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關島試驗性部署以色列鐵穹導彈,究竟要對付什麼?

2021-11-13 17:46:34 最後更新日期:2021-11-17 09:54:20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E1d7OSiWEAUM lc 2同時有十多枚甚至20枚以上鐵穹突然射向天空的場面,對以色列民眾似乎並不陌生。(圖片來自以色列國防軍)

 

美軍去年8月由以方接收到兩套鐵穹防空系統,並於剛過去的8月進行首次試射。測試對抗8枚模擬巡航導彈的靶彈,並首次發射鐵穹系統,然而似乎未有明言擊落這些目標。至本年11月9日華爾街日報報道該套系統將安裝在關島作進一步測試,並防範中國可能的襲擊。很自然,這也成為很多中文媒體的報道。當中甚至有著名的「假新聞」報刊扭曲涉嫌美國陸軍的原文報導,將美軍8月時的試射當成直接擊落靶彈,理解能力真的只能用「一流」來形容。

 

前出關島皆因法律問題?

美軍訂購兩個營的鐵穹,原本只是測試用,兼作為日後發展這類低價近程防空武器的參考。然而根據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第1649條款,本系統需要於2021年年底前作戰區部署(the deployment of an Iron Dome system to an operational theater by the end of 2021)。由於美軍已準備撤離伊拉克,且伊拉克已有百夫長C-RAM陸上方陣系統作近程防空部署,所以才會調到關島作部署及繼續測試而已。另一方面,雖然距離台海都有2000公里以上,但現在的確是中美軍事對壘的「前線」。

 

bqm 74fBQM-74F巡航導彈模擬靶彈。照片及資料來自designation-systems.net

 

演習的本質?

一般防空演習上,美軍現時較常用的巡航導彈靶彈是BQM-74F,巡航導彈外形,600磅重。美軍所講的接戰8個巡航導彈靶彈,應該是分數次測試進行,每次只有一至數枚,而鐵穹本身就只有近發引信(而非難度更高的直接撞擊),美軍的公報只強調接戰8個目標,很可能只是開火但沒有啟動引信,攔截彈接近至靶彈一定距離就當攔截成功而已,我們甚至不知道要攔截一枚巡航導彈究竟需要打多少發。

max1200美軍購入的鐵穹系統,除了換上草綠色及用自己的重卡來運輸及裝填外,和以色列版本沒有分別。以上照片是美軍8月時在新墨西哥州白沙試射場所拍。(圖片來自美國陸軍)

 

但最重要的還是應對目標的能力問題:無論是美軍還是以軍都一直強調鐵穹不是沒有能力攔截巡航導彈,但只有有限效率(或者說,要打很多枚才能有效擊落),而且對於超音速巡航導彈更接近無能為力。鐵穹那枚小型防空導彈(只有90公斤重)相比的「驚人」射程(最大70公里),原本是用來對付固定彈道且飛行速度不會超過音速的火箭。其次測試過的目標有無人機、榴彈砲砲彈,以及部分滑翔制導炸彈如JDAM之類。這些目標的特點是有固定彈道 / 動力較低甚至是無動力滑翔、目標位處高空、速度較低,難以做出較大的機動動作。美軍當初購買這套系統,其實就是用來對付襲擊駐中東基地的火箭彈或各類炮彈。

 鐵穹系統導彈營野外試射情況。

 

 

彈道學基本常識亦告訴我們,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更容易做較大的機動,且引擎會持續輸出造功,故對攔截者而言,飛行路徑基本不可預測,防空導彈發射後須作持續修正並消耗更多能量,造成射程大幅降低,攔截距離隨時比攔截砲兵火箭縮短超過70%,而且本彈最大速度只有2.2倍超音速,在遠距離攔截低空高速目標就更為困難。這其實讓鐵穹反而變成防空的最後手段(情況有點像軍艦上的近迫防禦系統,命中率還可能更低)。

至於說作為防範中國可能攻擊的過渡性部署,只要理解到鐵穹對於巡航導彈的效率,就可知這也只是借口而已,畢竟以色列自己是用擁有相同雷達射控、但射程、速度及靈活性更佳的大衛投石器去(後有述)完成相關任務。若講到鐵穹在太平洋地區要發揮作用的話,可能只有對抗在低空慢速飛行(可能由隱藏的潛艇放出)並進行抵近偵察的無人機而已,甚至也無力對付任何飛行高度高於10公里的飛行器

