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萊茵演習行動八十周年 看似榮光的「送人頭」?(上)

2021-05-25 13:43:47 最後更新日期:2021-05-26 11:41:17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bismarck large 57c4bd3b3df78cc16edd19eb試航中的俾斯麥號,當時還未裝上水面搜索雷達FuMO 23。德軍水面艦使用雷達是軸心國海軍中最早使用者,但其探測距離和可靠性其實仍比不上同期英美的艦載雷達,也未能作為防空預警用。(網絡圖片)

 

 

今年是二戰多項重要戰役的80周年紀念,當中傳奇性的或對世界歷史、軍事發展具決定性意義的戰役均有。而80年前的5月24至27日,可說是近代海戰史當中較具傳奇性的日子—號稱當時歐洲(甚至世上)最強大軍艦間的對決(註) 是役也代表納粹德國中比較弱勢的軍事力量——水面艦隻沒落的開端。由此,德國海軍只能潛心潛艇戰,水面艦隻在破交戰中應有的位置也蕩然無存,直到4年後戰敗投降為止。無論對軍迷愛好者還是戰史研究者而言,是役都有很重要的意義與影響。而事實上,透過此事,也可以見到作為陸權代表的納粹德國戰爭指揮系統,究竟是如何看待海軍的作用?除了破交外,就沒有其他?

 

  

德國海軍的困境與勝機:

納粹德國海軍在1935年與英國簽訂海軍噸位協議後便開始高速發展,至1939年,希特拉更確認了Z計劃,在1947年前準備增建3艘航母、9艘戰列艦 / 戰列巡洋艦,14艘重巡(其中12艘實為快速袖珍戰艦)及28艘輕巡洋艦的大型艦隊,以在未來對英戰爭中干擾、阻礙英國海軍本土艦隊行動,從而掩護、支援潛艇進行破交戰為作戰目的。

 z plan 2bbkpbZ計劃加上1939年在建中及已完成的艦艇,1947年計劃完成時德國海軍的基本規模已超越英國戰前海軍(這裏不計艦隻性能以及某些特別操作,例如P級袖珍戰艦在德國海軍中是當重巡 / 大巡 / 襲擊艦用的)。不過以德國戰前的戰爭資源,這計劃至47年能否完成1/3也是問題。(網絡圖片)

 

然而德國於同年9月開戰,不單讓計劃停擺,而且因為陸、空軍的戰爭需要,嚴重阻礙德國海軍的發展及戰爭儲備,包括燃油、兵戰訓練及資源等通通都要先讓路陸軍及空軍;更有甚者,此時海軍訓練不足的問題仍未解決。根據俾斯麥號生存軍官戰後的回憶錄所言,該艦入役後難得訓練得比較純熟的水手和初級軍官,在提匹茲號剛入役時,就被拉走大半以作為該艦及其他軍艦的補充艦員,然後新接收的新兵則是五花八門,甚麼都有,唯獨大部分都缺乏水手的經驗。

Kmsbism1940年4月10-13日的兩次納爾維克之戰,德國海軍十驅逐艦掩護陸軍部隊登陸並佔領挪威北部的納爾維克市,但因為補給船被攔截,艦隊加油緩慢並滯留在該市的狹灣內,英國海軍在兩次突擊中,成功以兩艘軍艦的代價將十艘驅逐艦與多艘運輸艦擊沉,是役德國海軍人員損失不多(因大量船艦都是被困死在狹灣內被迫自沉),卻損失了全軍22艘大型驅逐艦中的10艘。(圖片來自網站History of War)

 

戰爭伊始,德國海軍相對於陸軍與空軍而言,所受的國內外壓力相當大,海軍水面艦隻行動上諸事不順,例如遊弋大西洋數個月的斯佩伯爵號裝甲艦於1939年12月被英國海軍的巡洋艦戰隊包圍於拉普拉塔河河口,該艦被迫駛向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並最後自沉:而1940年支援挪威作戰的德國海軍,更在兩次戰役中損失1艘重巡與10艘大型驅逐艦,損失只能用慘重來形容,但戰果除擊沉一艘載了不多飛機的英國航母外,就沒有什麼突出的戰績。

A2221英國1940年6月至41年6月的損失,除冬天的損失有所下降,其他時間的損失仍相當高,同時也給英國國內食品與燃油供應構成很大威脅,由此可預見英國海軍當時壓力相當大。(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相對而言,德國海軍武裝商船及潛艇在破交戰上卻顯得相當成功,40年5月至41年5月,英國與盟國海運損失平均每月達到30萬噸以上,且當中90%都是被德軍U艇及武裝商船擊沉的。無論對英國運送兵員往各前線,還是將物資、軍火運送回本島,都構成極大的威脅;而此時德軍亦派出重型艦艇一面避戰一面襲擊不同船團,雖然戰果一般且每次都驚險萬分,但客觀上也有助引開主力船團的護航力量,為潛艇製造更多機會。

