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急症室的福爾摩斯﹕穆斯林的英雄薩拉丁

2022-01-26 00:10:56 最後更新日期:2023-03-23 15:29:47
急症室的福爾摩斯

急症室醫生、前政府飛行服務隊飛行醫生及作家。

 

065fe7c9287378c658d8f352df81c107編按:西方世界向來對穆斯林成見不淺,但對撒拉丁則至少仍能維持相對公平的評價。(youtube擷圖)

 讀中學的時候,我最喜歡的科目是中史、西史和中文,初中時成績最好的也是這三科。到了中三選科的時候,為了追逐當醫生的夢想,所以放棄了選修文科,之後也就再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文科教育。我在新書《愛與夢飛行》中也有提及一點,表示我擁有一顆客觀理性的理科大腦,但在胸膛裏跳動著的卻是一顆傷春悲秋的文科心臟。

在世界歷史裏,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的薩拉丁(Saladin),一直是位我最為崇拜的英雄人物。薩拉丁是一名出生於現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畔提克里特(Tikrit)的庫爾德人(Kurdish),父親為當地的一名官員。少年時候的他流離失所,輾轉隨父親移居位於敘利亞的贊吉王朝(Zengid dynasty)。當時王朝的都城在現今的阿勒頗(Aleppo)。幼年時的薩拉丁曾目睹哥哥被攻陷城池的十字軍屠殺,這事件在他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或多或少讓他滋生了保護穆斯林免受劫難的偉大抱負。其後,薩拉丁於當今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完成學業,繼而在被稱為「宗教之光」的贊吉王朝第二任國王努爾丁(Nur al—Din Mahmud)麾下效命。

 c123ffd編按: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趁伊斯蘭世界內戰時攻取耶路撒冷(也是唯一一次成功,第六次十字軍是靠外交談判得到的),但之後在城內大肆屠殺老百姓及伊斯蘭教士,可說是兩教千年恩仇之開端。在這種環境下,撒拉丁仍沒有對平民及基督徒、教士採取報復行動,這也是他難能可貴之處。(youtube擷圖)

 

青年時的薩拉丁雄姿英發,隨叔叔南征北戰,並於兩次率領贊吉王朝大軍討伐埃及後,成為埃及法蒂瑪王朝(Fatimid dynasty)的宰相。獲得埃及的實際統治權後,薩拉丁勵精圖治,推行改革,加強防衛,很快就把衰敗中的埃及納回正軌。在其後數年內的政變和對外擴張戰爭,薩拉丁透過一連串的行動展露了卓越絕倫的軍事才華和領導能力。他先推翻了法蒂瑪王朝,自立為埃及的「蘇丹」,並最終於十二世紀後期建立了橫跨中東和非洲的龐大帝國,先後定都於埃及的開羅和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帝國的疆界西起埃及,東至伊拉克,南達也門,北及敘利亞,把非洲、中東黎凡特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穆斯林地區連成一體,創造了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成就。

薩拉丁最為後世津津樂道的顯赫戰功,莫過於從十字軍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

Map Schism編按:雖然伊斯蘭教力量的大力擴展,他們的勢力在近東及伊比利亞半島和歐洲各大勢力都有不和平的接觸,但1054年普世教會第一次大分裂(天主教VS東正教)才是十字軍東征的遠因。1095年,東羅馬帝國皇帝阿歷克塞一世在與塞爾柱帝國的戰爭中需要更多的部隊,故派使者前往皮亞琴察主教會議請求支援(當然也把塞爾柱帝國對基督徒的壓迫進一步誇張化)。時任教皇烏爾班二世一直被神聖羅馬帝國「打壓」,想借與東正教會合作甚至重新統一,以提高自己的名聲及影響力,故號召法國貴族與平民組成基督軍隊,支援東正教及聖城耶路撒冷的基督徒,視為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公元1099年,十字軍攻陷聖城耶路撒冷後展開屠城,屠殺了城內大量的穆斯林和猶太人,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隨即降下帷幕。此時,地中海東部沿岸的黎凡特地區先後由十字軍統帥建立起四個信奉基督教的王國,分別為耶路撒冷王國(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和埃德薩伯國,當中以耶路撒冷王國實力最強。

