個山脈所形成之狹長狀沖積地帶。

56c70d4bly1gi0fjp1pszj20ow0dwayh編按:班公湖地區有點像古希臘的溫泉關,周圍都是高地,只有沿湖小路可走,大部隊通過與機動能力十分有限。故解放軍在手指4至8區的工事,主要是前線防禦工事,主要防禦對方陣型以奪取前線據點為目的的一次性大規模突襲。(圖片來源:連結)

 

原則上此等地形態勢在各個手指間相對較為寬廣,但在各個山脈與班公湖水際線交會處,就會極度狹窄,成為一面向湖另面向山之隘口狀地勢,對於部隊兵力展開與戰術機動來說極度不利,因此就會對守備部隊來說成為有利地形。儘管如此,在地形相對較寬廣處,共軍還是積極構築陣地,並在陣地周邊建設駐軍營房以及車輛集用場,以利支持前進守備任務需求。

此種兩面分別直接對著湖面與朝向山脈之狹長型地形,基本上都是易守難攻,此因側翼所具備不利地面部隊戰術機動之險惡地勢與湖面,讓採取攻勢部隊兵力,無法對敵形成包圍或是迂迴,僅能藉由正面攻擊與突穿防線兩種攻勢戰術,因此大量簡化配置守備部隊防禦兵力與建構陣地之複雜度。

 QQ2位於中印邊境中線的日喀則軍分區5592前線哨所,其以強化戰壕、厚鋼管及艾斯科防爆牆所組成的一組半地面防禦工事。除非是大型榴彈砲直接命中,否則抵禦迫擊砲或砲彈破片攻擊的效果很不錯。相對而言,印軍更多是用大塊岩石及沙包組成前線哨所,且火力點相對更為暴露……(圖片來源:YOUTUBE擷圖及新浪軍事)

 

接下來就要談到陣地配置;基本上依據解放軍軍事術語定義,【陣地】是指「為遂行作戰任務部隊、分隊、單兵佔領或準備佔領並構有工事的位置。如既設陣地、臨時構築的陣地、進攻出發陣地、防禦陣地、砲兵陣地、導彈發射陣地等。是部隊作戰的依托。」

為能理解當初解放軍沿著班公湖畔向前推進,與印度軍隊產生對峙狀況時,其係有意發動攻勢,亦或是基本上仍希望維持守勢,不願將緊張態勢升高,其實就應先辨識這些陣地是【進攻出發陣地】抑或是【防禦陣地】。所謂【進攻出發陣地】是指「部隊為完成進攻準備和發起進攻所佔領的陣地。通常選擇在靠近敵方,便於隱蔽疏散配置兵力、兵器和突然發起進攻的有利地形上。是部隊發起進攻的依托。」

Screenshot 20210224 002942 Earth編按:手指8號後方的西里札普地區,才是中國在關公湖的真正大後方。這裏營房與防禦陣地更多,甚至似乎有長桯防空導彈的發射陣地;更重要的是這裏有碼頭,若配合登陸艇之類,可以經水路運送重裝備支援前線各近岸據點,且也能部署砲艇,反擊印軍湖上部隊的威脅。(Google Earth)

 

從共軍為將機甲部隊進駐到離印軍對峙線最近之陣地,此外砲兵等曲射火力亦保持進駐在對峙線相當距離之外,顯然共軍離對峙線最近所構築之陣地,應當不是【進攻出發陣地】。再加上對峙線周邊相關地形客觀條件亦不容許大量部隊實施戰術機動與兵力展開,因此將其歸類為【進攻出發陣地】其實並不合理

若是就衛星圖像對照解放軍【防禦陣地】定義:「為進行防禦作戰而構築的陣地。分為野戰防禦陣地和堅固防禦陣地。是隱蔽部隊,殺傷、消耗敵人,完成防禦作戰任務的依托。」顯然班公湖畔各個解放軍陣地配置架構是比較符合【防禦陣地】樣態,再參照兵力配置狀況,亦應當不會產生重大爭議。

 

QQ3編按:手指6地區相信是班公湖前線最重要的防禦陣地與指揮區,外圍已有防止部隊登陸及由手指5地區東來的戰壕陣地工事,亦有各類型土牆的疑似砲兵陣地,主要營指揮中心、裝備停車處及兵營/倉庫,土牆更為堅厚且有具掩體的連接道,防守相對於同地區的印軍可說穩健得多;兩軍後撤協議達成後,這裏的防禦工事被迅速夷平,以免資敵及被印軍偷偷堪探。(Youtube擷圖)

 

rsz 1preview4d編按:單就手指地帶的臨時土方防禦建築而言,解放軍也比印度陸軍好得多,至少印軍在手指3的前進基地的戰壕、土方防禦比老解差不少,更欠缺牆包圍,工兵車輛數量也少得多。(照片來源:Google Earth)