 Daeww英國海軍其中一個最大優勢,是他們有不少輕、中型航母可用,而德意兩國海軍的航母,均無法在戰爭結束前完成。圖為1942年3月地中海H艦隊的鷹號輕航母與馬來亞號戰列艦。(維基百科)

 

 

英國海軍的勝勢與危局:

相對而言,英國海軍的優勢與困境正好跟德國相反。面對德國海軍,英軍於蘇格蘭北部保持一支足夠強大的本土艦隊進行監視與拑制,與此同時分開各艦隊在地中海及其他海域,以進行護航及與軸心國海軍進行海上決戰。

至1941年3月時,雖然曾被兩艘德軍主力艦偷雞摸狗得手兩次,但在水面艦隊戰鬥中,英國對德意的軸心國海軍仍然擁有壓倒性優勢且保有制海權,例如在馬潘德角海戰就創下史無前例的夜戰紀錄,但對於運輸船團的損失卻只能勉強維持,尤其是德軍於1940年9月全面展開狼群戰術後,損失更是直線上升,武裝商船亦同樣有斬獲,此時商船的損失已接近危險水平。

 arctic convoy WWII 1200 1艦艇噸位及數量上,英國海軍當然有絕大優勢,但冰島水域、地中海及北大西洋之戰,以及頻繁的護航船團工作,均嚴重分散英國的優勢海上力量。圖為一支準備護航重要船團的英國海軍航母戰鬥群,除光輝級航母,還有多艘輕巡及重巡。(圖片來自Millitary.com)

 

另外,雖然英國本土艦隊在北海有壓倒性優勢,但1941年1月被德國海軍艦隊司令呂特晏斯上將(Johann Günther Lütjens)率領的兩條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偷偷突破丹麥海峽、把托蘭上將的本土艦隊耍了一道之餘,衝進大西洋後更擾亂了各路護航船隊,雖直接擊沉不多,但仍成功掩護周邊的潛艇部隊進行獵殺。往後他們更大搖大擺的進入布列斯特港。這「南路」配合北路的兩艘新近完成的俾斯麥級高速戰列艦及其他德軍重型艦隻,並由意大利海軍前進拑制地中海的H艦隊,本土艦隊及其他護航部隊將更分身不下,護航戰可能更加艱辛,損失更大。

Kmsbismarckactuallyhersistertirpitz ca5348 80231511941年3月正式服役且在密鑼緊鼓進行適航訓練的提匹茲號。事實上若德國海軍部多等一兩個月,到兩艦可一起共同行動,威懾力無疑可以大增。(圖片來自連結1)

 

 

至1941年5月,形勢可說更為兇險,此時俾斯麥號已差不多完成適航訓練,而提匹茲亦服役了幾個月,加上已在法國布列斯特港整備中的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鬥巡洋艦,本土艦隊形勢更不明朗;地中海的H艦隊4艘巡洋艦及兩艘驅逐艦在克里特島戰役中被德意空軍擊沉,多艘艦艇亦中彈受重創,暫時失去越區支援能力,同期不少主力艦亦在進行各船隊的護航工作。德軍主力艦隊若於此時聯合行動,英軍將要面臨兵力嚴重分散的問題。

 02 kg5 1940b約翰.托維上將與他的坐艦—本土艦隊旗艦喬治五世號。(網絡圖片)

 

 

前夜:德軍聚師不利

1941年4月初時,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海軍上將正籌劃另一次大行動-在德國海軍艦隊司令約翰·君特·呂特晏斯上將指揮下,四艘戰列艦(包括剛服役的提匹茲號)各自由哥騰哈芬及布列斯特港出發,突破偵察後便在大西洋聯合行動攻擊船團,擾亂大西洋船團的護航及分散英國兩支主要艦隊的兵力。不過各艦因受傷、機械故障、訓練未夠的問題,最後只有縮水成一艘戰列艦及一艘重巡(俾斯麥及尤金親王)的小規模行動,而且還要推到五月下旬才能展開,作戰模式也變成之前的破交戰,然後回港,還是以擾亂大西洋船團、遠程支援各處的潛艇為主。

  Screenshot 20210525 000600 Earth萊恩演習行動基本五階段:1.   由母港哥騰哈芬前出至挪威格里姆斯塔峽灣;2. 由格里姆斯塔峽灣進入北冰洋;3. 由北冰洋南下突破丹麥海峽;4. 遊獵大西洋船團;5.返回母港(回挪威或前往德國布列斯特)。圖片以GOOGLE 地圖為基礎再自行編輯。

 

 

