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陸基轟炸機對主力艦 最有效之反艦力量?(下)

2022-01-16 14:17:35 最後更新日期:2022-01-17 17:36:59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T 54AA蘇霍伊設計局為爭奪TU-22M退役後的次世代中型轟炸機要求,特地開發T-60S超音速中型轟炸機。這機最初定位是稍小於TU-22M並具備一定隱身能力,及後計劃開始進一步縮小並加入更新型的可變翼系統。至至最後的Izdelije 54構形,更只有32噸空重及27-29米長,比TU-16還小一截。(圖片來自Secret Project Forum)

 

上文連結:

 遠程反艦轟炸機 / 重攻擊機—還有希望嗎?

要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可再看一下冷戰完結前的一些發展。通用動力在1978年曾提出一個小型戰略轟炸機計劃,名為FB-111H,作為已下馬的B-1A替代方案。這其實是F-111戰鬥轟炸機放大30%的版本,速度仍達1.6馬赫。其火力相對傳統戰略轟炸機雖不十分強,但以其身長不超過27米而言,沒載彈不加油航程仍達驚人的6900海浬(11000公里,而B-1B也只是12000公里而已),而且亦能內掛三枚ALCM巡航導彈及12個外掛武器掛點,最多大約10噸彈械,價格更在B-1A一半以下;另方面,蘇聯的蘇霍伊設計局也想染指TU-22M後繼的可變翼中型反艦重攻擊機,並投入研究T-60S型中型戰略轟炸機,發展至後來其構形亦開始縮小成27至29公尺。然而,這些計劃前者被B-1B「斬下馬」,後者也因蘇聯 / 俄國經濟崩潰而沒能發展下去。

 

Mig7其實在B-2設計開始,戰略或長程戰術轟炸機似乎就有開始縮小甚至輕型化的傾向,例如T-60S已降至空重32噸左右(全起飛重量80噸),比TU-16還輕,美軍自己也開始考慮一些「縮水貨」、可進行長程轟炸的戰術轟炸機,FB-22或23空重都只有25-27噸左右,甚至連次世代戰略轟炸機B21,空重都只有不足50噸;最極端的還是FB-111H,空重只有23噸......(網絡圖片)

 

之後美軍於90年代中期,基於冷戰結束及B-2採購成本及維護費實在太驚人,原想以F-22為基礎發展航程超過7000公里的大型戰鬥轟炸機,然而計劃幾翻變動,最後都沒有搞成。踏入2010年代,因應中國海軍高速膨脹所帶來的「威脅」,美軍決定發展LRASM長程準隱身反艦導彈,並以妥善率不佳且速度也不十分高(只有1.2倍超音速)的B-1B戰略轟炸機兼為反艦平台;另方面,新世代的戰略轟炸機也吸收了一點FB-111H的概念,無論機身大小、噸位還是載彈,都降至B-2轟炸機的一半至60%,乾重也可能下降至只有45-50噸。明顯是一種小型戰略轟炸機的概念,此機同時也可搭載。

 

 RussAA.jpg瀋陽飛機公司在其廠房展覽館中展示的新中轟方案,基本尺寸可能只有25-28公尺,空重不超過40噸,甚至可能在30噸之內,比轟6可能還輕一截。由於採用翼身融合設計,其內載彈艙可以更大,要塞進4-6枚現時解放軍所採用的長程與戰略空對地彈械並同時塞進中程空對空飛彈並不是問題。(圖片來自連結1及草根設計師CAD發表的預想圖)

 

不過以上都是兼職反艦任務的戰略 / 戰術轟炸機而已,而且也不像TU-22M走高速反艦突擊路線。就任務上而言,還需要重視反艦(尤其反美國航母戰鬥群)任務的,除力有不逮的俄國外,就是著重西太地區A2AD(區域拒止)任務的中國。事實上除比較確定的轟20戰略轟炸機在發展中外,自2010年代起即一直有傳聞,指成飛,瀋飛與西飛也以戰鬥轟炸機(殲轟-XX)名義研發新一代遠程反艦攻擊機 / 中型戰術轟炸機,至2013年。瀋飛內部的小型展覽館中忽然出現一種具備隱身構型的大型戰術飛機模型,該機長度似乎在30米之內,但又具備類似戰鬥機的氣動構形,故一開始就被認為是類似大型超音速戰鬥轟炸機至戰術轟炸機之類的東西。

516瀋飛在2013-14年期間搞了一個並列雙座戰術飛機機道的全尺寸模型,公開論文是指這是驗證並列雙座對於大型戰術飛機上機組人員任務協同性的研究。然而實際上要驗證什麼,並沒有人知道。早年甚至有人預想這是一種類似SU-34但機背更厚的大型戰術轟炸機。(網絡圖片)

 

51651302695 9de335ef70 o去年12月底瀋陽飛機公司舉行了新時代職工之家 - 瀋飛裝配試製中心的揭牌儀式。背景中的工作台上赫然發現一個類似飛機的穹背。而由已預設的工作台支架可見該飛機組件會有相當的闊度,不像一般客機。現在知道瀋飛暫仍未有新客機工程,而這廠房是裝配試製中心,莫非……(連結來自Sino Defence Forum)

 

然而此後一段長時間,該機一直只聞樓梯響,直到最近兩、三年才「似乎」有些眉目,首先瀋飛在公開圖片中「半公開」了一個機頭模型。及後才經一篇瀋飛發表論文才得知那是一個驗證並列雙座戰術飛機的座艙佈置,至於為何搞一個這樣的模型,就沒有詳細交待了。直到最近,一則瀋飛內部領導總結工作年會上,有人發現工場一台工作架上掛著一個穹頂形、大小和之前並列雙座艙模型相似的疑似機身外殼……

 

沒多久,有民用偵照衛星飛掠成飛黃家壩機場時,拍下一架似乎是試驗機用展示 / 風洞模型的照片。該機表現出殲20類似的構形,但卻只有更大型三角翼 / 梯形翼主翼,未見平尾或前翼,垂尾則因照片太模糊而無法確定是否存在。有指這可能是六代機的風洞模型,但亦有指可能是以殲20為基礎的隱身長程戰術轟炸機。實際情況,還是要「再等一下」才能了解了。

c2dce630d7354cc3aae9a6a6a27ae1ab給民用偵照衛星拍到的成飛某型機的等比例模型。有航空專家指這可能是新世代戰鬥機的驗證模型,但也有指可能是一直留在傳聞階段的殲20放大戰轟型殲轟20長程戰術轟炸機(網絡圖片)

 

 

以上東西其實都比較接近FB-22及23類似,但更大且承擔一定程度的(中近程)戰略及遠程反艦任務。當然,問題來了,中國空軍是否還需要這種反艦為主的中型轟炸機?只能說,一切取決於其在在空軍體系中的位置與需求。除承擔一般遠程反艦任務之外,反航母攻擊群的區域拒止任務中,反艦彈道導彈或者將來出現的高超滑翔機動反艦彈幾乎肯定是「打頭陣」,而現役的轟6N即可作為補充攻擊或支援偵察手段(利用高超音速無人機),但……轟6雖然主要搭載遠程導彈進行突擊,但構形太古老也太慢,難以避過敵人雷達,就算載彈超過500公里射程,要避開前出並以遠程空對空導彈進行攔截的艦載戰鬥機還是相當困難;然而這個位置若被替換成具隱身能力的戰鬥轟炸機 / 中遠程反艦攻擊機呢?

72 1630537215圖上是半年前中國航空論文中一種可變垂尾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具現化」。採用可變垂尾的原因主要是在高亞音速及超音速飛行時升起,以改善飛翼在高速狀態時出現的不穩定性(例如縱向搖擺),並讓飛翼機獲得更佳的超音速飛行特性。若這也是中國新戰略轟炸機其中一個選型,那也代表中國空軍對高速進入戰場及脫離的戰術要求仍然非常重視。當然,這種可變垂尾結構複雜性及強度不足等潛在問題,要用在最新式轟炸機上也很容易出現問題。

 

這種大型戰鬥轟炸機其實作用蠻多的,論航程,類似B-2的飛翼機構形帶來的升阻比優勢是無可置疑的,但若講速度,基於高速時可能造成重心前移及不穩定,次音速已是速度上的極限,要進行快速遠程攻擊,就只能放棄飛翼構形了。高速而又具備相當隱身能力的戰鬥轟炸機,可把空中武力投射擴展至相當於第二島鏈的位置,可對西太以至南海任何一支艦隊構以及前進基地都構成實際威脅。另一方面,這種高速的隱身作戰飛機也有能力威脅美軍的陸基高超音速武器,例如以高超音速導彈快速攻擊射擊陣地等。它並沒有洲際的攻擊能力,但有和反艦彈道導彈第一輪同時協同打擊的能力。

72 16305現時轟六最新型號在彈械使用選擇上相當充裕,而且可裝備高超音速導彈與遠程無人機(火箭推進然後在平流層頂部滑翔,透過多次火箭點火及滑翔反回基地)。然而其設計畢竟已相當老舊,稍為接近對方防空圈都可能有危險,解放軍對於新一代且具隱身性的高速中程轟炸機其實是有相當需求的。右為預想中以YF-23為基礎發展的FB-23,機身拉長程度比FB-22更大,預想中的瀋飛新中轟方案和它比較相似。(圖片來自Naval News連結2)

 

另外,這還是反艦彈道導彈以外,最快及最遠的航母打擊群應對手段,畢竟無論艦隊還是潛艇,都可能要半天甚至數天才能進行攔截打擊,但只要收到準確情報,轟炸機群就能在兩至三小時內投入打擊航程範圍內的艦隊;另方面,和艦載攻擊機不同,這種中型轟炸機在載彈量及彈械種類上可更具靈活性,由一般反艦導彈,長程次音速或大型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高超音速反艦彈至諸如高超音速滑翔長程導彈等都能搭載。

Mig701 sc8米格70.1走TU-28的路線,是一種重型雙發長航程攔截機,不過在1980年代蘇聯空軍的構想中,這種攔截機的航程超過7000公里,且載荷艙極大,除至少8發重型遠程空對空導彈外,還能搭載重型巡航導彈及對地攻擊彈械,兼作新世代中轟之用。右圖是B-1R區域轟炸機(R代表Regional),不過這種版本的B-1可作長距離攔截機或對空武庫機之用,也保有大部分原有掛彈能力。由於使用F-119引擎,本機可作更長時間的超音速巡航,並搭載最過30支的中距離空對空導彈,有能力在指定空域中守候並攔截大量空中目標。(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更有甚者,這種中型高速反艦轟炸機,其實也可作為一種多用途的空戰 / 攔截載台。就先講講一個前蘇聯末期的故事吧:話說蘇霍伊設計局的航空設計師Oleg Samolovitch在80年代初期就投入T-60S中程轟炸機的設計工作,其初期設計亦大致完成,但1985年就被航空工業部門調往米格設計局並負責新一代攔截機計劃。該設計師索性直接把T-60S的初期設計搬到米格設計局,作為遠程攔截機繼續研究,連帶原本已具備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給帶到本機上,結果就成為比較著名的米格 70.1計劃。當然,其結局也和其他1980年代計劃的蘇聯戰術飛機一樣,沒能再發展下去,不過有指現時米格仍在設計的MIG-41新世代攔截機,其實就是以為基礎繼續發展的。

 

maxresdefault 5上圖殲轟-20的另一種預想圖。無前翼的設計可令其前方總體隱身性能進一步提高。右圖是成飛在本屆珠海航戰上提出的一種大型忠誠遼機概念,其擁有較大彈艙並可作戰鬥、轟炸之用。事實上,若中型戰術轟炸機 / 攻勢攔截機能以掛載或內載的方式帶入戰場(不作收回),除可提供支援,更可分擔這些遠程攻擊飛機的攻擊工作。 

事實上不只米格設計局,圖波列夫設計局亦有計劃在1980年代後期以TU-22M及TU-160為基礎開發遠程攔截機 / 戰鬥機,並以中遠程空對空導彈作為主要裝備,類似的攻勢攔截機也被部份軍事專家視作空中巡洋艦,其更巨大的雷達陣列可以提供幾乎是全方位的遠距感知能力,不但能遠程支援艦隊進行遠距防空作戰,且更有機會前出打擊對方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削弱對方的遠程反艦導彈威脅等等,更有甚者,其有潛質成為前出操控空戰型UCAV或大量患誠僚機的平台!在超視距空戰愈發重要的今天,這種仿如空中防空艦但又保留轟炸能力的長航程高載彈防空能力十分有用,而且這亦令這種高速中型轟炸機的性質愈加接近杜黑在空權論所講的「會戰機」(The Command of the Air, P108)概念。

 

LRASM 1 Dec 2021.61a681c3979be正在試射LRASM的B-1B戰略轟炸機。不過美軍自己報告也坦言B-1B近年的妥善率低得令人驚訝,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其作為遠程反艦打擊的能力。(圖片來自美國空軍)

 

總結:

過去具備中遠程反艦能力的中程轟炸機,基於遠距離海上索敵技術的缺陷,以及所搭載的反艦武器射程不夠,往往需要進入對方航母戰鬥群的防空圈,生存率和任務成功率可以「非常感人」;然而隨著海洋觀測衛星愈加普及與偵測技術進步,加上隱身機設計的愈加普遍及反艦導彈在射程上愈加。事實上,美軍未來反艦攻擊系統(分散性殺傷)中,已把遠程反艦作為戰略轟炸機的「兼職」。對於中國空軍而言,作為進行戰略核打擊的戰略轟炸機研發實有難度(由於缺乏海外基地作空中加油支援,中國戰略轟炸機的實際航程需要比B-2還遠不少),然而基於強烈的反艦 / 區域拒止戰略需要、維持在亞洲地區的戰略威懾能力及獲得發動遠程快速航空攻擊的能力,中國比起美國更為需要這種大型戰術飛機。若有一天這種中型轟炸機突然在瀋飛或成飛的機場上出現,也實在不覺得有什麼驚訝。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2-01-1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