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邱世卿:人心惟危-再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

2021-04-01 00:56:32 最後更新日期:2021-04-04 13:14:26

1 0CZf5 1200x0編按:亨利.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台譯季辛吉)是現代外交重要理論家之一及冷戰中後期美國主要外交政策策劃者,他不只一次強調表示中國崛起是政策和歷史的必然,中美兩國在維持權力平衡上都有審視的必要,不計代價阻止大國間的直接對抗是世界運轉的底線,一個兩大強權對抗的世界不會讓人類得利只有全世界皆輸的結局。(henryakissinger.com圖片) 

 

《路透社》在27日用了一整篇的篇幅報導,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日前透過Zoom,出席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視訊會議時表示,美國必須和中國大陸針對全球秩序達成新諒解,以確保國際體系的穩定;否則,世界將重返一次大戰戰前的危險期。與其相信美國或台灣這些智庫或半吊子的名嘴,我寧願相信季辛吉對於世局的觀察。

正如同《他們不再老去》這部電影的描述,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年輕人甚至是政治家都覺得這只是像一次短程的旅行,從英國的港口到加萊而已,直到後來卻發現,短短幾個鐘頭的旅程,只是他們踏入地獄的頭一站。那些造訪加萊的英國年輕士兵中,許多人都不再老去,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看到自己老去的樣子。

QQ11編按:相比凡爾登城杜奧蒙骨堂中數十萬具無名遺骨,這班中了毒氣暫時失明的士兵還比較幸運,至少可以多活幾個月或者直接回國(如果受傷較嚴重的話)……(片段來自〝They Shall not grow old〞 YOUTUBE片段擷圖,全片都是一戰黑白紀錄片再利用數碼技術上色)

 

人類從來沒有真正從歷史中學到甚麼,因為我們習慣性的遺忘,不論是過往的悲劇還是自大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人們在想什麼?法國巴黎的年輕人正在為社會主義或是資本主義辯論,帝國的主人忙著計算從殖民地收取多少利益。本國利益至上以及不同價值觀與意識形態把人們一分為二,彼此不再溝通、合作甚至是諒解。

缺乏溝通對話,就意味著沒有彼此緩衝的空間,各種外交禮儀或規範被棄於一隅,想到時拿出來用,不想用時就成了羞辱對方的工具,最後就只剩下鋼鐵與血的考驗。

n56q0981771o48n0o22np8p83r278qno編按:一戰前的歐洲,普遍都沒有戰爭長期化、總體戰化的認知, 總以為就算有大戰都可在幾個月內結束,不會變成泥沼化的戰爭;事故他們在面對國際糾紛時更傾向以戰迫和或武力解決,而且更具侵略性。這種思想最後導致歐洲長達31年(1914-1945)的戰禍與戰爭陰霾。(網絡圖片)

 

人類科技的進步,先不論帶來多少幸福與希望,單單就彼此互相毀滅的能力上,現在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肯定差了幾個數量級。而這些戰爭技術的進步,我想最大的好處是......戰鬥人員起碼痛苦會減少,而且屍體處理起來沒有那麼辛苦,掃把掃一掃就好(編按:即燒到變灰)。

safe image編按:有人認為即使回到冷戰時代甚至熱戰,人類亦因為互相的核威懾而不會打起核子大戰來。然而因為除美俄外,其他國家核力量實甚懸殊,難保若果遇上不利局面時會使用上核武器,屆時遇有人會保證這是有限核衝突嗎?圖為駛出掩體的俄國RS-24亞爾斯機動洲際導彈發射車,俄國曾表明只要領土遭受任何彈道飛彈襲擊,由於無法承擔識別彈頭類型的風險,俄羅斯將一律以核彈還擊。(YOUTUBE擷圖)

 

我在臉書上說過很多次,當你以意識形態攻擊,對方必然以意識形態還擊,你攻擊他的產業,只是讓他國內的凝聚力更高,你以為佔據了道德的高地,但事實上是彼此的仇恨更深而已,這些都是往戰爭推進的助力。而這些推動戰爭的人都會告訴你,現在不可能會發生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倫敦、巴黎甚至整個歐洲大多數人也都是這樣認為。

戰爭不可能發生.......但是,確實發生了。

AAq44編按:成書於冷戰最高鋒時期的《銀河英雄傳說》,主角楊威利闡述了人類對自身、對後世應盡的責任。若你們希望你們的孩子能健康成長、結婚、生兒育女,然後平靜地老去,是否更應該反思自己的「理想」 / 欲望是否比下一代的存亡更為重要?(網絡圖片)

文章原刊載於邱老師FACEBOOK,輕新聞獲授權轉載。

 

發佈於 博評
By 2021-04-0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