D7CmPb希特拉與雷德爾在討論軍情(左)。雙方在41年4月時曾討論過海軍的新破交作戰,但更令人奇怪的時,希特拉並沒有告知巴巴羅莎行動即將進行,征俄行動中,德國海軍似乎也暫時沒有位置;圖中及右是海軍艦隊司令呂特晏斯上將。他是傳統海軍軍人,個人並未多受納粹思想所感染,對希特拉只會行軍禮而不是舉手禮。(網絡圖片)

 

 

這行動危險性自不然大增,一來只由一路出發,並由北海經冰島左 / 右岸(法羅群島-冰島海域或丹麥海峽)出大西洋,都會受到英國本土艦隊的封鎖,一旦接戰就很難避免不損傷,而且兩者實力相差太懸殊;另一方面,5至8月的北海由於日照時間達21小時以上,幾乎就是極畫,極容易被空中偵察發現;更加重要的是,1-3月時兩條戰列巡洋艦已先偷偷溜過丹麥海峽以發動破交戰,同一招是否能再騙過本土艦隊?頗成疑問。事實上據一些資料顯示,縱然希特拉在4月與海軍部長雷德爾上將(Erich Johann Albert Raeder)會面並討論過相關計劃時,雖然沒有拒絕計劃,他似乎仍對計劃表示相當的擔憂(此時他幾乎已全心全意於即將展開的巴巴羅莎行動,不想過多的節外生枝。值得留意的是,德國海軍此時似乎仍未知巴巴羅莎行動的存在,希特拉也似乎沒有考慮過海軍力量在巴巴羅莎行動中的角色)

 U 110Capture2行動之前半個月的5月9日,在攻擊OB313船團的戰鬥中,U110受重創並被俘,英國得到最新的、當時還未能成功解碼的新款海軍啞謎機,同時也拿到後備用的Kurzsignale密碼本。不過在萊因演習行動時,布萊切利園還在研究這兩套東西,暫未能向海軍當局提供有用情報。(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情報先機:

1941年初,因為日後眾所周知的原因,英國掌握了德國空軍與陸軍的啞謎機情報優勢,但在海軍層面上,布萊切利園(Bletchley Park)與德國海軍情報部之間似乎只能維持均勢:英國當時仍未掌握德國海軍的密碼,德國海軍情報部也只能掌握很零碎的英國海軍編碼,雙方也只能靠實際偵察也傳統情報才能確認對方的大概行動。德國空軍的遠程巡邏機在5月中前已經摸清蘇格蘭北部斯卡拍灣中本土艦隊的迎擊兵力,同時亦透過監視英國空軍第18聯隊對挪威的的偵察作業,得知英國海軍可能知道德國海軍的行動。

1136686BB英國空軍第18聯隊M Suckling少尉駕駛的噴火PR 1C高空偵察機,於5月18日率先發現俾斯麥號戰列艦的編隊於格里姆斯塔峽灣中。由於英軍的偵察型噴火有更高性能與速度,且亦能在2.5萬英尺上空飛行,令英軍更敢於進行大膽的空中偵察;相對而言,德軍使用長程巡邏機FW-200,雖有更好航程,但因為比較笨重,德軍當時也未有由戰鬥機改裝的高空偵察機,令德軍的抵近偵察能力相對不高。(圖片來自連結1NCAP)

 

但在實際情報搜集上,英軍就技勝一籌:事實上,英軍在哥騰哈芬港的內應早而通知俾斯麥號可能出港的消息,然後透過空軍密碼機的破譯,得知德國空軍在整個北海的大規模偵察作業;繼而透過在中立國瑞典情報機關中的內應Törnberg少校(他將一份瑞典巡洋艦20日下午在波羅的海目擊俾斯麥號編隊的報告),以及直接的空中偵察,基本已掌握俾斯麥號海軍編隊的實力及早期行動方向,並及時讓本土艦隊立即出航同時,布置好冰島兩邊水域的水上艦隊偵察線。這時候德國空軍下錯誤,並未有留意斯卡拍灣與雷克雅未克的英國海軍動向,當時已於21日抵達狹灣的呂特晏斯上將因而失去對英國海軍動向的先機,甚至決定在英軍未「起錨」時就起航,放棄後續的加油行動,及早出擊,這似乎為日後的作戰帶來更大風險。

 

Q113今天格里姆斯塔峽灣與當年俾斯麥號編隊停泊時情況的對比。(圖片均來自KBICMARCK.COM)

 

1941年5月22日下午22時,在高緯度日落餘暉之中,俾斯麥號的小分隊正式起錨出港,率先向北航行,迎向未來五日鋼鐵巨獸之間的惡鬥與末路……

 

註:當然,俾斯麥與胡德(尤其前者)是否算當時歐洲或世界最強大軍艦可值得商榷,再講,幾個月後這個銜頭都不可避免要更換了。

 

參考論文:Milan Vego,Naval History: Operation RHINE EXERCISE,May 18–27, 1941 (2019)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5-2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