 

此外依據解放軍將【防禦陣地】區分成【野戰防禦陣地】以及【堅固防禦陣地】兩類,吾人更可解讀出共軍之戰略意圖。【野戰防禦陣地】係指「以野戰工事為主的防禦陣地。通常臨時在有利地形上構築。有射擊、指揮、掩蔽工事,並有塹壕、交通壕相連接。」而【堅固防禦陣地】則是「以永備工事為骨幹的防禦陣地,通常以預先構築的坑道和地面永備工事為主,並與臨時構築的野戰工事相結合構成。工事堅固,障礙物配系和戰鬥、生活、防護設備完善,利於獨立作戰和長期堅守。」

因此從目前所曝光之衛星圖像來分析,解放軍在班公湖畔將部隊兵力前推進住時所構築之陣地,儘管與印度軍方對比來說相對完善,但是基本上還是要歸類於【野戰防禦陣地】,因此就可顯露出解放軍並無意長期將部隊兵力進駐在當時推進所建構之陣地位置,否則就會以更積極態度將其建構發展至【堅固防禦陣地】水準,同時亦會認真建設營舍生活設施,以便提供守備部隊更理想之生活保障,維持較高水準之生活品質。

QQ4編按:手指6地區陣地在協議簽訂後被迅速拆除,並將所有陣地和土方工事全部推平,只有戰壕陣地仍依希可見,但似乎也填上土層。基於解放軍在這區有更好的工兵作業能力,這些陣地可在短時間內重建。(Youtube擷圖)

 

此外依據共軍軍語【既設陣地】係指「預先構築的陣地。通常在預定長期堅守的地區構築。」吾人亦可從其中判斷出,解放軍在撤軍時刻意要將建構好之陣地拆除,並且儘量恢復地形地貌,其實就是表明無意在向前推進所到達地域長期堅守

不過由於受限於地形條件,班公湖畔某些共軍陣地配置狀況,其實並不算是理想;在此就要先談到【警戒陣地】:「設置在防禦陣地得前沿或側方,由警戒分隊佔領的陣地。通常在不與敵直接接觸的情況下設置。用於制止敵偵察、滲透和突然襲擊,迫其過早展開,遲滯其接近。」以及【前沿陣地】:「防禦戰鬥時在防禦前沿構築的陣地。通常由第一線連、排防守的支撐點組成,有時也指前沿營防守地域。」兩個陣地區分在班公湖畔普遍都不明顯,但由於地形條件確實不足以依據軍事理論標準定義加以配置,共軍對此亦必須依地制宜妥協上陣。

QQ4T編按:手指6至手指5之間的一處大型營地及停車處,應該是前線支援車輛及物資的屯積集散地。(Youtube擷圖)

 

同樣由於受到地形條件限制,在班公湖畔受到曲射砲兵火力轟擊可能性較低,因此觀察各個陣地工事構築狀況,其實都未曾建構許多強固之避彈坑道或是塹壕頂部防護設施,多半只是考量到來自平面之直射火力防護需求,其實就顯現出在陣地建構上,確實是相當務實地針對敵方火力威脅,做出最具效益之應對處理配置。

ubup1bsg chinese construction activity pangong 625x300 09 September 20去年9月進行大規模工程的手指5地區。根據最新一張由路透社獨家持有的衛星圖顯示,除有兵營 / 倉庫外,還有泊軍車的地方及疑似火砲陣地(方形)。由於剛好有高山為傍,受曲射火砲射擊的機會較細。基於沒多遠的手指4地區已是中印主要對峙點,這小陣地起著重要的前線支援工作。在雙方共同脫離對後,這臨時陣地已在短時間內被工兵部隊夷平。(圖片來自2020 Maxar Technologies)

 

總而言之,陣地編成必須依據兵力、火力、地形、工事、阻絕設施以及偽裝等六大要素,但是當加入思考客觀戰場環境與敵方威脅狀況等要素後,守備部隊就必須依據人員勤務負荷,研擬出最能產生安全保障之陣地規劃安排,而不是拘泥於軍事理論與標準定義,唯有活用軍事準則,才會提出戰場最佳因應方案。

gcz 112編按:解放軍以96A型坦克為基礎發展的GCZ-112戰鬥工程車(本車參俄國陸軍國際比賽,故貼上俄國旗);事實上甚至99A型坦克都有類似的工兵車;右邊為兩軍脫離協議後開上山頭拆去臨時陣地工事的"怪手"。怪手很難由後方基地跑上來半山,通常都是由運輸拖車軚運再自力跑上山的。相對而言,印軍就很缺乏類似的大型工程車輛。(圖片來自Military Today及YOUTUBE截圖)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2-2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