 David Sling Missile Conbine大衛投石繩是新世代以色列中程防空系統,其針對不同目標的射程遠界由40公里至300公里(針對火箭砲)不等,並擁有兩導(主動雷達導引及光學導引)引模式及採用直接撞擊攔截方法,最高速度甚至達7.5倍超音速,嚴格來說是鐵穹的性能大幅升級版,另一特色是導彈是……歪頭的。(圖片來自連結)

 

討論鐵穹系統的任務與能力前,我們必須了解其在防空系統中的地位:以色列建設了一整個本土防空反導系統,由高端至低端分別是箭三、箭二、大衛投石器及鐵穹,其中箭三負責中程彈道導彈的防禦,箭二負責本土長程防空與末端防禦,大衛投石帶負責中程防空、防巡航導彈與短程彈道導彈,而鐵穹就如上所說,打擊來襲的砲兵火箭、遠程榴彈砲與中小型無人機之類(將來期望可攻擊短程彈道導彈)。而這些反導系統的雷達與指揮車亦可以互相連結,分享情報,組成全國一體的防空網。在這一體化的空防結構中,只抽一個硬件出來,其能力是相當有限的。

另方面,若美軍要使用鐵穹進行更高階的防空,也需要將其融入自身的防空網中,當然這又涉及因為太多軍事項目而變得相當緊絀的經費了。加上美軍要逐步撤出中東地區,將來要將注意力集中太平洋,是否有必要繼續在鐵穹這種功能比較特化的導彈上投入資源?大概五角大廈中人也要深入考慮這問題。

 

 俄軍砲兵火箭旅與裝甲旅的支援火箭營實施一個「彈葯基數」齊射的片段。雖然大砲兵主義好像已成過去,但俄國仍相當注重齊射對面目標的破壞力,加上由於現代技術影響,砲兵火箭的散佈誤差也愈來愈小,對輕裝甲、無裝甲目標及暴露人員的殺傷仍然十分致命。

 

 

回想起來,之前巴以衝突中部分台灣媒體及網軍將鐵穹吹捧為「神彈」,還視之為反火箭砲及其他東西的必買萬能利器,其實有點不可思議。其他事就不講了,單講砲兵火箭,就算攔截率不低,且當一般砲兵火箭質素和哈馬斯的「CHEAP」火箭差不多,但……火力密度呢?哈瑪斯一整晚可發射1000枚自製火箭,但正規軍一個砲兵火箭旅(俄軍BM30或老解PHL03,通常有24-28部火箭發射車)是一輪齊射可打288發火箭,15分鐘內可補充完彈葯進行第二次齊射。若兩個旅一同進攻,15分鐘內其實可打出接近1200枚火箭(且裝葯及速度會更大),是可以消耗以色列全國(對,全國)10個鐵穹營的導彈,兼還有300發左右落在目標區……如果是使用現代化122mm火箭彈,那15分鐘齊射量是……兩倍,即2400枚!這種超飽和攻擊,怎樣攔截好?

若對付的是低空巡航的無人機與巡飛彈 / 遊蕩彈葯,不計雷達地平的問題了,由於地形所限及無人機軌跡難以預測,要攔截也會面對射程大幅縮短的問題。而且由於鐵穹仍是固定陣地防空系統,一旦開戰機乎可肯定也是集中攻擊的目標,面對高強度攻擊,生存性其實同樣成疑。

2438000574nn16o4631o當然,不能不承認的是,鐵穹之所以那麼曯目甚至受人誇耀,某程度上是因為它真正實現了兒時夢想:忠實表現了八十年代科幻動漫中最耀眼的花招-板野馬戲團式的導彈飛天舞!(網絡動圖)

 

所以,別再吹捧什麼「神彈」了,這是一個系統需求很強的武器,而且很多時也和以色列其他武器一樣:性能看來很強,但其實是以色列本土環境及需求導向的兵器,不在以色列或近似要求的地區使用,或沒有完全融入防空體系,效果很可能會打折扣,也難在其他地區更強大的威脅下生存及發揮作用。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1-11-1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