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政府新聞網圖片/內地健康碼圖片
港府去年指「港康碼」的技術問題已基本解決,可是計劃卻仍沒有進展,官員亦未有作解釋。多名建制派議員昨向特首林鄭月娥追問「通關」問題,其中「港康碼」的推行再成焦點,她透露已向中央提出就兩地通關問題進行「專家對接」,商討通關條件。
《明報》社評指出,北京冬奧即將舉行,全國防疫不容有失,香港疫情過去反覆,內地有較大戒心可以理解。不過,港府跟內地談通關已久,早前還向中央提交報告,港府即使無法確定通關成熟時機,至少應該大致知道內地的要求,現在才談「專家對接」,其實有點奇怪。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屠海鳴日前在《信報》撰文指,香港與內地一直未能通過,其中原因是港府以「制度不同」為理由,不贊成採用健康碼,但早在去年8月,澳門與內地已經通關,「粵康碼」與「澳康碼」實現了訊息互認,「同樣是制度不同,為什麼澳門做得到、香港做不到呢?」
屠海鳴批評,某些政府官員及「精英人士」對粵澳合作的經驗視而不見,而由於澳門太小,在一些人看來其經驗都無法在港複製,「正是這種自以為是的執迷和專斷,限制了香港抗疫的視野和思維」。
《星島日報》杜良謀專欄「大棋盤」則認為,內地遲遲不願意與香港通關,關鍵是兩地防疫制度不一致,內地對香港的防疫欠缺信心。而據建制中人透露,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早前來港就「十四五」規劃宣講,回程不能直飛北京,需要到深圳隔離7日,再回京隔離7日,顯示內地對香港的防疫安全欠缺信心。
不過,文章引述政府中人表示,香港自年初加強防疫抗疫措施後,在管理行蹤、帶口罩等都一直非常自律,效果理想,而在本地推行「健康碼」追蹤,有不少操作上的問題。
政府中人解釋,問題包括市民對保障私隱的關注、食肆及商店憂慮影響生意不願作配合、植入「健康碼」的微信、支付寶應用程式在港使用率並不普遍等,都難以解決;文章亦指,據聞特首林鄭月娥對於推行「健康碼」並不積極,港府內部對此亦沒有深入討論。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