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安道全:《在抗疫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022-02-20 00:10:04 最後更新日期:2022-02-20 11:02:13
安道全

香港公共醫療前線醫生
蓼兒窪,方圓八百餘里,俺就在那兒紮寨落草,不受朝廷管轄。

 

 4796E編按:那位作者寫的,兩年後若再讀回,當作者看到為政者在抗疫問題上幾近胡作非為,最後導致大部份人口受感染,英國不得不與病毒共存(但連威爾斯親王都染了兩次,誰知他下次有沒有那麼好運氣),但現在又出現Omicron與Delta雜交病毒,不知作者會作何想?(經濟學人新聞擷圖)

 

 

重讀這篇剛好在兩年前的2月18日刊登於英國著名《經濟學人》雜誌上的文章,題目為《像Covid-19這樣的疾病在非民主國家更致命》(Diseases like covid-19 are deadlier in non-democracies),不禁對西方國家的傲慢與偏見,再次發出新一輪的恥笑。對於西方所謂「民主」國家的政客和媒體的這種恥笑,當年年底已經在全球不少具客觀思考能力人士的臉上展現過一次。

時間是最好的裁判官,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過了兩年,文章裏所說的謊言全都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除了反映西方人自己的無知、淺白、對中國人高高在上的心態,以及在毫無客觀證據之下對中國作出無理抹黑的不道德傳媒手法之外,更是精彩絕倫的自我打臉的經典案例。如果要指出文中哪一個觀點是正確的話,就只有「一種病毒,兩種制度」(One bug,two systems) 那個坑死了自己的偉論。這個在當時整個西方世界幸災樂禍的心態下作出的前瞻性總括,到頭來一語成讖,道出了民主國家現時面對中國時的蒼白無力。

 10758452A編按:這篇意大利報刊報道了一則新聞:2月15日,意大利參議院公佈了第九次《意大利養老金制度資產負債表報告》,該報告特意提到,因新冠病毒病死亡的人口裡,超過九成五皆為65歲或以上的長者,好使社會保障局節省了11.1億歐元的養老金支出,並且預計到2029年,將合共省卻119億歐元的開支……過去兩年來,因為疫情失控,意大利被迫搞與病毒共存,而意大利死於新冠病毒病已累計逾十五萬例,大部分都是老人家,報告卻特意指出老人減少後省下非常可觀的開支。在現代社會有足夠財力回饋老人對社會的付出下,如果還慶幸人口大量死亡而令開支減輕,民主制度原本應有的人文關懷,究竟跑到哪裏?(圖片來自LA STAMPA版面報道擷圖)

 

制度上的孰優孰劣,現在有目共睹,無可爭辯,總不能說控制新冠病毒失敗的英國比中國更優越吧。英國的人口和中國湖南省相約,均有六千多萬人。英國確診人數多達1800萬,是湖南省的14900倍,死亡人數接近16萬,竟是湖南省的40000倍。別忘了中國在成功控制病毒擴散之後,所付出的努力在國民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上獲得豐厚回報,比現在仍被病毒弄得焦頭爛額的英國,好的並不只是一點點而已。

然而,這些對中國的無理指責和抹黑從沒停止過,近期更有西方傳媒指中國的清零政策,是2022年全球的最大危機之一。這種指鹿為馬的巧言令色,雖然讓理智的人啼笑皆非,卻成功令香港的不少市民,對明明早已取得防疫成功的中國,繼續存有負面觀感。或許,這就是西方傳媒撰寫這類文章的動機和期待的結果。

 FK7Uo56編按毫不諱言,現時香港公營醫療制度已被第五波疫情壓垮,醫院無法運作,死的就不只新冠危重病人,還有其他病患了!輕言與新冠共存的人,有沒有看到全球眾多案例?他們有沒有想過要入院甚至死亡的人,會有他們家人、父母,甚至自己? (照片來自FB群組香港突發事故報料區片段擷圖)

 

近期香港的Omicron疫情出現失控現象,確診人數呈幾何式增長,大量確診人士不能即時住院接受治療,要在家裏焦急地等候住院安排。一些不明就裡的市民因此在網上聲稱,如果確診後還要在家中等候住院,那就和西方國家的與病毒共存無異,港府就不應再作那些無謂的防疫措施。此外,一名剛於本地某大學畢業的年青人曾和我爭論,聲言一種傳染病嚴不嚴重,只需看它的死亡率,其他數據完全不重要,所以Omicron並不嚴重。因此,Omicron只是輕微的流感,香港應該像外國一樣躺平,與病毒共存。

4796E1編按:近年香港也發生網絡領袖或名歌星高談闊論一些疫苗專業問題,並散播有問題訊息、蓋過醫生專業意見的情況,甚至有人在新聞節目面前高調說自己已讀過一星期的醫學資料,成為疫苗方面的專家。這種僭越專業的情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日益頻繁,KOL及民意可以阻絕專家之口,那絕非香港之福。(YOUTUBE擷圖)

 