薩拉丁是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在位居埃及宰相期間,就開始以主帥身份率領各地穆斯林聯軍,抗擊由歐洲基督教騎士和農民組成的十字軍。建立阿尤布王朝之後,更日思夜想如何驅逐十字軍,重新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的計劃。經過與患有麻瘋病的耶路撒冷王國國王鮑德溫四世(Baldwin IV of Jerusalem)數年時戰時和之後,他看準鮑德溫四世和五世相繼駕崩,而新任國王法國騎士呂西尼昂的居伊(Guy de Lusignan)有勇無謀,遂尋求與耶路撒冷王國的十字軍進行決戰。他先從東面渡過約旦河,屯兵水源充足的村莊。然後,他分兵圍攻位於現今以色列境內太巴列湖(Lake Tiberias)畔的太巴列城,成功引誘居伊率領十字軍離開易守難攻的海邊城市阿卡(Acre),長途跋涉穿越沙漠前往解圍。太巴列湖又名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加利利是耶穌基督的故鄉,對聖經有一定認識的人應該不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

550px s編按: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令十字架由刑具變成基督教的聖物,其殘骸於公元四世紀時給分成多塊,分托給各地主教保管。相傳耶路撒冷聖墓教堂也存有一份。日後耶路撒冷拉丁王國就把這份十字架殘骸作為聖物,在大規模軍事行動中甚至把它「請」出來提振士氣。據所知,這十字架是被放置於寶箱中,而為其製作的黃金十字架,只是作為其標飾而存在。在電影《天國王朝》中,這段細節也被呈現出來。(Youtube視頻截圖)

 

由於隨身攜帶的食水很快就喝盡,一天之後,中東的炎炎夏日和穆斯林騎兵不斷的騷擾已經耗盡了十字軍的體力。兩軍尚未對陣,十字軍的士兵口渴難耐,戰鬥力早已大幅下降。1187年7月4日早上,薩拉丁麾下的穆斯林聯軍向行至哈丁之角(Horns of Hattin)的十字軍發動總攻,幾乎全殲耶路撒冷王國的軍隊,只有少數士兵突圍而出。國王居伊和大部分騎士成為了階下囚,阿卡大主教戰死,十字軍出征時所攜帶的基督教聖物真十字架(True cross)亦落入薩拉丁手中。

 550px sa編按:撒拉丁在奪回耶路撤冷戰役中最具決定性的會戰哈丁之戰,其實也是一場圍繞水源進行算計的戰役。戰役由7月1日伊斯蘭軍進攻並佔領太巴列城開始,時耶路撒冷軍拉丁王國部隊集中於海邊城市亞卡(Acre),收到太巴列受攻擊的消息並經過一番爭論後,大軍快速出發迎救並於兩日內抵達中途市鎮薩富里雅,在稍事休整後就於次日攻向太巴列。現時所知由於距離相對較小,拉丁王國軍以求快速馳援,沒帶太多補給品(畢竟也就兩、三日路程而已),不過中途已開始受到伊斯蘭軍的不斷騷擾與火攻,加上天氣炎熱,加速消耗本來就不多的飲水。基於行軍速度,拉丁王國軍需中途停留一晚以在第二天早晨前發動進攻,結果他們最終選擇哈丁之角(一個在兩座小山中間、有河流流經的地區)紥營,結果這裏的水還是不夠飲用,且也在小山處被伊斯蘭軍合圍。次日已饑渴難耐的拉丁軍企圖突圍衝向加利利湖搶水源,結果就被包圍切割,大半被殲,其餘皆被俘……最右圖是展示蓋伊向薩拉丁投降的畫作。(圖片及資料來自連結1連結2維基百科)

 

此次決定性的戰役,穆斯林軍隊只付出了極輕微的代價,就改寫了黎凡特地區的戰略態勢,史稱哈丁戰役(Battle of Hattin)。耶路撒冷王國的精銳部隊經此戰役損失殆盡,王國覆滅已是遲早的事。惡戰結束之後,被俘的國王居伊和其無惡不作的將領雷納德被帶到薩拉丁的帳下。他毫不留情地手刃了雷納德,卻在說出他那句「王不殺王」的名言後便寬恕了居伊。對敵國國君的寬宏大度,使他的聲威名揚四海,傳頌千古,遠遠超越了同時期的君王。

薩拉丁在擊潰十字軍的主力後,並沒有急於揮軍耶路撒冷,而是逐個攻取地中海東部沿岸的城堡和港口,以防歐洲的十字軍從海路進襲,支援陸上的友軍殘部。之後薩拉丁回軍西進,兵鋒直指在內陸已成孤島的都城耶路撒冷。

 電影《天國王朝》重演「王不殺王」,但對屠殺穆斯林商旅的雷納德則毫不留情的片段(片中雷納德是殺害了撒拉丁的妹妹,但歷史上未發生過這件事)。

 

面對薩拉丁大軍兵臨城下,耶路撒冷缺兵少將。伊貝林的巴里安(Balian of Ibelin)作為王國的最高統帥,率城內殘兵和平民苦戰十餘天,眼見聖城即將陷落,遂向薩拉丁請求投降談判。薩拉丁雖然穩操勝券,仍再次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廣闊胸襟和仁慈之心,提出了令人無法拒絕的條件。若耶路撒冷城的軍民投降,他承諾不會像上次耶路撒冷陷落時十字軍那樣屠城,保證讓他們攜帶財物安全離開。巴里安及城內軍民如釋重負,無法相信竟可全身而退,隨即放下手中武器投降。最後,城內約三分二軍民在繳交贖金後得以安全離去,餘下的三分一人則淪為穆斯林的奴隸。

1187年10月2日的伊斯蘭登宵節,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薩拉丁在那天以勝利者姿態進入聖城,標誌著伊斯蘭教成功從西方基督教手中收復失落了88年的耶路撒冷,成就萬世功業,確立整個穆斯林世界的王者地位。耶路撒冷在之後的七次十字軍東征,都再未落入歐洲人之手。

 c123f編按:《天國王朝》中撒拉丁與巴里安親王訂立投降協議後,回眸回答巴里安關於攻取耶路撒冷意義的一幕。(Youtube截圖)

 

在隨後展開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之中,薩拉丁率領的穆斯林軍隊雖然和英王獅心理查統領的十字軍互有勝負,但在連場惡戰中兩人卻惺惺相惜,互相視為值得尊敬的對手。數年下來,十字軍未能重奪耶路撒冷,獅心理查唯有鎩羽而歸,返回英格蘭。薩拉丁成功保住了聖城。

儘管薩拉丁是不少歐洲基督教徒的眼中釘、十字軍騎士的肉中刺,但由於他展露出來的寬厚胸懷、慷慨、仁慈以及深具魅力的人格,他也獲得了不少戰場上老對手的敬重和讚揚,更被譽為擁有高尚的騎士精神。

 main qimg eca3890f3d555129c9c33e17206a3b04 lq編按:雖然撒拉丁和獅心王里查的決戰部分顯得不光彩(里查屠過伊斯蘭聯軍投降的戰俘與家券,為報復撒拉丁也曾「放縱」過士兵),但雙方仍然簽訂拉姆拉和約,撒拉丁一方維持對耶路撒冷的控制,但允許非武裝的基督教朝聖者和商旅來訪該城市並保護他們安全。這亦為耶路撒冷帶來超過35年的和平,此後的第四及第五次十字軍基本和耶路撒冷無關。(圖片來自連結)

 

昔日的金戈鐵馬已經平靜下來,戰場上的硝煙也隨風消散。十字軍東征表面上在幾個世紀之前已經完結,但真的確實如此嗎?只要重新看一看這篇文章曾經提及過的一連串地名,如伊拉克的提克里特、底格里斯河、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和阿勒頗,是否會令人聯想到被西方軍隊在最近幾次戰爭中狂轟濫炸後的頹垣敗瓦?至於聖城耶路撒冷,雖然未被十字軍再次奪回,但在幾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之中,早已在穆斯林的股掌之間溜走。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如今在中東還有像薩拉丁一樣的英雄主宰江山嗎?

c123ffd4df17681bc8f89957f6f80290編按:題外話,基於撒拉丁的名聲及戰績,西方也有軍備是以其來命名的,例如戰後英軍相當出名的薩拉丁輸裝偵察戰車,就正正以他來命名。(圖片來自連結)

發佈於 博評
By 2022-01-2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