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戰機外銷傳聞響 為何不見顧客來

2021-07-15 19:31:23 最後更新日期:2021-07-17 12:29:23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fd45429編按:最近終於傳出巴基斯坦願意購買36架J-10C的消息,此舉有可能和印方購買疾風式戰鬥機有關。(圖片來自中國軍網)

最近中國大陸戰機外銷又成為西方媒體關注話題,率先登場是由美國航太工業顧問公司Teal Group負責主管研究部門副總裁阿布拉菲亞(Richard Aboulafia),在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期刊網頁,以「為何北京產製戰機苦無市場—若無盟友,耀眼奪目武器亦將失色」(The World Doesn’t Want Beijing’s Fighter Jets—Snazzy weapons mean a lot less if you don’t have friends)為題發表分析文稿。

隨後美國之音中文版跟進,以此份文稿論述內容為基礎,繼續訪談相關學者專家,以「“鶻鷹”外銷改內用?中國戰機出口低迷揭示軟實力短板」為題,針對相同議題,刊登出狗尾續貂風格評論報導。當然此時就會有許多向來對北京抱持負面評議立場之媒體會趁機炒作,加油添醋刻意連結中國大陸戰機外銷困境與其外交政策。

 dd0a340788c2b81236106d7138883dda編按:拿FC-31鶻鷹說事似乎證明外國航空專家對這架機不很了解。就只在數年前,鶻鷹還只是一個601所的自家項目,當初造出來只是幾架發展未完成的驗證機,主要是吸引他國資金完成餘下的隱身結構改良、飛控與射控系統,難聽一點說是個吸金項目,除非某國很有需要,否則也不會斷然投入大量後續資金。這計劃一直沒有解放軍的資助(主要是因為解放軍想集中力量搞成殲20)。結果本機多年來氣動外型不斷地改進,加上解放軍開始意識到中型五代機及五代艦載機的需要,故於近年才開始投入資金。圖為氣動大改後的FC-31 2號機。(網絡圖片)

 

而在此時再度傳出巴基斯坦有意採購中國大陸殲十戰機;說實在話,殲十戰機是中國大陸戰機外銷難言之痛,儘管本身解放軍空軍與海軍航空兵都已經廣泛配備,各項構造型式與配屬裝備及武器亦不斷改進;甚至連以往被視為外銷罩門,最初型號使用俄羅斯所製造AL-31FN渦輪風扇發動機發動機,亦都透過自行發展出渦扇10發動機,再改良精進為渦扇10A型發動機,但就是打不開國際市場。

殲十外銷傳聞對象極多,媒體報導過巴基斯坦、孟加拉、北朝鮮、塞爾維亞、伊朗、阿根廷、緬甸、奈及利亞甚至還要再加上埃及與馬來西亞,對於較好但卻不叫座之軍事武器或是儎臺,國際軍火市場有個難堪俏皮話“Knocking my door so often but never entering”,此誠如打油詩:「不斷相親直到老,就是臨門差一腳,到底欠缺那個招?為何總是嫁不掉?」

zambia air force zaf編按:贊比亞空軍購買、裝了後燃器當戰鬥機用的L-15B型教練機。事實上很多號稱購買J-10C的國家都是亞非地區新興發展中國家,近年經濟雖有改善,口袋的錢還是不夠買中型戰鬥機,寧可買先進程度差不多但操作費用更低的輕戰鬥機或戰鬥教練機,這更多是財力選擇的問題。(Defense Nigeria圖片)

 

其實各方討論殲十戰機或是其他中國大陸戰機外銷問題,已經存在許多分析說法,其中包括單價太過昂貴,戰機發展成熟時機不當,未能配合國際軍備市場更新換代熱潮,與其他國家同級戰機性能價格對比後,缺乏市場競爭力,不具備實際作戰經歷,未經實戰考驗難以產生吸引力,傳統客戶經濟實力不夠軍備預算阮囊羞澀,在市場定位上變成高不成低不就尷尬狀況,更還有評論者與軍事觀察家認為涉及地緣政治與軍事合作,甚至是擔心銷售給潛在客戶,會與其他國家引發政治矛盾,或者是違反聯合國武器禁運或是軍備管制決議與協定。

從這些各種判斷與分析中,不禁要讓人想起俄羅斯文豪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 Leo Tolstoy)鉅著「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最經典開場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苦難卻大不相同」(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 / Все счастливые семьи похожи друг на друга, каждая несчастливая семья несчастлива по-своему.)其實就軍備外銷來說,亦能適用相同道理。

 FA 18F Super Ho編按:軍火銷售,尤其是飛機與軍艦這類複雜又昂貴的武器銷售,政治與後勤因素,例如購買盟友制式的武器,更多是來維繫和盟友的同盟關係並在戰時更好的通融合作;又或者過去一直購買某國制式的武器,購買同屬該國的其他武器時,操作熟練度也可更高,後勤維修的改變也未必很大。左圖為印度的SU-30MKI戰鬥機,而右圖為澳洲皇家空軍的美制F/A-18E戰鬥機。(照片來自維基百科)

 

依據殲十對外銷售受挫經歷來說,不同潛在客戶到最後無法達成交易原因,其實大不相同,有些是因為客觀技術與規格因素破局,但亦有些是購買者主觀期待無法滿足而告吹。所以將各個不同因素籠統地列在相同表上,就反而會使殲十戰機看起來像是毫無市場潛力,這就反而產生誤解。

梁山伯與祝英台大談戀愛,但梁山伯運氣就是比不上馬文才;羅密歐與茱麗葉亦是看對眼相愛,但就是沒有辦法有好結果。儘管軍備系統並不能完全比擬傳統商品,但畢竟還是要依據經濟法則,在供需關係能夠完成媒合前提下,才會達成交易。但正如商品市場會受到非經濟因素干擾,軍備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是會不斷受到政治壓力,在外交運籌帷幄權力縱橫捭闔下破局,確實亦不令人意外。

File0326編按:莫講軍機購買受國際政治所影響,連軍機開發都是這樣-1980年代中期日本正謀求支援戰鬥機FSX的開發計劃並尋求與美方廠商聯合開發。他們最初熟意雙引擎的麥道F/A-18,並以此為基礎開發出一架前翼三角翼戰鬥攻擊機(這個方案後來成為F/A-18 2000型,即今天F/A-18 E/F的前身),但美方堅持日本應與洛馬合作,並只提供F-16的一種加大翼型改良型敏捷隼方案作為研究基礎。最後日本被迫接納。這個方案後來成為F-2。當年美方拒絕日方要求,主要是擔心日方可開發出一架比美國當時所用更厲害的中重型戰鬥攻擊機來。圖為F/A-18 2000型的設計方案之一。(網絡圖片)

但在眾多分析中國大陸戰機外銷論述中,倒是存在著兩個涉及經濟價位上之盲點,並沒有太多軍事迷與分析師加以關注。首先就是軍事體系購買戰機,必然是要考慮其長期投資效益,因為戰機畢竟會有相當使用年限,所以不會單純從初始售價來做成本估計與衡量,而是從全壽期成本效益架構來進行精算。

Australias third F 35A AU 03 5e1a編按:F-35A原本概念是低成本及更佳隱身性的五代通用戰鬥機,其維護成本原本是要較低,而其隱身表面處理也應更耐用。現在其單價真的不算太貴,但是在試用過程中,其機身蒙皮所需的維護成本仍相當大,隱身結構與塗層耐用度仍然不夠,有些比較大的維修完成後,機身的隱身處理工作甚至要重新來過,或至少要到「暗房」重新進行RCS測量工作,導致費用急升而妥善率也有相當下滑,現時維護成本更達每飛行小時49000美元,和F-22的維護成本已相差無幾。部分購買國已開始抱怨維護成本過高了。(圖片來源:Defence Connect

有些戰機買起來便宜,但維持戰備與維修保養卻讓人吃不消;但亦有售價昂貴,但是後續保養卻不用太費心之軍備系統。最近美國針對F-35戰機平日維持戰備與服勤後保養成本日益高漲,不斷對外公開叫窮,其實就是個相當現實案例。在國際軍備市場上,數量就意味著質量(Quantity speaks for quality.)有些維修保養簡單,在惡劣環境亦能繼續運用,性能相當可靠之武器裝備,比方說是舉世聞名Kalashnikov自動步槍(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就是因為具有此等競爭優勢,因此讓其得以暢銷全球。

其次就是在估算整個戰機部隊作業維持費用時,目前都是從整體後勤支援(ILS:Integrated logistic support)視角來思考問題,所以不僅是要涵蓋傳統維修保養範疇,甚至包括人員教育訓練設施與教材教育及師資,相關技術與資訊服務,以及為維持戰備所必須投資建立之後勤設施、驗證測試與作業能量,有些國家甚至還要考慮人力成本與人事費用。

La Sabah Charleroi won the maintenance contract for 80 F 16F-16一直以來都是西方最暢銷的第四代戰鬥機,現時還有不低的銷量與使用率,原因除了是容易升級、產量極多,二手機多到國防壓力不算大的國家都不想亂換新飛機外,連帶維護成本也可一直控制在相當低的水平每飛行小時的維修價格只有8000美元,幾乎只有F-35A1/6),也基本不愁零件,故到現時仍相當具吸引力。(圖片來自美國空軍)

最後就是要提醒,各個潛在客戶之基本條件都不同,所以前述成本計算結果亦會產生很大落差。有些國家必須配合戰機採購案,興建配套之作業設施,但有些國家就能夠順利將既有設施移轉使用。各個國家自然條件亦不相同,相關維持作業成本亦會天差地別,所以中國大陸不可能統一估算出精準數值,到最後還是要靠買方自行計算。畢竟買賣交易成或不成,還是靠顧客本身認為划不划算,賣方要事無法說服買方,價格再便宜還是無法成交。

隨著技術能量精進,軍備產品升級,假若傳統盟友購買力無法追上腳步,並且願意付出更高金額,確實是項問題。但是不要忘記,軍備品項畢竟不是傳統商品,對外軍售是為鞏固國家安全利益,其所注重的是戰略價值與外交關係,而不完全是在於金錢價格,所以在這個面向上,評論者必須永遠牢記在心!

Agreement編按:波蘭近日的軍購案也算是一種戰略價值與外交關係的考量:他們打算購買M1A2 SEP3及F-35A戰鬥機,由波蘭與俄國的關係去看,加上近年在歐盟內一向挺美抗俄的操作,可見此舉有向美國進一步「交心」,願意作為美國的「抗俄急先鋒」。當然,這樣高姿態至甚至接近挑釁的態度會否帶來國防安全,就見仁見智了。(圖片來自美國空軍)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07-1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