對於有正常心智的人而言,如果自己不是幹那個行業的,就不會愚蠢到和會計師爭論核數方法,不會和律師爭論法律觀點,不會和機師爭論飛機的駕駛技巧,也不會和建築師爭論怎樣建樓。因為他們深知無論自己有多聰明,都一定不可能擁有那些專業人士的獨有知識,掌握的資料也一定不會如他們那麼全面。在知識層面上,雙方是不對等的,以至在同一件專業事項上的理解以及結論,可以有南轅北轍的結果。即使為了保障言論自由的緣故,大家都允許提出意見,但明顯地專業人士的意見比普通人的重要得多。心智成熟的人只會細心聆聽專業人士的意見,以此增進自己的知識,並對局勢有更深刻的掌握。

 FB IMG編按:據知這位是台灣雲林縣的市議員,樣子不錯。可惜為了什麼我愛某某地方就不要核廢料,要反核能,但又完全不理會核電廠已有空間儲存40年的各類核廢料,代議士們訴諸盲目感情及對科學的態度,真的令人不敢恭維;現時很多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 / 地區,卻變成否定專家意見、無視科學問題,科學問題卻訴諸民粹。既否定專家與科學,又失去人文關懷的民主制度,究竟發生什麼事?(圖片來自這位小姐的FB專頁)

 

反觀我城卻有很多人會和會計師爭論核數方法,和律師爭論法律觀點,和機師爭論駕駛飛機的技術,和建築師爭論怎樣建樓,而且認為自己做得比他們好。會計師、律師、機師、建築師遇到這種情況,一是保持沉默,二是會說:「對、對、對,你對」。不然的話,難度真的要浪費時間和門外漢爭辯嗎?

回到防疫工作上,直至現時為止,有哪位本地專家曾公開說過,應該與病毒共存的呢?西方那些「民主」國家與病毒共存,只是在錯過了遏制病毒擴散的最佳時機後,無可奈何之下的唯一選擇。

10758452編按:若真的要講抗疫中的制度差異,中國利用的、用最直觀的能力來講,就是中央統籌及局部動員能力,例如解放軍與武警前進湖北、十八日建出火神山、大建方艙醫院等,但這點實際上並不是制度差異,西方過去在戰時同樣講究動員能力,而且動員制度其實是他們發明的。在社稷陷入重大危機的情況下,他們不怎麼將當年的動員能力搬出來?又或者,他們已經完全忘記了這件事?(圖片來自國防部新華社)

 

確診之後讓病人回家等候入院,雖然是不太理想的做法,但與病毒共存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回想2020年1-2月,武漢何嘗不是面對相同的險境,但它沒有甘於向病毒低頭,而是選擇了與病毒決一死戰。那時新冠疫情首度在世界範圍內爆發,武漢的醫護人員對新型病毒的認識與現時相比,完全不能相提並論,醫院也不是為了準備應對COVID-19而設置的,而且醫療物資和醫護人手均極度缺乏。但中國人民向世人展現了眾志成城的勇氣與決心,向各國政府展現了無可匹敵的執行力。全國各地的志願人員逆行走向最危險的武漢,十天建好具備防疫規格的火神山醫院,十八天建好同等規格的雷神山醫院,治療新冠肺炎的費用全由國家負擔。無論確診者年紀多大,一個也不遺棄。這些措施和所取得的成效,無不讓人動容和鼓舞。激戰之後,武漢取得了全球獨一無二的重大勝利。封城二月,病毒已經受到有效控制,使中國成為世界首個在疫情中重回正軌的國家,將感染數字大幅收窄,把死亡人數壓到最低,經濟民生回復正常狀態,並向世界樹立了一個抗疫的標竿。這是一個最好的榜樣,讓身處水深火熱的人尋獲希望。有了前車之鑑,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能跟着做,就一定可以戰勝病毒。問題是,並非每個國家都有那個能力跟着做。

 1639056編按之前很多專家都說過,可以共存的前設是病毒變得更弱更穩定,以及有效對抗重症甚至輕症的特效葯物作全球性供應。沒有任何一個專家提過現在是適宜共存的時候,西方也只是被迫共存而已,然後一大堆KOL磚家衝出來說能共存,這是痴人說夢嗎?一旦出現更新而毒性更強的變種並再次擊垮醫療體系,他們會出來露面道歉嗎?這十年來多次的「打臉經驗」,不是很清楚的告訴大家了嗎?圖中為中國自行研發並已作國內緊急注冊的安巴韋單抗注射液,以及準備大量生產正版葯及仿製葯的默沙東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Molnupiravir(圖片來自連結1YOUTUBE擷圖)

 

直至目前為止,Omicron在全球範圍內的死亡率約為0.38%。以Omicron的高傳染性,如果像西方國家那樣躺平,香港最終如像英國那樣有約三分一人受感染,就將會約有一萬人死亡,那可遠高於普通流感死亡人數。是戰是降,早已有了確切的答案。

這次病毒到了一國兩制之下的香港,正好用來驗證《經濟學人》上的結論。我也想知道,究竟哪個制度更好。

 

 安道全

禾日水巷急症室醫生

1.【博評】安道全:《香港抗疫日記》第一篇 2022年2月14日 

2.【博評】安道全:《香港抗疫日記》第二篇 2022年2月15日

3.【博評】安道全:《香港抗疫日記》第三篇 2022年2月16日-空氣在顫抖 彷彿天空在燃燒

4. 【博評】安道全:《香港抗疫日記》 第四篇 2022年2月18日 放棄幻想 準備戰鬥

發佈於 博評
By 2022-02-20

手機分享本文: